暖地大叶藓论文-王强,郭水良

暖地大叶藓论文-王强,郭水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暖地大叶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地理分布,暖地大叶藓,最大熵模型

暖地大叶藓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郭水良[1](2016)在《暖地大叶藓的气候适应性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3个环境因子(海拔、植被覆盖率和11个气候因子)和51个地理分布记录数据,预测了暖地大叶藓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和其他对13个环境因子的需求特点.结果发现:暖地大叶藓在贵州、云南、重庆、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湖南、台湾和江西有很高的气候适应性,而在西北、东北和华北的适生能力低;在最冷季节、最干季节、最暖季节的平均温度分别为5~10℃、5~10℃和20~24℃,以及季节雨量变化、植被覆盖度和海拔分别为55~60mm、30%~60%和600~2 500m的区域下,暖地大叶藓具有高的潜在分布概率;随着最湿月份雨量增加和平均昼夜温差的下降,暖地大叶藓的分布概率上升.(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焦威,鲁改丽,邵华武,鲁润华[2](2010)在《暖地大叶藓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schwaegr.)Pa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麦角甾-7,22-双烯-3β,5α,6β-叁醇(1),乌苏酸(2),琥珀酸(3),尿嘧啶(4),棕榈酸(5),槲皮素(6),碳二十九烷(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0年02期)

陈圆圆[3](2009)在《暖地大叶藓组织培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 (Hook.) Par.)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苔藓植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本论文以暖地大叶藓幼嫩茎尖为外植体,应用组织培养方法,成功地获得了无菌的暖地大叶藓原丝体和植株,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培养基类型、机械切割、激素、温度、配子体自身的提取液、培养基组成等对原丝体诱导和生成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组织培养诱导形成的配子体形态、光合和红外光谱特点。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培养基的筛选发现改良Knops培养基适合原丝体的扩展生长而且能保持两个月不分化出配子体植株,MS培养基更适合原丝体的分支生长,改良的White培养基中原丝体生长慢同时伴随植株的分化。2、运用机械切割法和激素诱导法对原丝体的繁殖进行实验,发现机械切割后原丝体繁殖量在一个月内比未切割直接转接的繁殖量增加一倍;低浓度的2.4-D能促进茎段上原丝体的发生。3、培养基的类型和组成对暖地大叶藓原丝体扩繁有显着的影响。改良Knops培养基的浓度对原丝体生长影响不大,1/10浓度的改良Knops培养基上生长的原丝体跟全量改良Knops培养基上的原丝体生长无显着差异。改良Knops培养基组成成分中硼元素对原丝体生长至关重要,甚至比所有微量元素还重要,从原丝体生长看,不含硼元素的改良Knops培养基上的原丝体比不含微量元素改良Knops培养基上的原丝体更差;改良Knops培养基加适量蔗糖和少量(4g. L-1)琼脂、pH为6.0-7.0的培养基更适合于暖地大叶藓原丝体的生长。4、原丝体初始转接量对暖地大叶藓原丝体扩繁也有显着影响,本试验中以直径0.8cm左右的原丝体团对原丝体的扩繁生长最为有利。5、实验表明,暖地大叶藓原丝体生长对温度和水分较为敏感,最适温度是20-22℃。植物激素对原丝体生长有较为明显的作用,6-BA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团,NAA使原丝体变黑,分支生长少但原丝体纵向生长长,含KT的培养基中原丝体一个月后有较多幼芽分化。6、组织培养条件下形成的暖地大叶藓植株在形态上有一定程度的分化,论文描述了组培苗的叁种类型:大叶顶生型、叶片渐小型和小叶长枝型。不同形态的植株可以从原丝体分化出植株时就有所不同。跟原丝体生长一样,植株分支繁殖形态发生对温度也比较敏感,最适温度也是20℃-22℃。7、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暖地大叶藓生长的光合作用指标,发现组培植株比野生植株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尤其是形态上变异明显的枝长叶小型植株,但光合同化速率不如野生采集的植株高;暖地大叶藓原丝体的光合同化速率较高,与野生植株相近。暖地大叶藓的植株在光强大于饱和点后(≥400μmol m-2 s-1)出现光抑制现象。水分对植株的光合作用起着很大影响,水分丧失较多(VPD>10)时光合作用被明显抑制。植株形态的变异有利于植株适应光照较强(≥350μmol m-2 s-1)下生长,而且变异植株对水分的保持有更好的优势。光合荧光参数反映出野生采集的植株叶片具有更高的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PSⅡ的潜在活性,但实际光量子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在两种生长条件下的植株差别不大。8、应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扫描技术对野生和组培条件下暖地大叶藓植株进行光谱比较,发现虽然两者间的波峰位置、数目和波峰高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两者的化学组成和含量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包维楷,冷俐[4](2005)在《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以暖地大叶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设计了材料研磨或不研磨以及常见的80%丙酮和95%乙醇作为溶剂所组成的6个组合提取暖地大叶藓叶光合色素; 并采用光谱比色方法,比较了所测定叶绿素a、b以及类胡罗卜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发现研磨是藓叶光合色素提取的必要步骤,而提取溶剂以95%乙醇最佳,明显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丙酮.综合分析表明, 95%乙醇提取并经研磨处理提取光合色素、光谱比色方法是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的可靠方法. 表1参11(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乔菲,马双成,林瑞超,孔令义[5](2004)在《暖地大叶藓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Hook.]Par.)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与同属植物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Weis.]Limpr.)统称为回心草。其作为民间草药,具有消炎镇静、壮阳等功能,主治心脏病、神经衰弱、阳痿等症。目前国内外尚无暖地大叶藓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本实验采用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暖地大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4年09期)

乔菲,徐纪民,张继,林瑞超[6](2003)在《回心草(暖地大叶藓)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暖地大叶藓的形态组织学特征 ,寻找可区别暖地大叶藓与大叶藓的依据。方法 :形态学与组织学方法。结果 :暖地大叶藓和大叶藓药材宏观性状难以区分 ,但二者的显微特征不同 ,暖地大叶藓的叶中肋无厚壁细胞且叶缘具双列锐齿 ,而大叶藓的叶中肋有厚壁细胞且叶缘为单列锐齿。结论 :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二者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3年07期)

吴基民,毛忠发[7](1977)在《暖地大叶藓的用途》一文中研究指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走出工厂,深入四川山区采药。在野外工作中,我们克服困难,爬上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密林,在与山区贫下中农、药农和医生生活在一起的过程中,了解到一种名叫“太阳草”的植物能治腰痛病,据说对心绞痛疗效很好,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良药。我们根据山区人民提供的线索,亲自去寻找,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giganteum(Hook.)Par]。(本文来源于《植物杂志》期刊1977年04期)

暖地大叶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schwaegr.)Pa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麦角甾-7,22-双烯-3β,5α,6β-叁醇(1),乌苏酸(2),琥珀酸(3),尿嘧啶(4),棕榈酸(5),槲皮素(6),碳二十九烷(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暖地大叶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强,郭水良.暖地大叶藓的气候适应性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焦威,鲁改丽,邵华武,鲁润华.暖地大叶藓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

[3].陈圆圆.暖地大叶藓组织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4].包维楷,冷俐.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以暖地大叶藓为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

[5].乔菲,马双成,林瑞超,孔令义.暖地大叶藓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4

[6].乔菲,徐纪民,张继,林瑞超.回心草(暖地大叶藓)的鉴别[J].中药材.2003

[7].吴基民,毛忠发.暖地大叶藓的用途[J].植物杂志.1977

标签:;  ;  ;  ;  

暖地大叶藓论文-王强,郭水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