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火线救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战救护,救护车
火线救护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华,赵彤,侯云超[1](2018)在《野战救护直抵“火线”——陆军某旅扎实开展野战救护所开设演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组织卫勤分队展开了一场野战救护所开设演练,进一步提高官兵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的卫勤保障能力。演练开始,各种医疗保障车急速赶到预定地点,5分钟内,卫勤人员迅速将包括3个分类救治帐篷、1个手术检验方舱和2辆救护车及指挥车、X线车、宿营车在内的野战救护所搭建完毕。接到指挥组下步指令后,战地救护队立即奔赴救护现场,对伤员受伤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止血、包扎、捆绑措施,分类处置、判断伤情后采取救护车运送方式将伤员后送,开展紧急救治。今年以来,该旅结合任务实际,不定期组(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健康》期刊2018年03期)
代烽,黄小春[2](2015)在《野战救护直抵火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代烽、特约通讯员黄小春报道:近日的一次卫勤演练中,一架直升机腾空而起,运载南京军区第175医院的8名医护人员、轻型野战救护车、药品器材向前沿阵地飞去。该院创新组建“野战外科手术集群”,根据战场需求投送前出保障,能够更好地满足战伤救治“白金10(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5-05-03)
汉瑞娟[3](2008)在《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张力性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TPT)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病情严重,发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通常导致或加重伤员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紊乱,直接导致伤员死亡,因此张力性气胸是胸部创伤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战争中,其死亡率占胸部伤死亡率的5%以上,其中70%是由于救护不及时引起的死亡。在平时的灾难事故中,张力性气胸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国外有文献报道,院外诊断为张力性气胸且需穿刺减压的病人比率从0.7%上升到30%,如在伦敦院前急救中,经过医生治疗的外伤病人中有5.4%被确诊是张力性气胸。因而无论战时或平时,张力性气胸在现代创伤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战争中,张力性气胸的伤员由连抢救组进行火线抢救,只有到师救护所才能得到确定性的治疗,即胸腔闭式引流术。而根据我军《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伤员在六小时内才能到达师救护所。可见改进火线抢救技术与装备对于挽救伤员的生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救治工作的第一步,不但直接关系到伤员生命,而且能为后续各级治疗奠定基础。国内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用于张力性气胸、效果确定的火线抢救产品,如何在现有的张力性气胸救护装置基础上研制一种可自救互救、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创伤小、转运安全的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是目前战场救护着力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课题设计制备了一种适用于火线复杂、艰苦条件下的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为张力性气胸的火线救护提供新的方法,便于对张力性气胸的伤员进行火线抢救及转运后送,同时也希望能适用于和平时期张力性气胸的院前急救,对提高我军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有实际意义,且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价值。目的本实验研究旨在:1、借鉴国内外现有通气技术和器材,制备在火线情况下通过自救互救即可快速纠正张力性气胸,同时操作损伤小且便于伤员后送的张力性气胸简易救护装置,达到最大可能地挽救伤员生命的目的。2、通过建立犬张力性气胸实验动物模型,验证其可操作性、治疗(纠正)张力性气胸的效果等。方法1、设计并制备便携式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其内配备了胸腔穿刺引导针、有侧孔的胸导管、负压球、固定装置组成的胸腔穿刺装置。2、采用Rutherford RB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制作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3、动物模型制备完善后,将3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制备成张力性气胸组后,无任何处理措施,形成实验对照组(下称组一);第二组制备成张力性气胸组后,实施穿刺针穿刺减压排气处理(下称组二);第叁组制备成张力性气胸组后,实施临床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处理(下称组叁);第四组在制备成张力性气胸组后,用新设计的装置减压排气处理(下称组四)。各组分别在模型复制前、后0.5h、1h、3h、6h各时间点测定:+dp/dtmax、-dp/dtmax、LVSP、LVEDP、MAP、HR、RR、pH、PaO_2、PaCO_2、SaO_2指标,比较各组实验效果。结果1、组一(张力性气胸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不给予任何处理措施,实验结果:模型制备成功后动物即出现用力呼吸的现象,生理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呼吸、循环功能明显下降。HR(173.88次/min),RR(43.88次/min),PaCO_2(45.10mmHg),LVEDP(29.20mmHg)上升,高于正常值;MAP(106.43mmHg),+dp/dtmax(3111.17mmHg/s),-dp/dtmax(2602.57mmHg/s),LVSP(159.83mmHg),pH(7.26),PaO_2(83.43mmHg),SaO_2(84.16%)下降,低于正常值。两只实验动物观察4h时死亡,死亡率为25%,其余六只观察六小时后按规定处死。实验结果提示张力性气胸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会引起呼吸循环功能严重障碍,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否则会引起死亡。2、组二(穿刺减压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用带单向活瓣穿刺针进行穿刺减压。实验结果:生理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后0.5h,HR、RR、pH、PaO_2、SaO_2、LVSP即出现改变,HR(162.25次/min),RR(33.25次/min)逐渐下降,pH(7.32),PaO_2(87.36mmHg),SaO_2(89.59%),LVSP(174.11mmHg)有所上升,实验动物的张力性气胸症状有所改善。与正常时相比,穿刺后6h,LVEDP(19.72mmHg)高于正常值,+dp/dtmax(3501.50mmHg/s),PaO_2(88.36mmHg),PaCO_2(39.80mmHg),SaO_2(92.09%)低于正常值,呼吸循环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死亡率为0%,手术操作时间为(58.38±15.14)s。实验结果提示穿刺减压法可以缓解张力性气胸的症状,且操作较为快捷,但不能使胸膜腔内压力恢复为负压,处理后患者仍处于开放性气胸的病理状态。如果肺长时间得不到复张,会引起呼吸循环功能产生严重障碍,甚至导致病人死亡。3、组叁(胸腔闭式引流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减压排气。实验结果:生理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0.5h即出现改变,HR(161.88次/min),RR(31.88次/min)降低,pH(7.33),PaCO_2(40.94mmHg),SaO_2(88.30%),-dp/dtmax(2752.42mmHg/s),LVSP(171.92mmHg)上升,实验动物的张力性气胸症状有所改善;引流后6h,除RR(165.25次/min)高于正常值,+dp/dtmax(3929.80 mmHg/s)低于正常值外,其余观察指标均已达到正常值,实验动物的呼吸循环功能得以改善。死亡率为0%,手术操作时间为(503.38±72.82)s,手术切口(2.96±0.44)cm。实验结果提示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以缓解张力性气胸的症状,且效果确定,能使胸膜腔内压力恢复为负压、但体积大,携带不便,且操作时间较长不适于在火线(一线)救护。4、组四(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组):张力性气胸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用新设计并制作的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处理。实验结果:生理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0.5h HR(165.63次/min),RR(26.25次/min),LVEDP(24.30mmHg)下降;pH(7.30),PaO_2(83.35mmHg),PaCO_2(45.93mmHg),SaO_2(89.55%),+dp/dtmax(3078.87mmHg/s),LVSP(179.44mmHg)上升,实验动物的张力性气胸症状减轻;治疗后6h除PaCO_2(38.13mmHg)仍高于正常值外,其余各观察指标均已达到正常值,实验动物的呼吸循环功能得以改善。死亡率为0%,手术操作时间为(294.75±36.14)s,手术切口(1.14±0.28)cm。提示新装置可以缓解张力性气胸的症状,且效果确定,能使胸膜腔内压力早期恢复负压;操作时间较短,损伤小;新装置手术完成后,可以单手操作排气,有利于战场上自救互救;采用16号的胸导管,除了排气外还可以排出胸腔内的血液,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适于火线(一线)救护且扩大了它在战场上的使用范围。结论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本研究新设计的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可以迅速纠正治疗张力性气胸,且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方面优于穿刺减压法,与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相似,有利于胸膜腔内的生理负压早期回复;观察时间越长,优越性越明显。具有可自救互救、创伤小、操作方便和便于后送等特点,决定了在其在战场及院前(事故现场、转送途中)的情况下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08-05-01)
余立基[4](2005)在《连队卫生战士对火线救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连队“卫生战士”组织于1944年,先后在新四军一师苏中警卫团和六师六旅四十六团八连创建,是为了适应战场救护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的经验,分别刊登在苏浙军区卫生部的小册子里及华中军区卫生部“卫生战士”书中。在众多部队中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期刊2005-08-01)
梅兰亭[5](1991)在《火线救护英雄陈焕柱》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沈战役纪念馆第六展厅里悬挂着84位全国战斗英雄的大幅照片,其中有一位就是火线救护英雄陈焕柱。陈焕柱在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善战,曾荣立11次战功;还是“毛泽东奖章”、“艰苦奋斗奖章”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功章”的获得者。陈焕柱原名陈忠强,辽宁省建昌县杨树湾乡陈家屯村人。1928年8月23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陈焕柱从14岁就给有钱的人家做小工。旧社会的苦难,使他产生了要摆脱困境、追求光明的念头。 1946年6月的一天,热东军分区辽西支队一营(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1991年06期)
刘德增,刘吉寿,邬家胜,张明智,何顺喜[6](1987)在《老山防御作战火线救护的几点做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线抢救是战伤分级救治的起点,迅速从阵地上把伤员抢下来,并实施妥善的救护,对于避免伤员再次负伤,减少阵亡,降低伤死伤残率起到重要的作用。某团1985年在老山防御作战中,狠抓了火线救护的组织与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几点做法总结如下:(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1987年12期)
李观兴[7](1987)在《浅谈火线伤员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1985年,我部在云南老山地区执行对越作战任务,历时1年。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伤员救治工作的关键是组织好火线救护和实施早期治疗。火线抢救是整个医疗救护工作的基础,必须千方百计使伤员尽快脱离阵地,迅速后送,早期治疗,减少阵亡。组织好火线伤员抢救应着重做好以下五点。一、落实营连抢救组织营、连抢救组分别由副营长、副连长担任组长,军医、卫生员为骨干,吸收勤杂人员,必要时可从建制班抽调战士组成7~9人和5~7人的抢救组。战前和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救护技术训练。如有营、连干部参加抢救组,更便于掌握作战情况,便于根据伤员数量和抢救的难度,适时组织火力掩护,调配搬运力量,进(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1987年10期)
周光中[8](1984)在《老山前线热带丛林地攻坚战火线救护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山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较为复杂,其主要特点是:坡陡,坡度多在30~70度,海拔500~144.2m,沟深谷狭;林密,荆藤交织;炎热多雨,雾大潮湿,昼夜温差大;有害动植物多,如毒蛇、蚊虫、蚂蝗等.这次攻坚战斗中,我团营救护所开设在营指挥所前约200m处,团救护所离营救护所约700m左右.从营救护所到团救护所是下坡,坡度(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1984年12期)
王忠勋,吴玉昆[9](1958)在《水纲、稻田火线救护工作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江南各省,以两广、两湖、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云南、安徽等省为最。这些地区河流繁多,路窄、给火线救护工作带来了困难,再加上近年来兴修水利,开河挖渠,使这些地区的地形更加复杂。使伤员的救护、后送增加了困难。目前我军还缺乏对水网、稻田地带救护工作的经验,为适应今后战争的需要,我部会对水网、稻田火线救护工作进行了研究,以滚、爬、摸初步探索出点滴经验。现将广东潮汕地区水稻耕植、雨量、地势等情况及水网、稻田火线救护工作的初步体会提供大家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1958年S2期)
火线救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代烽、特约通讯员黄小春报道:近日的一次卫勤演练中,一架直升机腾空而起,运载南京军区第175医院的8名医护人员、轻型野战救护车、药品器材向前沿阵地飞去。该院创新组建“野战外科手术集群”,根据战场需求投送前出保障,能够更好地满足战伤救治“白金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线救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华,赵彤,侯云超.野战救护直抵“火线”——陆军某旅扎实开展野战救护所开设演练[J].解放军健康.2018
[2].代烽,黄小春.野战救护直抵火线[N].解放军报.2015
[3].汉瑞娟.张力性气胸火线救护装置的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8
[4].余立基.连队卫生战士对火线救护做出了重要贡献[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2005
[5].梅兰亭.火线救护英雄陈焕柱[J].党史纵横.1991
[6].刘德增,刘吉寿,邬家胜,张明智,何顺喜.老山防御作战火线救护的几点做法[J].人民军医.1987
[7].李观兴.浅谈火线伤员救护[J].人民军医.1987
[8].周光中.老山前线热带丛林地攻坚战火线救护体会[J].人民军医.1984
[9].王忠勋,吴玉昆.水纲、稻田火线救护工作研讨[J].人民军医.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