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孙晓霞

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孙晓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石墨烯,碳纳米管,动力电池

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霞[1](2019)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机遇期 锂离子电池未来更精彩——2019第十四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成功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9日,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3位杰出的科学家凭借在锂离子电池领域面作出的卓越献而获得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诺奖花落锂电的热潮中,10月10-11日,2019第十四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福建宁德顺利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本文来源于《新材料产业》期刊2019年11期)

蔡缘[2](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路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种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优缺点,最终选取分数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研究,但由于模型中涉及分数阶电路,不便于计算处理,从而提出对其进行降阶处理的方法,采用改进分数阶的电路模型来确定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传递函数,并且求解出这个分数阶电路模型的阶跃电流响应解析解.最后,对由R1∥CPE1,R2∥CPE2和Zw∞分数阶电路构成的电路模型进行降阶处理.时域仿真表明,在0. 1~10. 0s时间范围内,降阶模型近似解和分数阶模型的解析解非常逼近,电路一阶降阶模型相对误差低于10. 0%,而其中的二阶降阶模型相对误差更是低于2. 0%.给出的分数阶电路降阶模型不仅可以降低运算的复杂性,同时在精度上能满足工程应用控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亚军,王贺武,冯旭宁,欧阳明高,周安健[3](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烧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频发的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引起了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燃烧特性与火灾消防的日益重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起火燃烧演进的叁阶段划分中,首先是外部滥用条件引发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内部材料化学反应的自我加速过程,随着化学反应放热累积和产气气体增加,导致在一定的压力下动力锂离子电池进入释放阀打开进入泄气过程,最后释放气在多种着火源引导下进入起火燃烧过程。事实上,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燃烧过程中,这叁个阶段并非完全割裂,是一个复杂的并列发生现象。与传统的火灾相比,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燃烧有其特殊性,如燃烧受控条件涉及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能内短路后转化生成的热量、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中的可燃成份、动力锂离子电池泄气中易燃气体组成等。综述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演化进程、泄气的组分与浓度及毒性、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和模组的燃烧放热量和放热速率以及燃烧过程的质量损失等燃烧特性、电池包的火灾蔓延特点与灭火剂筛选原则。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火灾的机理及特点,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可能的改进措施以及研究尚未涉及的关键研究点。(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张子祥,倪萍,张少杰,李茂龙,丁一鸣[4](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Nb_2O_7的合成工艺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TiO_2和Nb_2O_5为原料,通过优化物料比、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等,得到了合成Ti_2Nb_5O_7最佳的实验条件。测试了代表性样品作为动力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初步探讨了不同条件对其结晶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黄德扬,陈自强,周诗尧,刘健,郑昌文[5](2019)在《极寒环境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极地无人机系统供电保障问题,为极地锂离子电池开发及电池管理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对12 A·h叁元镍钴锰酸锂电池在极寒环境下的特性展开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以下,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可用容量迅速减小,最大放电深度的衰减速率不断加快,欧姆内阻与极化内阻均显着增大且极化内阻的变化更为突出,开路电压明显降低;在低于-40℃的环境温度下,放电前对电池表面进行预热能显着改善电池放电性能,预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相同倍率放电时电池表面的平衡温度,同时采取预热与保温措施能够有效恢复电池的容量特性与功率特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战宇,姜庆海,张孝杰,朱明海,王大林[6](2019)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动力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大,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有效分析在评估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特点、不同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模式、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分析及应用等内容,希望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分析研究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缪锡根,潘华路,申亮,缪波,何纪生[7](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玻璃封接技术的专利文献综述(续)》一文中研究指出2.4混合/复合封接技术3种电池极柱的封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扬长避短,有时需要联合运用两种或以上的封接方法,这样气密性可以得到多重保障。不但封接方法可以联合运用,而且同一封接方法也可利用材料复合的优势,使密封件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专利[23]提出了不耐电解液腐蚀但具有气密性的玻璃的耐腐蚀性改善办法,就是在该封接玻璃表面上覆盖一层耐腐蚀的玻璃材料或氟塑料。专利[23]采用铝铜复层材料做负极极柱,所以负极极柱对铝基密封盖的玻璃封接实际上要细分为铜-铝间和铝-铝间的玻璃封接。由于铝和铜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应采用2(本文来源于《玻璃与搪瓷》期刊2019年04期)

时哲,王玉辉,黄明,张亚琼,王丽娜[8](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焙烧炉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飞速发展,完成电池正极材料焙烧工序的焙烧炉是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本文从正极材料生产工艺、焙烧工艺、焙烧炉叁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综合分析得出辊道式隧道炉适合正极材料的大批量生产。(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9年04期)

陈炜,李晓寿,王思远,苗国祥[9](2019)在《聚偏氟乙烯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FL2100型聚偏氟乙烯(PVDF)的粒径、微观形态、相对分子质量、黏度、改性单体、熔点和剥离强度等理化性能与国外样品进行对比,并应用于额定容量为5. 8 Ah的32650型锂离子电池中,对电池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应用FL2100的动力电池极片的剥离强度达1. 2 N/20 mm,达到了进口样品的水平;采用FL2100作为黏结剂的动力电池在倍率、高低温放电、存储和循环等方面的性能均达到了进口样品制成的电池水平。(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3期)

缪锡根,潘华路,申亮,缪波,何纪生[10](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玻璃封接技术的专利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极柱的气密性封接或密封性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文对电池电极极柱的封接专利技术做了较全面的叙述和总结。在简介了电极极柱的塑料密封技术和陶瓷金属化密封技术之后,本文重点考察了电极极柱的玻璃封接技术,包括电极极柱密封结构的设计,相关封接玻璃配方的进展,玻璃密封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玻璃封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随着对动力电池和电动车辆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的要求,第3代电极极柱玻璃封接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来源于《玻璃与搪瓷》期刊2019年03期)

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多种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优缺点,最终选取分数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研究,但由于模型中涉及分数阶电路,不便于计算处理,从而提出对其进行降阶处理的方法,采用改进分数阶的电路模型来确定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传递函数,并且求解出这个分数阶电路模型的阶跃电流响应解析解.最后,对由R1∥CPE1,R2∥CPE2和Zw∞分数阶电路构成的电路模型进行降阶处理.时域仿真表明,在0. 1~10. 0s时间范围内,降阶模型近似解和分数阶模型的解析解非常逼近,电路一阶降阶模型相对误差低于10. 0%,而其中的二阶降阶模型相对误差更是低于2. 0%.给出的分数阶电路降阶模型不仅可以降低运算的复杂性,同时在精度上能满足工程应用控制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晓霞.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机遇期锂离子电池未来更精彩——2019第十四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成功召开[J].新材料产业.2019

[2].蔡缘.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路建模与仿真[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3].张亚军,王贺武,冯旭宁,欧阳明高,周安健.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烧特性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9

[4].张子祥,倪萍,张少杰,李茂龙,丁一鸣.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Nb_2O_7的合成工艺及性能测试[J].广东化工.2019

[5].黄德扬,陈自强,周诗尧,刘健,郑昌文.极寒环境下动力锂离子电池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6].吴战宇,姜庆海,张孝杰,朱明海,王大林.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分析[J].电池工业.2019

[7].缪锡根,潘华路,申亮,缪波,何纪生.动力锂离子电池玻璃封接技术的专利文献综述(续)[J].玻璃与搪瓷.2019

[8].时哲,王玉辉,黄明,张亚琼,王丽娜.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焙烧炉概述[J].工业炉.2019

[9].陈炜,李晓寿,王思远,苗国祥.聚偏氟乙烯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电池.2019

[10].缪锡根,潘华路,申亮,缪波,何纪生.动力锂离子电池玻璃封接技术的专利文献综述[J].玻璃与搪瓷.2019

标签:;  ;  ;  ;  

动力锂离子电池论文-孙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