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桩荷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土边坡,现场模型试验,单排抗滑桩,推力
基桩荷载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朱振国[1](2019)在《陕北黄土高边坡单排抗滑桩荷载传递过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陡边坡支护中常采用单排抗滑桩结构,但黄土的特殊性质以及边界条件等因素并未左右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叁角形分布的滑坡推力、“m法”等计算桩前土抗力甚至不考虑桩前土抗力的算法仍为黄土边坡单排抗滑桩设计计算的主流方法。这些方法将非线性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求解过于简单,且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各类黄土边坡还不得而知。因此,本文针对黄土高陡边坡中的半坡式和坡脚式两种埋设方式的单排抗滑桩桩展开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两类单排抗滑桩的现场缩尺模型试验系列试验,得出各组试验中桩顶位移、桩侧压力和弯矩的变化规律等,确定各组试验中各模型桩的破坏模式,对于多点开裂的模型桩,以几何方法分析其首次开裂点位置,并比较多桩试验中各模型桩桩顶位移增量,分析单排抗滑桩的受力过程中的力的分配和转移过程。比较试验所得模型桩桩顶水平位移与滑体模型水平位移关系,并据此划分模型抗滑桩的受力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抗滑桩未启动阶段,第二阶段为抗滑桩有效变形阶段,第叁阶段为抗滑桩失效阶段,将叁个阶段的两个分界点分别定义为临界启动荷载和临界阻滑荷载。(2)取半坡式单排叁桩现场缩尺模型试验位移结果作为荷载施加值,在ABAQUS中逐一建模分析现场模型试验的各组试验,辅助分析各组试验中的全桩段受力变形规律,获得极限状态前模型桩桩后土体推力和桩前土体抗力分布曲线。(3)依据模型桩受力阶段划分结果,综合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得到的抗滑桩桩侧压力分布规律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抗滑桩桩侧压力分布规律,得出两类抗滑桩在极限状态附近的桩侧压力分布规律,提出桩侧压力非线性分布假设,并给出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及合力作用点的取值范围。(4)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对推导出的非线性分布的推力和抗力与现行叁角形分布计算结果比较,以现场模型试验结果为基准,验证非线性分布的推力和抗力在陕北地区黄土边坡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5)建立以非线性桩后推力为理论基础、以抗滑桩桩顶水平位移为基本参数、以桩身混凝土及桩内配筋受力状态为依据的抗滑桩破坏预警模型。对项目沿线两边坡内抗滑桩进行破坏预警分析,经计算发现:两抗滑桩均处于安全阶段。(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8)
胡伦[2](2019)在《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区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桩自平衡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任备受争议。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桩自平衡法和传统静载试验方法荷载传递传递机理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的特点和区别,对以后自平衡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3期)
苗德滋,白晓宇,张明义[3](2018)在《嵌入石灰岩大直径灌注桩荷载传递机制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嵌入石灰岩地基中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特征,以济南某工程为依托,对现场6根大直径嵌岩钻孔灌注桩进行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内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桩P1—P3的Q-s曲线均呈缓降型,残余沉降占总沉降比例最大为52%,弹性工作特性比较明显,满足设计要求。试桩P4—P6在极限荷载下发生"刺入破坏",Q-s曲线出现陡降阶段,承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在强风化石灰岩中试桩P4—P6侧摩阻力完全发挥,但极限侧摩阻力与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最小推荐值相比偏低;在最大荷载作用下,试桩P1—P3的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23.7%~39.9%,试桩P4—P6的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38.4%~53.8%,均表现一定的端承摩擦桩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19期)
李微哲,娄平[4](2018)在《双层地基中倾斜偏心荷载下基桩非线性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初始地基比例系数、初始地基系数、水平位移特征值,导出一种新型双曲线型p-y曲线,并给出了参数经验选取参考值范围。在上层粘土下层砂土地基中进行了2组模型桩试验,含2根水平加载的钢桩和6根倾斜偏心荷载下的木桩。试验表明,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和偏心弯矩荷载下柔性木质模型桩非线性特征显着。按双曲线型p-y曲线计算的模型桩地面处和桩顶水平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双曲线型p-y曲线。水平位移特征值增大时,桩身位移将减小,桩身最大剪力将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将减小,桩侧最大土压力将增大。双层地基中,下层砂土位移特征值变化对试桩受力影响极小,从简化计算参数和应用角度出发,实际应用时可将下层砂土水平位移特征取值与上层粘土的相同。(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施胜挺,李俊才,陆忠,邓亚光[5](2017)在《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抗拔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在竖向上拔荷载作用下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结合现场荷载试验及桩身光纤光栅应力测试,研究各级荷载下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变形量的变化特征。经分析得出:管桩水泥土复合桩荷载-上拔量(P-S)曲线变化较缓;管桩主要承担竖向抗拔荷载,在端部上拔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在桩端最大,沿桩身向上逐渐减小,管桩主要依靠桩身下部和中部承担上拔荷载。(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胡娟,盛黎,高晶晶[6](2017)在《桥梁基桩竖向运营荷载简化及在单桩模型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桥梁基桩在运营期间的荷载分布情况,针对公路桥梁中常见中小跨径的箱梁和T梁在运营期间活载分配在梁端支点处最大反力进行了统计,得出梁端支点反力中活载所占比例。根据统计结果,建立不同循环荷比值与公路桥梁跨径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交通量及不同车型计算的有效车次进行换算循环荷载次数与桥梁桩基的运营时间之间的关系。综合以上结果并结合车辆在桥梁上的作用时间周期,建立简化的桥梁桩基上的静载及活载的计算模型,所得结果可以直接用于运营期间桥梁桩基检测加载及指导室内单桩模型试验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6)
鲍佳文,齐昌广,崔允亮,陈庚[7](2017)在《塑料套管混凝土桩荷载-沉降特性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套管混凝土桩(以下简称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以TC桩软基处理的交通运输工程为依托,对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了解TC桩的荷载-沉降特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中无明显陡降且沉降量较低,现有规范难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故引入了5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判定方法和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经典计算公式,并提出了3条TC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判定原则,表明在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基础上,Chin法较适合判定TC桩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鹏,张明义,王永洪,陈小钰[8](2017)在《静压桩荷载传递机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尼龙棒作为模型桩,首次在桩身刻槽封装微型FBG应变传感器和微型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对模型桩贯入过程中轴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进行测试,研究黏性土中的静压桩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尼龙棒作为模型桩是可行的,贯入过程中,微型FBG应变传感器和微型孔压传感器性能稳定,能精确测出沉桩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和桩土界面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在黏性土中,超孔隙水压力影响沉桩阻力和桩身轴力变化,土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呈线性增长,达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消散;桩在贯入初期,桩端处FBG传感器未出现波长变化,直至贯入有效桩长的1/14~1/8后,才出现轴力变化。试验结果可为桩基础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7年07期)
杨磊[9](2017)在《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无锡市地铁1号线高架桥段钻孔灌注桩试桩工程的现场静荷载试验及其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层状地基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无明显拐点,属缓变型;桩端承载力仅分担了桩顶最大加载值的6.8%,该试桩承载特征为典型的摩擦桩;桩身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并不是同步发挥的,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桩侧摩阻力呈由上而下逐步发挥的变化趋势;在具有相似物理力学特征的土层中,埋深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较显着,部分土层中桩侧摩阻力的实测值与规范的推荐值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7年07期)
昌超[10](2017)在《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用荷载箱标定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荷载箱是由单个或多个液压油缸及其附件组成,是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关键力值施加与控制仪器,荷载箱检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荷载箱对桩基施加力值的准确度,从而对桩基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文章主要对荷载箱标定方法进行探讨,提高荷载箱检测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7年S1期)
基桩荷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桩自平衡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任备受争议。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桩自平衡法和传统静载试验方法荷载传递传递机理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的特点和区别,对以后自平衡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桩荷载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朱振国.陕北黄土高边坡单排抗滑桩荷载传递过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胡伦.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区别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9
[3].苗德滋,白晓宇,张明义.嵌入石灰岩大直径灌注桩荷载传递机制现场试验[J].中国科技论文.2018
[4].李微哲,娄平.双层地基中倾斜偏心荷载下基桩非线性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
[5].施胜挺,李俊才,陆忠,邓亚光.管桩水泥土复合基桩抗拔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胡娟,盛黎,高晶晶.桥梁基桩竖向运营荷载简化及在单桩模型试验中的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鲍佳文,齐昌广,崔允亮,陈庚.塑料套管混凝土桩荷载-沉降特性现场试验[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8].王鹏,张明义,王永洪,陈小钰.静压桩荷载传递机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2017
[9].杨磊.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现场试验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
[10].昌超.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用荷载箱标定方法探讨[J].工业计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