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絮凝论文-黄夏银,崔小爱

直流电絮凝论文-黄夏银,崔小爱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流电絮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絮凝,电化学法,印染废水,色度

直流电絮凝论文文献综述

黄夏银,崔小爱[1](2013)在《直流电絮凝法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验证了不同极板材料、废水pH值、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印染废水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全铁极板、废水pH值10~11,电流密度200~250 A/m2,反应时间5~8 min。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98%左右,CODCr去除率可达70%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3年08期)

王鑫,李海波,苏丹,孙铁珩[2](2010)在《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印染废水直接生化处理难的问题,试验采用直流电絮凝处理工艺,研究了某印染厂废水电絮凝过程中pH值、温度、极板电压、COD和色度随电解时间的变化,并对电解前后废水中有机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流电解过程中废水pH值和温度不断升高;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极板电压下降。GC-MS图谱分析表明直流电解可以有效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25min处理后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5.45%和84.62%以上,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I级水质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张莹[3](2009)在《直流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采出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从传统的一次采油(利用储层天然能量进行机械开采)转型到二次采油(主要是注水开采),以及目前逐渐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的叁次采油(聚合物驱、叁元复合驱等),使采出水的处理难度逐渐增大。研究简单、有效及环境友好型的采出水处理技术也就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电絮凝技术由于其基建成本低廉、装置简单紧凑、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抗水力冲击负荷强等优点,成为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采出水处理流程(隔油——化学混凝或气浮——过滤)中需要大量加药的缺点,使经处理的水回注到地下后不会对地层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当回注水在下一周期被开采出来时,不会给后续的污水处理工作增加额外负担。本文通过对电絮凝处理油田采出水操作条件及能耗等方面的研究,为该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本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不同电极材料和电极联结方式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针对油田采出水的处理,铁极要优于铝极;对于电极联结方式,虽然各个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但在本次实验中,综合考虑去除率及能耗,采用单极式的联结方式更为有效。其次,从对理化指标的去除率和能耗的角度研究了电絮凝工艺的运行操作参数,考察了诸多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证明了电絮凝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可行性;pH中性时,对浊度和含油量去除率最大;较为理想的电流密度应控制在4A/dm2左右,极板间距控制在10~20mm。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电絮凝技术对采出水中的理化指标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电极排列方式对于去除率有较大影响。第叁,选取油田采出水中危害性最大的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腐生菌配水,进行电絮凝除菌的实验研究,并对其除菌及杀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采出水技术上可行,具有很好的除菌效果。同时还证明,仅经电场直接作用和絮凝(即电解完成后立即取样)除菌杀菌率不高,一般难以满足回注标准。但静置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的杀灭率大大提高,腐生菌达到了≤103个/ml的回注要求,铁细菌出水水样的含菌量大多为0,硫酸盐还原菌也可以满足回注标准。最后,对常用“牺牲阳极”在采出水中的电化学特性及负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质本身高矿化度的特点,两种极板阳极极化曲线整体表现为活化溶解,基本不存在钝化,同时,两种阳极极板在该水样中的自腐蚀电位均有明显负移。通过循环伏安曲线证明两种“牺牲阳极”在油田采出水中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最后根据油田采出水的特点,建立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线性及非线性负载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9-05-25)

张莹,龚泰石[4](2008)在《直流电絮凝法处理油田采出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田采出水高盐、高油的特点,采用电絮凝法对油田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初始pH值及电流密度等对油及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采出水效果好,出水含油量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1994)的A级注水标准,对浊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该方法技术上可行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05期)

乐波,麻敏华,陶媛,王黎明[5](2005)在《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传统化学法和生物法处理色度高、颜色变化频繁、化学需氧量(COD)值大和pH值高的印染废水的效果,试验研究了用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实际印染废水并分析了COD、pH值和COD的变化以及极板和电能的消耗。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处理效果好,对pH值要求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05年10期)

乐波,陶媛,麻敏华,王黎明[6](2005)在《直流电絮凝—生化联合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染业是最大耗水量行业之一。印染废水具有色度高、COD值大和pH值高的特点,且生产期间废水水质变化频繁。传统的化学法和生化法几乎达到技术极限,处理效果很难提高。本文通过试验首先研究了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效果,并分析了COD、pH值和色度的变化,以及电絮凝法的极板消耗和电耗等,确定了相关参数,然后进行了直流电絮凝法联合生化法处理实际废水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和生化法结合可以相互补充,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具有处理效果好,对pH值要求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印染废水的COD和色度。(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05年03期)

直流电絮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印染废水直接生化处理难的问题,试验采用直流电絮凝处理工艺,研究了某印染厂废水电絮凝过程中pH值、温度、极板电压、COD和色度随电解时间的变化,并对电解前后废水中有机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流电解过程中废水pH值和温度不断升高;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极板电压下降。GC-MS图谱分析表明直流电解可以有效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25min处理后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5.45%和84.62%以上,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I级水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流电絮凝论文参考文献

[1].黄夏银,崔小爱.直流电絮凝法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

[2].王鑫,李海波,苏丹,孙铁珩.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

[3].张莹.直流电絮凝技术处理油田采出水[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4].张莹,龚泰石.直流电絮凝法处理油田采出水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

[5].乐波,麻敏华,陶媛,王黎明.直流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

[6].乐波,陶媛,麻敏华,王黎明.直流电絮凝—生化联合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

标签:;  ;  ;  ;  

直流电絮凝论文-黄夏银,崔小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