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叶野豌豆论文-张凡凡,郭江松,于磊,鲁为华,张前兵

线叶野豌豆论文-张凡凡,郭江松,于磊,鲁为华,张前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叶野豌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叶野豌豆,氯丁唑,种子生产

线叶野豌豆论文文献综述

张凡凡,郭江松,于磊,鲁为华,张前兵[1](2014)在《氯丁唑对线叶野豌豆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绿洲区驯化条件下的线叶野豌豆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氯丁唑的喷洒试验。经过对其生长变化、种子质量和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种子成熟高峰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喷洒浓度为0.05%的氯丁唑水溶液,然后在结荚期喷洒浓度为0.2%的氯丁唑水溶液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并可缩短种子成熟期,便于种子的集中收获。(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4年02期)

张凡凡,于磊,鲁为华,万娟娟[2](2013)在《不同驯化年限野生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及幼苗耐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驯化年限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种子特性和幼苗耐寒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驯化年代的延长,种子千粒重、硬实率下降,发芽势、发芽率有所提高,同时幼苗也表现出随驯化年代的延长生长变快的趋势。通过综合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可溶性糖3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随着驯化年限的延长,幼苗耐寒性随之下降。各种变化规律表明,驯化可以使野生线叶野豌豆向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变异。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的驯化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陈明辉,涂志平,于磊,鲁为华[3](2010)在《线叶野豌豆生长规律及克隆植株扩展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叶野豌豆是分布于新疆山地的优良野生牧草,本实验对线叶野豌豆在绿洲引种栽培驯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和克隆植株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测定,结果表明,线叶野豌豆种群生长符合逻辑斯蒂方程,其发育良好的水平根是克隆植株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进行个体扩展的基础,在新疆绿洲区具有良好的栽培引种价值。(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0年04期)

林祥群,于磊,马彩梅,郭江松[4](2010)在《田间驯化野生线叶野豌豆的经济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准噶尔西部山地的野生线叶野豌豆进行栽培驯化,观察物候期,测定产草量,并对各生育期的干草样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田间驯化线叶野豌豆的整个生育期为120~130d,定植第3年的产草量可达7620~10680kg/hm2,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及较低的粗纤维;生育期内生长高度呈S型曲线,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基本保持稳定;对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进行耦合分析,得出以收获饲草为目的的最佳收获期为开花中期。(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郭江松,于磊,鲁为华,林祥群[5](2010)在《施肥对驯化条件下线叶野豌豆饲草和种子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绿洲区驯化条件下的新疆线叶野豌豆为材料,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区线叶野豌豆饲草产量比未施肥高出1 857.1 kg/hm2,饲草的再生率为38.1%,明显高于未施肥区的31.9%。同时施肥可明显使种子成熟期集中,采收种子时期分5个时间段,第2、3时间段收获的种子占全部种子产量的76%。施肥区种子总产量比对照高62.6%。施肥处理可明显的提高线叶野豌豆饲草和种子产量,对改善牧草种子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0年01期)

林祥群[6](2008)在《线叶野豌豆自然种群、种质特征及其栽培驯化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叶野豌豆为优质高产豆科牧草,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天山及阿尔泰山。对其野生状态种群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联、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间关系的研究得出:在野生状态下线叶野豌豆种群呈聚集分布,这主要是种子繁殖及克隆繁殖共同作用使其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线叶野豌豆群落中20个主要种间呈正关联种106对,占总对数的近57%.,其中显着正关联种77对(p<0.01),占总对数的近47%;极显着正关联种27对(p<0.01),占总对数的近10%。对线叶野豌豆群落产草量与物种多样性间分析呈“单峰”关系。对不同生态区,不同驯化年限的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出:线叶野豌豆具有较高的硬实率,98%浓硫酸浸种为较理想的处理方法。但不同生态区及不同驯化年限的线叶野豌豆硬实率不同,所对应的浓硫酸浸种时间也不同。塔城野生种硬实率为94.2%,最佳浸种时间为30min,伊犁野生种硬实率为96%,最佳浸种时间为18min,驯化第一年的塔城野生种的硬实率为73%,最佳浸种时间26min,驯化第二年的塔城野生种硬实率为59%,最佳浸种时间22min。即随驯化年限的增加线叶野豌豆种子硬实率下降。对不同生态区及不同驯化年限的线叶野豌豆种子提取醇溶、盐溶、水溶、碱溶型种子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进行线叶野豌豆种子蛋白多态性测定。得线叶野豌豆种子不含醇溶蛋白或含量甚微。盐溶、碱溶、水溶蛋白电泳均可得到较清晰的电泳谱带,但带型不同,以碱溶蛋白16条谱带和水溶蛋白14条谱带最清晰,带数最多,盐溶蛋白11条谱带较少。各种子蛋白内不同生态区及不同驯化年限间有多态性存在,但多态性并不丰富,说明他们间差异较小或无。对播种当年线叶野豌豆进行常规田间管理及地上地下观测,同时对驯化第二年、第叁年的线叶野豌豆进行物候期、生长速度、再生草产量、营养品质变化、地下水平根发育、克隆植株的无性繁殖和种子产量等的观测。播种当年的线叶野豌豆主要进行主根繁殖,基本无水平根(即侧根)的发育。要保持田间充足水分,及时清除杂草。驯化第二年、第叁年的线叶野豌豆水平根延伸较快,水平根上4-6cm间形成新的芽体,向上形成新的地上植株,向下发出新的须根。通过对其水平根进行无性繁殖即移栽克隆植株,观测成活率达60%-70%,因此,可通过移栽克隆植株进行线叶野豌豆的扩繁,不仅袮补了线叶野豌豆种子发芽率不高的缺陷,也起到疏松原种圃田的作用。线叶野豌豆4月上旬返青,5月上旬分枝,中下旬孕蕾,因属无限花序开花期较长,自6月至8月中旬均有花序,结荚持续时间也较长自7月上旬至8月下旬期间都处在结夹成熟阶段,生育期为120-130天。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线叶野豌豆的营养品质下降,但整个生育期的营养价值相对稳定。对线叶野豌豆各生育期的粗蛋白含量及产草量的变化进行耦合得:以收获饲草为目的线叶野豌豆最佳收获期为开花中期,此时亦可使再生草产量得到保障。线叶野豌豆为无限花序,其开花结荚时期都较长,往往一些早期种子成熟炸裂,而后期种子仍处于开花盛期,给收种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种子采收量分析,确定在7月底8月初为绿洲农区最佳收种时期。提前或延后都会影响种子产量。(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8-06-01)

张仁平,于磊[7](2007)在《线叶野豌豆的研究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叶野豌豆为多年生的优良牧草,自然分布于天山北坡西段海拔1200~2200m的中、低山带及阿尔泰山海拔1200~2000m的山地的豆科牧草野生种,最近我们在石河子垦区进行引种驯化,我们对该品种在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了该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饲用价值、栽培技术及推广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拟改良方法与利用前景等,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该品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丰富物种多样性,保存扩大种质资源库及生态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05期)

杜永吉,张仁平,于磊[8](2005)在《野生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实验室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线叶野豌豆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千粒重、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率,并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浓硫酸浸种取得的效果最佳,最佳的浸种时间为5~15min。(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线叶野豌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不同驯化年限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种子特性和幼苗耐寒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驯化年代的延长,种子千粒重、硬实率下降,发芽势、发芽率有所提高,同时幼苗也表现出随驯化年代的延长生长变快的趋势。通过综合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可溶性糖3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随着驯化年限的延长,幼苗耐寒性随之下降。各种变化规律表明,驯化可以使野生线叶野豌豆向着人们需求的方向变异。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豆科牧草线叶野豌豆的驯化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叶野豌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凡凡,郭江松,于磊,鲁为华,张前兵.氯丁唑对线叶野豌豆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4

[2].张凡凡,于磊,鲁为华,万娟娟.不同驯化年限野生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及幼苗耐寒性[J].草业科学.2013

[3].陈明辉,涂志平,于磊,鲁为华.线叶野豌豆生长规律及克隆植株扩展性能研究[J].草食家畜.2010

[4].林祥群,于磊,马彩梅,郭江松.田间驯化野生线叶野豌豆的经济性状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郭江松,于磊,鲁为华,林祥群.施肥对驯化条件下线叶野豌豆饲草和种子生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0

[6].林祥群.线叶野豌豆自然种群、种质特征及其栽培驯化下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

[7].张仁平,于磊.线叶野豌豆的研究利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

[8].杜永吉,张仁平,于磊.野生线叶野豌豆种子特性实验室测定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线叶野豌豆论文-张凡凡,郭江松,于磊,鲁为华,张前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