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旁皮瓣论文-朱珊

肩胛旁皮瓣论文-朱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肩胛旁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肩胛皮瓣,肩胛旁皮瓣,游离移植

肩胛旁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朱珊[1](2009)在《肩胛/肩胛旁皮瓣游离移植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论文摘要肩胛皮瓣或肩胛旁皮瓣是最常使用的皮瓣之一,其设计灵活、应用范围广泛,在修复重建外科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尚无关于肩胛皮瓣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总结。而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同时又极具有生命力的皮瓣来说,了解其历史、熟悉其解剖、熟练掌握其临床应用,对于每一位整形外科医生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肩胛皮瓣文献资料的回顾,结合我们近年来应用肩胛皮瓣的经验与体会,对我们在肩胛皮瓣解剖与临床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分析。本文由临床应用和文献综述两部分组成。临床应用部分:对我们近年来实施过的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患者的病因学、手术方式、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皮瓣坏死率和坏死原因,以及二次修整手术次数等,进行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们应用游离的肩胛/肩胛旁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共72例,成活66例,成活率为92%。肩胛皮瓣应用范围广泛,术后患者的形态及功能恢复满意。通过临床应用研究,探讨了肩胛皮瓣的设计重点,总结了肩胛皮瓣临床应用的技术要点,在其新进展方面提出了我们的见解和观点。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自肩胛皮瓣最初应用至今,在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将肩胛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予以总结,回顾了几十年来肩胛皮瓣临床应用的历程,提出了近年来在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9-03-29)

沈锐,冯祥生,杜永军,宋红梅,陈晓东[2](2006)在《应用肩胛旁岛状皮瓣修复腋部深度烧伤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肩胛旁皮瓣修复腋部深度烧伤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从2001年,我们对入院的5例腋部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应用肩胛旁岛状皮瓣进行了修复。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经过4~16个月的随诊,皮瓣弹性良好,局部未见明显瘢痕出现,肩关节、患肢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肩胛旁血管皮瓣由恒定的知名血管供血,应用该皮瓣能够较理想地一次修复腋部创面,且避免腋部植皮对创面要求较高,固定包扎困难,后期瘢痕挛缩严重等问题。可能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外露的深度烧伤更为合适。不足之处是皮瓣较厚,皮瓣供区往往需要植皮修复。(本文来源于《感染.炎症.修复》期刊2006年03期)

章一新,钱云良,王丹茹,杨军,张余光[3](2006)在《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修复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显微修复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并重建颈部叁维活动功能及轮廓外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1月,收治9例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年龄9~32岁。病程2~18年。瘢痕挛缩程度为3~4度。行瘢痕切除,对颈部挛缩组织松解复位所致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进行解剖分区的显微修复。分叶皮瓣范围最大分叶皮瓣为20cm×8cm~20cm×11cm,最小分叶皮瓣为15cm×4cm~15cm×6cm。结果9例患者有8例分叶皮瓣成活,1例肩胛皮瓣远端发紫,经换药加压包扎后成活。其中8例术后获3~9个月随访,畸形无复发,颌颈角恢复至90~105°;3例行二期皮瓣臃肿修整手术。患者对术后颌颈部外观和功能均满意。结论对于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可提供足够的组织覆盖,有可靠的血管蒂,对于重建颌颈部功能和外形,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9期)

吴德勇,罗志军[4](2006)在《肩胛旁轴型皮瓣修复腋部瘢痕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松解腋部瘢痕,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切除腋部瘢痕,用肩胛旁轴型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肩关节活动恢复满意,无继发畸形发生。结论:肩胛旁轴型皮瓣是修复腋部瘢痕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6年14期)

李养群,周传德,王永前,李峰永,杨明勇[5](2006)在《以旋肩胛动脉升皮支为蒂的肩胛旁游离皮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旋肩胛动脉升皮支的临床解剖学及升皮支供血的肩胛旁游离皮瓣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方法以旋肩胛动脉及其升皮支为主轴血管,皮瓣轴线向上越过了肩胛岗及肩峰达锁骨上窝,治疗面颈(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期刊2006-06-01)

李养群,李森恺,刘元波,杨明勇,赵振民[6](2001)在《应用斜向乳房下皱襞的肩胛旁游离皮瓣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如何获取较大面积的肩胛游离皮瓣 ,并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同时改善供瓣区切口瘢痕的形成。方法 以旋肩胛动脉降支及其前分支为主轴血管 ,皮瓣轴线通过侧胸壁斜向前方越过同侧腋前线 ,达乳内线水平 ,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 4例。结果  4例完全成活 ,但有 1例因一期行皮瓣取薄时 ,远端切口出现表皮血运障碍。结论 由于肩胛区血供的交叉性及丰富的吻合支血管存在 ,以斜向同侧乳房下皱襞的肩胛旁游离皮瓣 ,尽管皮瓣的长度越过了同侧腋前线而仍能成活良好 ,轴型游离皮瓣移植时 ,其远端携带一个任意皮瓣应属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李养群,李森恺,刘元波,杨明勇,黄渭清[7](2001)在《一期开窗的肩胛旁游离皮瓣移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颜面部严重烧伤后 ,瘢痕组织挛缩导致颜面部组织器官严重移位 ,在儿童还阻碍面部组织的生长发育 ,应用带丰富血运的游离皮瓣修复是最佳选择。方法 应用肩胛旁游离皮瓣一期开窗形成眼裂、口裂、外耳门和鼻孔 ,已为 5~ 17岁颜面部严重烧伤的患者 6例完成治疗。结果 肩胛旁游离皮瓣最大面积为 17cm× 17cm ,即时开窗形成眼裂、口裂及鼻外形 ,全部成功。结论 肩胛背部由于旋肩胛动脉皮支、胸背动脉肌皮穿支、颈横动脉浅皮支等相互吻合 ,构成丰富的血供 ,一期开窗不影响移植皮瓣的血运 ,适用于修复颜面部瘢痕挛缩。(本文来源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唐宗联,陈从云,黄斌,梁明,张劲松[8](1999)在《肩胛旁游离皮瓣修复雷电击伤头面部颅骨外露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24岁。在家中被雷电击伤左侧头面部,当即昏迷,经当地医院抢救,于伤后4小时清醒,住院9天一般情况好转后转来我院。查体:左侧头面部额部焦痂形成,左眼不能睁开。头颅CT:左颞顶部额部头皮肿胀,未见骨折及颅内出血影像。锝99mTCMDP头颅γ显像...(本文来源于《中华外科杂志》期刊1999年02期)

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王世勇,王清[9](1999)在《肩胛旁-腹股沟联合皮瓣移植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肩胛旁-腹股沟联合皮瓣移植一例报告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王世勇,王清患者男,24岁,农民。因右上肢被碎石机绞伤3小时入院。检查:右前臂中段以远缺失,近端自上臂远侧1/3以远软组织,环形缺损,仅残存外侧3cm皮肤完整,残端及肘关节背侧骨与肌腔组织外露...(本文来源于《中华骨科杂志》期刊1999年01期)

郑家伟,马秀芬[10](1991)在《肩胛旁游离皮瓣在头颈部整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应用肩胛旁游离皮瓣一期重建头颈癌术后组织缺损29例,文章阐述了手术设计和操作技术,皮瓣总成活率为93%。该皮瓣用途广泛,已成为作者重建头颈(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91年06期)

肩胛旁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肩胛旁皮瓣修复腋部深度烧伤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从2001年,我们对入院的5例腋部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应用肩胛旁岛状皮瓣进行了修复。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经过4~16个月的随诊,皮瓣弹性良好,局部未见明显瘢痕出现,肩关节、患肢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肩胛旁血管皮瓣由恒定的知名血管供血,应用该皮瓣能够较理想地一次修复腋部创面,且避免腋部植皮对创面要求较高,固定包扎困难,后期瘢痕挛缩严重等问题。可能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外露的深度烧伤更为合适。不足之处是皮瓣较厚,皮瓣供区往往需要植皮修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肩胛旁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朱珊.肩胛/肩胛旁皮瓣游离移植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2].沈锐,冯祥生,杜永军,宋红梅,陈晓东.应用肩胛旁岛状皮瓣修复腋部深度烧伤创面[J].感染.炎症.修复.2006

[3].章一新,钱云良,王丹茹,杨军,张余光.联合肩胛/肩胛旁分叶皮瓣修复严重颌颈部瘢痕挛缩[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

[4].吴德勇,罗志军.肩胛旁轴型皮瓣修复腋部瘢痕畸形[J].实用医技杂志.2006

[5].李养群,周传德,王永前,李峰永,杨明勇.以旋肩胛动脉升皮支为蒂的肩胛旁游离皮瓣[C].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2006

[6].李养群,李森恺,刘元波,杨明勇,赵振民.应用斜向乳房下皱襞的肩胛旁游离皮瓣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

[7].李养群,李森恺,刘元波,杨明勇,黄渭清.一期开窗的肩胛旁游离皮瓣移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

[8].唐宗联,陈从云,黄斌,梁明,张劲松.肩胛旁游离皮瓣修复雷电击伤头面部颅骨外露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1999

[9].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王世勇,王清.肩胛旁-腹股沟联合皮瓣移植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9

[10].郑家伟,马秀芬.肩胛旁游离皮瓣在头颈部整复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1

标签:;  ;  ;  

肩胛旁皮瓣论文-朱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