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李鑫

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李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微创手术

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08)在《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比较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全髋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60例需要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30例为后侧小切口手术组,B组30例为传统后侧切口手术组。采集并对比相关数据。两组病人的麻醉和术后抗凝治疗方案都是相同的。随访时间6个月至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两组病例的体重指数、Harris髋分值、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A组病例较B组病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助步器使用时间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着(P<0.05)。小切口手术组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假体匹配良好,位置佳,无脱位、无髋内外翻,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3°-48°,平均45. 5°;前倾角为16°-22°,平均17. 7°。结论:小切口全髋置换术不仅不增加诸如深静脉血栓、脱位、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功能恢复(P<0.05)。术后X线摄影评价假体结果显示,小切口组假体位置良好,两组假体位置差异不显着(P>0.05)。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是新兴的手术技术,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证实,但只有充分掌握全髋置换手术的高级医师才可以学习开展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5)

韩琳,杨柳,邓姝,陈光兴,段小军[2](2006)在《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康复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5月本中心采用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99例207髋,并根据该切口手术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套早期康复训练程序并对其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未观察到皮肤坏死、静脉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X线显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有3例3髋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脱位(后脱位2例,前脱位1例),复位后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初次扶拐下床活动时间为2.8d。191例术后6周内弃拐负重行走,其余8例术后12周弃拐负重行走,步态正常。6~2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改善(39±8.2)分〔术前平均(48±11.7)分,术后平均(85±7.6)分〕。结论术后短期的冰敷、正确的康复训练和主动锻炼是康复训练要点。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在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在训练中应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06年13期)

史占军[3](2006)在《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初步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优缺点,提出以后的努力方向。[方法]选择体形中等或偏瘦的需要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21例25侧髋关节,其中男13 例,女8例,年龄23~69岁;平均47岁。术中采用平卧位,髋关节外侧入路,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上下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3~4cm,切口长度,切开髂胫束,从臀中肌附丽点剥离臀中肌止点的前1/2,显露并切除髋关节囊。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行常规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手术。[结果]6.5~8cm 的手术切口均可以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5~95分钟,术中出血约300~500ml,平均360ml,术后引流量为370~820ml,平均550ml。术后第二到第叁天均可负重练习行走。术中没有出现假体周围骨折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假体位置异常。[结论]由于切口小,手术操作比较困难,表现在股骨头取出困难,多数情况下需要将股骨头切碎后才能取出;容易出现髋臼安装角度失误;植入髋臼假体时容易有软组织被挤压在假体与骨床之间;由于切口周围软组织阻碍容易造成假体复位困难。小切口全髋置换手术的优点是切口小,患者感觉好。我们并没有体会到小切口全髋置换术中术后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所报道的优点。相反,我们采用常规的10cm 左右的切口手术时间一般只需要 40~60分钟,手术时间短,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在植入同样非骨水泥假体的条件下,术后出血主要取决于骨床的创面,因而没有理由认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会少于普通切口。至于手术创伤小的问题,我们手术中观察到,由于切口小,需要反复移动软组织窗口,对皮肤等软组织极度牵拉,因而手术创伤不一定会比普通切口小。此外,小切口全髋置换手术专用器械可能会减小手术难度,但在股骨头取出、假体复位等环节,手术器械较难派上用场。熟练做好普通长度切口全髋置换手术,在不增加手术损伤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手术切口。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小切口全髋。(本文来源于《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期刊2006-06-01)

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5月本中心采用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99例207髋,并根据该切口手术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套早期康复训练程序并对其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未观察到皮肤坏死、静脉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X线显示假体位置均良好。有3例3髋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脱位(后脱位2例,前脱位1例),复位后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初次扶拐下床活动时间为2.8d。191例术后6周内弃拐负重行走,其余8例术后12周弃拐负重行走,步态正常。6~2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改善(39±8.2)分〔术前平均(48±11.7)分,术后平均(85±7.6)分〕。结论术后短期的冰敷、正确的康复训练和主动锻炼是康复训练要点。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在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在训练中应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参考文献

[1].李鑫.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08

[2].韩琳,杨柳,邓姝,陈光兴,段小军.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康复训练[J].重庆医学.2006

[3].史占军.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初步体会[C].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2006

标签:;  ;  ;  

小切口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论文-李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