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统觉论文-傅志伟

纯粹统觉论文-傅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粹统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统觉,自我意识

纯粹统觉论文文献综述

傅志伟[1](2019)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统觉”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在论证他所说的"哥白尼式变革"的过程中,提出了最为关键的一个论证步骤,即先验演绎。在先验演绎论证的逻辑起点处,康德明确地将(本源的)统觉与(先验的)自我意识等同起来。但是,统觉就其自身的分析视角来看,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维度,这实际上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统觉同自我意识的关系也能够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得到分析。从分析统觉的这两个视角出发,来阐发康德所说的统觉同自我意识的等同关系。同时,出于论证的完备性要求,对人们常常易于陷入误解的统觉与内感官的关系问题,以及对"我思"进行的实体化做法给予一个必要的说明,以防止人们在这些问题上做出某种僭越的举动。(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畅[2](2018)在《康德纯粹统觉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纯粹统觉在西方主体性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纯粹统觉是本源的自我意识,它是能够伴随我的一切表象却不能被任何表象所伴随的同一不变的自我意识。如果不能从纯粹统觉方面把握知识的要素,知识就不能成为知识。纯粹统觉是一切认识之所以可能的前提,认识就是通过概念来表象被给予的客体本身。纯粹统觉具有两种存在状态:当纯粹统觉“自在地所是”时,它是一种逻辑上的设定,是潜在状态下的持存;当纯粹统觉现实地发挥自身的综合统一性时,它自发能动地贯穿于整个认识活动过程中。认识有两种表象方式:一是直观;二是概念。客体通过直观而被给予,通过概念被思维。但是仅有这两个认识成分并不足以形成认识,还需要形式概念依照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联结直观中的经验杂多,因此,纯粹统觉的作用至关重要。纯粹统觉所形成的认识对象不是自在之物,人类并不是依靠知性直观去认识经验对象。纯粹统觉从逻辑上建立起一种先验的观念性,当有了感性经验的充实后,就得到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经验对象。康德把认识对象构建于主体先天概念之下,相当于把现象界的认识对象限定于主体自我意识之中,以此来解决近代哲学中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分裂的难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19)

董滨宇[3](2015)在《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统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演绎"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康德提出了很多关键概念,它们为建立批判哲学的先验论证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然而,这些概念以及论证却招致后来研究者们的诸多批评,"先验统觉"便是其中之一。像盖耶、赫威尔及克利弗等人都提出了比较鲜明的质疑,比如,相对于感性中初始的杂多表象,"先验统觉"究竟是何时才发生的?它与"我思"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从源初意义上,它与"先验想象力"及"范畴"该做怎样的区分?对此,本文在结合语境的情况下,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相关疑问一一进行解答。进而指出,康德对于"先验统觉"的论证基本上是合理的,同时,由此建立起来的"先验演绎"也是成功的。只有在充分理解"先验统觉"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第一批判的核心要义才能为我们所真正把握。(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郁乐[4](2004)在《纯粹统觉与道德立法——《实践理性批判》的内在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 ,同“纯粹统觉 (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 )”在知性为现象立法中所起的作用一样 ,在纯粹理性对意志的立法中 ,作为“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的“纯粹统觉”也起了相同的作用 ,即 :作为这一立法的最高原理。实践理性的诸原理及概念均可从“纯粹统觉”(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 )对先验主体的纯形式的把握和规定中推演出来 ,康德认为只能作为理性的唯一事实来接受的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也可以从“纯粹统觉”找到根据 ,得到阐明(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04年01期)

胡世明,程广云[5](1995)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谜:“统觉”范畴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觉的原始综合统一”历来被称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谜。这个问题主要包含在“先验分析论”的“概念分析论”第二章“知性纯粹概念的演绎”中。康德自己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所谓“演绎”,康德自己说明是借用法律学上的意义:“对于陈述权利或合法要求的权利问题的证明”。这个问题在于康德提出独立于而又应用于经验的知性纯粹概念(范畴),从而面(本文来源于《湖州师专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纯粹统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德的纯粹统觉在西方主体性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纯粹统觉是本源的自我意识,它是能够伴随我的一切表象却不能被任何表象所伴随的同一不变的自我意识。如果不能从纯粹统觉方面把握知识的要素,知识就不能成为知识。纯粹统觉是一切认识之所以可能的前提,认识就是通过概念来表象被给予的客体本身。纯粹统觉具有两种存在状态:当纯粹统觉“自在地所是”时,它是一种逻辑上的设定,是潜在状态下的持存;当纯粹统觉现实地发挥自身的综合统一性时,它自发能动地贯穿于整个认识活动过程中。认识有两种表象方式:一是直观;二是概念。客体通过直观而被给予,通过概念被思维。但是仅有这两个认识成分并不足以形成认识,还需要形式概念依照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联结直观中的经验杂多,因此,纯粹统觉的作用至关重要。纯粹统觉所形成的认识对象不是自在之物,人类并不是依靠知性直观去认识经验对象。纯粹统觉从逻辑上建立起一种先验的观念性,当有了感性经验的充实后,就得到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经验对象。康德把认识对象构建于主体先天概念之下,相当于把现象界的认识对象限定于主体自我意识之中,以此来解决近代哲学中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分裂的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粹统觉论文参考文献

[1].傅志伟.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统觉”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马畅.康德纯粹统觉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8

[3].董滨宇.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统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郁乐.纯粹统觉与道德立法——《实践理性批判》的内在线索[J].科学·经济·社会.2004

[5].胡世明,程广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谜:“统觉”范畴释义[J].湖州师专学报.1995

标签:;  ;  ;  ;  

纯粹统觉论文-傅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