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樟论文-王国明,赵颖,王美琴,张玲,邱海嵊

普陀樟论文-王国明,赵颖,王美琴,张玲,邱海嵊

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陀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肥料,普陀樟,红楠,容器苗

普陀樟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明,赵颖,王美琴,张玲,邱海嵊[1](2016)在《微生物菌肥对普陀樟、红楠2个树种苗木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海岛特色树种苗木抗逆性,提高海岛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以普陀樟、红楠容器苗为材料,研究不同菌肥及用量对苗木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肥及用量通常对普陀樟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无明显作用,但可显着促进红楠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其中应用40、60 g/盆百欧盖恩微生物菌肥,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6.39%、33.76%和17.63%、15.40%,总生物量增加57.04%、56.50%,仅应用含N量较高的菌肥时明显抑制两者生长。菌肥的使用通常有利于促进N、P在普陀樟根、茎的积累,且能较大幅度地提升N、P、K在红楠植株各部位的积累,其中普陀樟应用20、40 g/盆百欧盖恩微生物菌肥,根上的N浓度分别增加13.87%、17.65%,茎、根上的P浓度分别增加13.39%、12.60%和27.29%、11.48%,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浓度基本一致;红楠应用40、60 g/盆百欧盖恩微生物菌肥,根上的N浓度分别增加10.53%、27.32%,P浓度分别大幅增加47.78%、70.82%,K浓度分别增加24.74%、35.99%,含量大幅上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34期)

贺位忠,陈斌,吴初平,高大海,鲁专[2](2015)在《菌根菌肥料和地膜覆盖对普陀樟幼苗海岛造林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海岛困难立地造林的新途径,研究了美国NEB-26菌根菌生物肥料(NEB)和地膜覆盖对提高普陀樟2年生幼苗当年存活率、生长量和理化形状的影响。对照组不加处理,处理1、2、3、4穴内各加入试剂200 m L,分别含NEB 0,50,100和200 mg。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膜覆盖与否,当年存活率为处理2、3、4>处理1、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为处理2、3、4<处理1、对照;根系活力、叶比质量和生长量均为处理3、4>处理2>处理1、对照。此外,地膜覆盖区幼苗的指标优于常规全垦区。表明菌根菌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存活率和生长量,其中菌根菌的效果尤为明显。折合成本,造林后施用含100 mg NEB的试剂200 m L并覆盖地膜是海岛困难立地比较经济有效的造林措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5年05期)

陈闻,王晶,费行海,叶正钱[3](2015)在《不同施肥方式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施肥方式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设置了4个不同处理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一次性施肥(TF)、直线施肥(SF)和平均施肥(AF),于2013年6月至10月观测苗高和地径,试验结束时收获植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的苗高、地径及生物量按以下顺序依次递减:AF>SF>TF>CK。到试验结束时,TF、SF和AF的苗高较CK分别提高3.84%、5.50%和8.82%;地径分别是CK的1.15倍、1.18倍和1.19倍;较CK的生物量增幅分别达72.46%、77.54%和79.10%,但叁者间的差异并不显着(P<0.05)。3种相同施肥量的处理中,AF处理的苗木养分含量最高,不同养分元素中,以N素的含量为最高,K素次之,P素最低,在不同植物器官中,叶片是积累养分最多的部位。AF处理的苗木养分吸收利用率高于SF和TF;SF的氮素吸收利用率高于TF,而磷、钾吸收利用率要低于TF。从施肥效率和生物量收获指数来看,AF处理为最高,SF次之,TF最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贺位忠,吴初平,高大海,鲁专,袁位高[4](2015)在《普陀樟容器苗根系的动态生长与垂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控根容器和普通容器栽培,对普陀樟(Cinnamonum japonicum var.chenii)2年生苗的根系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根容器苗根系长度的生长在5-9月相对稳定,9-11月增长较快,试验8个月后,控根容器苗根系较普通容器苗增长了16.0%;试验18个月后,普陀樟控根容器苗的根系形态更好,表现为平均根长更长,细根数量更多,根系表面积更大,根系分布层整体更上移。(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陈闻,王晶,叶正钱,费行海,孙圳[5](2014)在《施肥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最高;养分吸收及利用率随着施肥的增加而降低(P<0.05),T50和T100处理各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均为氮>磷>钾。到试验结束时,T50处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与试验开始时持平,T100处理钾积累,ck引起钾亏缺。从移栽成活来看,T50苗木体内养分积累,有利于移栽成活,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T100养分浪费。综合判断,普陀樟苗木最适需养量应为50 g·m-2到100 g·m-2,且较接近50 g·m-2。(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定胜,陈斌[6](2014)在《不同基质不同容器对普陀樟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基质不同容器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var.Chenii苗木生长的影响,在苗木试验基地设置6个育苗处理,即选择圃地土、35%黄心土+35%泥炭+30%猪粪、1/3火烧土+1/3黄心土+1/3圃地土的3种配置基质分别与普通营养钵和控根容器对比处理对普陀樟2a生苗进行试验,1a后测定高度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高径比、叶绿素、根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上地下部分鲜重比、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植物控根栽培的过程中,容器的选用和基质的不同与否是影响苗木生长指标的重要因素;选用35%黄心土+35%泥炭+30%猪粪有机肥和控根容器在普陀樟容器苗栽培中是最适宜的。(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吕昕谣,赵颖,赵国淼,曾燕如,宋绪忠[7](2014)在《普陀樟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舟山群岛的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新鲜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普陀樟SRAP-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用量5因素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适于普陀樟的SRAP-PCR反应体系(20μL)为2.5 mmol/L Mg2+、0.2 mmol/L dNTPs、1.5 U Taq 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μL 10×PCR buffer,该体系位点清晰,扩增稳定;利用该反应体系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24对。(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黄水文[8](2013)在《珍稀濒危植物普陀樟的群落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1块样地的野外调查材料,分析了浙江省舟山群岛普陀樟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群落外貌。结果表明: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5种,分属31科48属,其中以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52.08%;其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72.73%,叶级中中型叶与小型叶各占47.27%、45.45%,叶型中单叶占81.82%,复叶占18.18%,叶质中纸质叶与革质叶各占50.91%、41.82%,说明该群落具有显着的热带特征;该群落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均偏低,但优势度相对较高;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层间植物极度缺乏。(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陈斌[9](2013)在《沿海常绿优良树种——普陀樟》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陀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属樟科常绿乔木,具有优良的观赏效果,幼树耐阴蔽。其根系发达,耐热、耐寒、耐旱、抗风,生性强健,是庭院及滨海地区园林绿化中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目前,我国对普陀樟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苗、引种、天然林资源调查等方面,未见普陀樟群落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报道。近年来,普陀樟在浙江舟山地区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大量应用。开发为一种既常绿观叶、又兼观果的园林(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园艺》期刊2013年04期)

陈斌,高大海,贺位忠,鲁专,吴初平[10](2012)在《舟山群岛普陀樟天然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普陀樟天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普陀樟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与普陀樟混生的植物种类有46科72属91种,而且层次性较强;6个普陀樟天然林群落乔木层中,普陀樟为下层木存在时和上层木存在时群落相比,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普陀樟作为上层木时的群落属于常绿阔叶林,作为下层木时的群落为常绿阔叶混交林。(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2年06期)

普陀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海岛困难立地造林的新途径,研究了美国NEB-26菌根菌生物肥料(NEB)和地膜覆盖对提高普陀樟2年生幼苗当年存活率、生长量和理化形状的影响。对照组不加处理,处理1、2、3、4穴内各加入试剂200 m L,分别含NEB 0,50,100和200 mg。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膜覆盖与否,当年存活率为处理2、3、4>处理1、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为处理2、3、4<处理1、对照;根系活力、叶比质量和生长量均为处理3、4>处理2>处理1、对照。此外,地膜覆盖区幼苗的指标优于常规全垦区。表明菌根菌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存活率和生长量,其中菌根菌的效果尤为明显。折合成本,造林后施用含100 mg NEB的试剂200 m L并覆盖地膜是海岛困难立地比较经济有效的造林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陀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明,赵颖,王美琴,张玲,邱海嵊.微生物菌肥对普陀樟、红楠2个树种苗木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

[2].贺位忠,陈斌,吴初平,高大海,鲁专.菌根菌肥料和地膜覆盖对普陀樟幼苗海岛造林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5

[3].陈闻,王晶,费行海,叶正钱.不同施肥方式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

[4].贺位忠,吴初平,高大海,鲁专,袁位高.普陀樟容器苗根系的动态生长与垂直分布特征[J].浙江林业科技.2015

[5].陈闻,王晶,叶正钱,费行海,孙圳.施肥对普陀樟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

[6].李定胜,陈斌.不同基质不同容器对普陀樟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4

[7].吕昕谣,赵颖,赵国淼,曾燕如,宋绪忠.普陀樟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浙江林业科技.2014

[8].黄水文.珍稀濒危植物普陀樟的群落学特征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

[9].陈斌.沿海常绿优良树种——普陀樟[J].中国花卉园艺.2013

[10].陈斌,高大海,贺位忠,鲁专,吴初平.舟山群岛普陀樟天然群落特征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2

标签:;  ;  ;  ;  

普陀樟论文-王国明,赵颖,王美琴,张玲,邱海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