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董新宇

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董新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相永磁同步电机,互补滑模控制,智能互补滑模控制,TSK型模糊神经网络

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董新宇[1](2018)在《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智能互补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相电机控制系统具有传统叁相电机控制系统不可比的优势,低压大功率运行、转矩脉动小、容错性好、可靠性高等,在一些高要求但条件有限的场合得到广泛地运用,例如高铁电力机车牵引系统、船舶电力推动系统、飞行器及航空航天等领域。近几十年,关于多相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论文选择双Y相移30°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存在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及六相PMSM出现断相故障情况,提出互补滑模控制(CSMC)、智能互补滑模控制(ICSMC)来提高系统动态性能,增强鲁棒性,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首先,介绍了多相电机的定义方式、分类和结构,建立了六相PMSM在自然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介绍了静止坐标系与两相旋转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得到六相PMSM在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_di(28)0的矢量控制策略,建立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设计CSMC方法以减小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CSMC采用广义滑模面和互补滑模面相结合的设计方式,选择饱和函数作为切换函数。由于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对控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CSMC不能对其进行测量,并且饱和函数的边界层厚度是通过经验和反复试验得到的,非常耗费时间。为了解决此问题,在CSMC的基础上,设计采用TSK型模糊神经网络作为预估计器的ICSMC方法。TSK型模糊神经网络为一个采用高斯函数作为隶属函数的五层的网路结构,对六相PMSM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在线估计,提高系统控制性能,保证更强的鲁棒性。最后,对基于传统PI控制、CSMC和ICSMC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同时将叁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六相PMSM出现断相故障时的容错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系统正常运行,还是在六相PMSM断相故障时,所提出的控制方法都是有效的,并且相比于传统PI控制和CSMC,提出的ICSMC使系统动态响应更快,鲁棒性更强,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武文斌,朱国昕,赵希梅[2](2017)在《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法易受叁次谐波的影响,无法直接应用于五相PMSM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的五相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案。基于五相PMSM模型设计了电流观测器,用饱和函数代替了传统SMO常用的符号函数作为其切换函数,以减小滑模抖动并获得准确的反电势信号。设计了反电势观测器来估计转子速度和位置信号,消除了传统SMO所必需的低通滤波器和相位补偿单元,提高了速度和位置信号的估计精度。同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准则,证明了所设计的SMO的稳定性。系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对扰动表现出了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7-08-31)

赵兵营[3](2017)在《基于绕组不同相移的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在电机的控制领域,对多相电机的研究已越来越广泛。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因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已成为了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无论是在工业,农业,军事领域,多相电机都成为了电气传动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中,在对多相电机的控制系统的研究中,以基于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最为普遍。矢量控制中的空间矢量解耦变换的研究方法将电机复杂的控制模型简单化,更有利于电机的控制,且调节性能高,动静态性能稳定。在多相电机众多复杂的种类中,本文选择了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基础上,不仅深入剖析了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内部复杂的磁场变换特性和内部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引入了新型电机的控制算法,对不同结构的电机进行控制性能的比较分析。论文首先对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内部结构特征、参数特征、数学模型以及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所要研究的不同相移的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相移30°和180°)进行数学原理比较分析,构建数学运算模型。然后利用Ansoft Maxwell 2D电磁仿真软件,建立两套绕组不同相移的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仿真模型。在静态磁场,空载瞬态磁场和负载瞬态磁场作用下,分别对这两种不同相移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内部电磁场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绕组自感和互感曲线,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曲线,分析曲线数据,比较两种模型的电磁性能。接着结合对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场分析结果,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两种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传统的PI控制策略对电机的控制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找出在同等控制条件下,控制性能更加优异的电机结构。最后,论文采用新型的控制方式: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方法,仿真研究电机的控制性能变化特性。分析结果为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张静,张韬,鲍海静[4](2016)在《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迅速,已在家电、工业和国防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大转矩、低转矩脉冲、高功率密度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分析并建立了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对比了四类矢量控制算法和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的区别,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得出可将弱磁控制与Id=0矢量控制结合起来,用于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气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蔡黎明,黄开胜,王云艳,陈贤阳,肖庆优[5](2015)在《U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设计了一款定子铁心为U型的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建立了电动机的数学模型,阐述了该款电动机的运行原理。通过Auto CAD和Ansys软件建立了电动机物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了电动机的定位力矩、不均匀气隙结构下的空载气隙磁场分布、空载反电动势以及负载情况下的电动机转速,然后对电动机进行带负载启动性能进行仿真。设计了可以控制电机转向的控制电路,在需要固定转向的场合以控制电动机的转向。在此基础之上制作了样机,样机的性能测试表明了仿真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5年09期)

赖文海,黄开胜,洪林,杨国龙,肖庆优[6](2015)在《基于重复单元内置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极偏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齿槽转矩是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降低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本文基于重复单元磁极偏移的原理,推导了齿槽转矩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利用Maxwell2D对8槽6极、10槽8极和16槽8极结构电动机的磁极偏移角度进行扫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重复单元磁极偏移方法对降低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具有明显的效果,为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5年08期)

明国锋,黄开胜,陈贤阳,陈文敏,宁邵明[7](2015)在《内置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的削弱》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削弱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推导了磁极偏移后齿槽转矩的表达式,分析了齿槽转矩与偏移角度的关系。以一台8槽6极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偏移角度下的齿槽转矩,同时给出了确定最佳偏移角度的方法。通过解析法的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磁极偏移方法,偏移合适的角度能显着地削弱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齿槽转矩。该文为内置式"一"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5年06期)

秦振华[8](2015)在《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故障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电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进程,永磁电机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对象,刚开始研究比较多的是叁相永磁同步电机,最近几年学者和专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容错电机,电机在故障的时候也能在一定条件下运行,容错电机里面最具代表的是多相电机,多相电机因为相数比较多,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非故障相或者采取一定的补偿方式,达到容错的目的。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四相、五相、六相电机,其中六相电机最被看好,六相电机里研究比较多的就是双叁相相移30°永磁同步电机,这种电机有较高的电磁转矩,并且转矩脉动比较小,但是磁耦合严重,就会导致定子槽中的两套绕组在故障的时候故障相严重影响非故障相,针对这种情况,双叁相相移180°永磁同步电机被提出,绕组之间的互感很小,这种电机有利于解耦控制。首先,从结构和绕组形式上分析比较双叁相永磁同步电机和传统叁相电机,重点分析两种双叁相电机的结构异同。其次,利用Ansoft Maxwell2D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空载运行条件下的气隙磁密、齿槽转矩,仿真正常运行时的电流、转矩波形,分析两种电机的优缺点。最后,利用定子磁动势原理,分析容错性能。仿真模拟电机在运行时发生一相、两相绕组断相故障和一相绕组短路故障的情况。模拟电机正常、故障运行情况,分析电机转矩和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到故障前后的不同性能分析结论。展望永磁电机故障后故障处理的可能实现的方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齐歌,白左霞,刘宪林,师黎[9](2015)在《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一相绕组短路故障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发生一相短路故障时的磁场分布、磁链、电流以及输出转矩等电磁性能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叁相电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叁相电机相与相之间的耦合较弱,故障相几乎不影响非故障相的正常运行,电机依然能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继续工作,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适用于对电机连续运行有特殊要求的场合.(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杨金波,殷春辉,赵晶[10](2014)在《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在采用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时出现的定子谐波电流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叁相解耦SVPWM技术的双叁相PMSM直接转矩控制算法。通过重新合成12个基本电压矢量,不用改变开关表,在保证电机运行性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削弱定子电流的谐波分量,降低定子铜耗。该算法计算量小,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4年09期)

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法易受叁次谐波的影响,无法直接应用于五相PMSM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的五相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案。基于五相PMSM模型设计了电流观测器,用饱和函数代替了传统SMO常用的符号函数作为其切换函数,以减小滑模抖动并获得准确的反电势信号。设计了反电势观测器来估计转子速度和位置信号,消除了传统SMO所必需的低通滤波器和相位补偿单元,提高了速度和位置信号的估计精度。同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准则,证明了所设计的SMO的稳定性。系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对扰动表现出了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董新宇.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智能互补滑模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2].武文斌,朱国昕,赵希梅.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C].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7

[3].赵兵营.基于绕组不同相移的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优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7

[4].张静,张韬,鲍海静.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方法的研究[J].上海电气技术.2016

[5].蔡黎明,黄开胜,王云艳,陈贤阳,肖庆优.U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仿真设计[J].微电机.2015

[6].赖文海,黄开胜,洪林,杨国龙,肖庆优.基于重复单元内置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极偏移[J].微电机.2015

[7].明国锋,黄开胜,陈贤阳,陈文敏,宁邵明.内置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齿槽转矩的削弱[J].微特电机.2015

[8].秦振华.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故障性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5

[9].齐歌,白左霞,刘宪林,师黎.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一相绕组短路故障性能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

[10].杨金波,殷春辉,赵晶.双叁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J].微特电机.2014

标签:;  ;  ;  ;  

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论文-董新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