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水解液论文-卢瑞,李祥,郑少芳,蔺旺梅,抗新新

淀粉水解液论文-卢瑞,李祥,郑少芳,蔺旺梅,抗新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水解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解液,活性炭,脱色,响应面法

淀粉水解液论文文献综述

卢瑞,李祥,郑少芳,蔺旺梅,抗新新[1](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水解液的脱色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活性炭对马铃薯氧化淀粉水解液脱色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脱色p H、脱色时间对脱色率和葡萄糖醛酸保留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并建立各因素分别与脱色率、葡萄糖醛酸保留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0.6%,脱色温度40℃, pH 4.0,脱色时间4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脱色率为77.79%,葡萄糖醛酸保留率为89.09%。验证值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该优化工艺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陈绪高[2](2018)在《基于淀粉水解液AMF共聚树脂木材胶粘剂的研究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AMF树脂及桉木制备胶合板,研究了 AMF树脂的理化性能、胶合板合成工艺以及对AMF树脂进行表征。利用Excel以单因素法优选出甲醛与叁聚氰胺的摩尔比(Mf/Mm)及淀粉水解液与叁聚氰胺的质量比m(A)/m(M)对树脂性能进行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NIR)对其粘度进行快速检测与分析,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AMF树脂体系中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 AMF树脂在胶合板表面的润湿性能以及热压工艺对树脂润湿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合成AMF树脂过程中,对其进行储存期测试,初步确认甲醛与叁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6~2.2,当甲醛与叁聚氰胺的摩尔比(Mf/Mm)介于1.6~2.2之间时,随着M/Mm的增加,固体含量相对较稳定,粘度呈降低的趋势,树脂储存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范围为8d~25d,Mf/Mm的变化并不影响树脂的pH值。(2)通过优选摩尔比(Mf/Mm)和质量比m(A)/m(M)可提高AMF树脂的性能,选取M/Mm=1.8、m(A)/m(M)=60%的工艺合成树脂,其湿板胶合强度达0.9752MPa,超过胶合板国家Ⅰ类标准,甲醛释放量为1.26mg/L,达到E1级标准。(3)通过收集NIR近红外光谱图,利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得AMF树脂的粘度(25℃)值,生成AMF树脂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再运用PLS方法,通过交互验证,确定维数为3,模型R2=92.27,RMSECV=4.92,Bias=5.671,回归曲线:y=0.9187x+5.6726,模型通过验证。(4)FT-IR分析结果表明:AMF-30%树脂的吸收峰最强,AMF-50%树脂的吸收峰最弱;峰位置3的吸收峰归属于C-O-C键的伸缩振动,峰位置7的吸收峰归属于O-H和N-H的耦合振动峰,其两处振动峰的强度均高于其他峰位置;质量比m(A)/m(M)在30%~50%内,随着淀粉水解液添加量的逐步增大,树脂体系结构中酰胺的量减少。(5)随着淀粉水解液添加量的增大,树脂在胶合板表面的润湿性能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当质量比m(A)/m(M)为40%时,其树脂在胶合板上的润湿性能最佳,AMF树脂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粘度逐渐降低,在胶合板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6)在20℃时,AMF-20%和AMF-30%树脂的平衡接触角基本相同,其接触角变化率也非常接近;在70℃时,AMF-20%树脂的平衡接触角要大于AMF-40%的平衡接触角,二者的渗透性k几乎相同。(7)随着温度的升高,拟合的曲线由平缓变陡峭,接触角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初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都减小,越易润湿;AMF-30%树脂在50℃时,初始接触角为87.2°,平衡接触角为50.3°,其接触角变化率最大为42.32%,润湿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潘礼成,甘卫星,莫德旺,苏发导,赵仁杰[3](2014)在《木薯淀粉基环保型木材胶粘剂的合成研究(Ⅱ)——基于淀粉水解液改性脲醛树脂的配方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薯淀粉水解液及少量叁聚氰胺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制得性价比良好的环保型木材胶粘剂。研究水解液的水解程度及添加量、甲醛/尿素(F/U)摩尔比等因素对胶合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试验配方。结果表明:(1)水解液粘度为40.0~45.0 s(涂-4杯,30℃)时改性效果较好;(2)优化后配方是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水解液和叁聚氰胺分别占胶粘剂总量的25.5%、3.6%;(3)所压制桉树叁层胶合板胶合强度达到国家II类板要求,游离甲醛释放量达到E2—E1级。(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袁正求[4](2013)在《马铃薯淀粉水解液碳源两步法促培小球藻油脂富集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biodiesel)是由油脂或脂肪酸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而生成的脂肪酸甲酯。小球藻(Cholorella protothecoides)在异养发酵培养条件下细胞内可积累含量较高油脂和脂肪酸,是一种能持续生产生物柴油的潜力原料。而异养发酵底物葡萄糖占据培养成本的80%,限制了其应用。为降低小球藻培养成本和增加小球藻油脂积累量,本文通过马铃薯淀粉水解液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对小球藻进行异养发酵培养,并对化能异养-贫氮两步法油脂积累及其代谢调控机制进行探讨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葡萄糖碳源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小球藻最佳生长条件的碳氮组合配比是葡萄糖浓度为40g/L,尿素浓度为3g/L,此时小球藻生物量为15.59g/L,脂肪酸产率最大为1.26g/L,总脂含量最高为6.407g/L。2.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利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糖化酶双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底物质量浓度0.1g/L、加酶量为0.6%、反应时间4h、反应pH4.0,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可达802.9g/L。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中葡萄糖浓度为40g/L时,小球藻各生物指标都达到最优结果,即小球藻生物量、总脂产量和脂肪酸产率分别为20.23g/L,8.6g/L,1.66g/L。与精制葡萄糖相比作碳源相比,生物量增加了22.94%,总脂产量增加了25.5%,脂肪酸产率增加了24.1%。3.异养-贫营养两步法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为碳源,尿素为氮源两步法培养小球藻。在马铃薯淀粉水解液碳源浓度为40g/l,尿素为3g/L条件下生长168h,转至尿素浓度为0,0.15,0.30,0.45,0.60g/L缺氮培养基中培养72h。结果显示,小球藻生物量在不同缺氮条件下都有所增长,而尿素缺失培养基中,小球藻生物量略有降低,细胞内油脂含量高达72%。4.异养-贫营养两步培养条件下小球藻油脂积累机理探讨以一步法培养藻细胞为对照组,异养-贫营养两步培养小球藻细胞为实验组,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2D-PAGE双向电泳建立了2组样品重复性较好的电泳图谱,运用Image Scanner光学扫描仪,采用ImageMaster2D platinum5.0分析,确定差异表达2.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或者新诱导、消失的有意义蛋白点50个;利用MASCOT程序实施NCBInr蛋白数据库检索,确认了33个蛋白质点身份,包括15种表达下调蛋白和18种表达上调蛋白。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在缺氮藻细胞中,下调蛋白主要参与光合作用、蛋白质生物合成与折迭、基因调控和油脂代谢。7种参与光合作用(L29,L31,L32,L34,L39,L46,L67)的光捕捉叶绿素结合蛋白质表达下调,暗含细胞的光合作用和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4种(L41,L76,L78,L79)参与蛋白质合成和折迭的酶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酰基辅酶A脱氢酶(L70)明显下调,证实脂肪酸分解受阻,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在上调蛋白质当中,7种(H7,H12,H26,H30,H31,H40,H47)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证明缺氮促进了糖酵解途径的活跃,碳流流向脂肪酸合成方向;4种应激反应和防御蛋白(H10,H11,H19和H38)表达上调,证实细胞在营养限制条件下的自我保护。总之,在氮缺失条件下,脂肪酸β-氧化的抑制和糖酵解途径促进了油脂合成。(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4-16)

刘洋[5](2013)在《基于淀粉水解液的结冷胶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冷胶是近年最有发展前景之一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本文以两株各具生产优势的结冷胶生产菌株(产黄色素的Sphingomonas sp.WZW002 以及黄色素缺陷型Sphingomonassp.WZ013)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淀粉水解液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探索了结冷胶快速检测方法,以便于发酵过程的监控和产品质量的检测。探索了快速测定结冷胶产量的间羟基联苯法。在该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下,工业级高酰结冷胶和低酰结冷胶浓度均在0~0.20 mg/mL范围内与反应液吸光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添加葡萄糖对工业结冷胶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液中葡萄糖浓度不高于结冷胶浓度时,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影响不显着,因而该法适用于结冷胶纯品以及发酵后期产胶率的快速检测。研究了适合用作结冷胶发酵中的廉价碳源的淀粉水解工艺,确定了淀粉的液化及糖化相关参数,即淀粉浆浓度为200 g/L,耐高温α-淀粉酶用量为60 U/g淀粉,液化时间40 min,液化终点控制在DE(还原糖当量)值15%~20%,糖化酶用量为6×102U/g淀粉,在此条件下,建立了糖化时间与DE值的关系曲线,当糖化6h,DE值即达100%。以Sphingomonassp.WZW002和WZ013为生产菌株,研究了基于淀粉水解液的结冷胶发酵工艺。通过摇瓶试验,比较了不同种类淀粉水解液及多种糖的发酵产胶率,结果表明,玉米淀粉水解液浓度为40 g/L,水解程度达到DE值80%时,结冷胶产量最高,而培养基成本较低。在上述优化的条件下进行5 L罐分批发酵试验,发酵64 h Sphingomonassp.WZW002菌株发酵产胶率达12.5 g/L,粘度17100 mpa·s,Sphingomona sp.WZ013 菌株发酵产胶率达 9.43 g/L,粘度 10940 mpa·s,进一步对Sphingomonas sp.WZW002菌株进行了基于淀粉水解液的5 L罐补料分批发酵,结果表明在发酵24 h补加10 g/L水解程度达到DE值80%的玉米淀粉水解液,最大产胶率可达17.5 g/L,粘度20140mpa·s,与分批发酵相比,产胶率提高了 31.6%。(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李玉芹,袁正求,冯岳,黎萍,周蒙[6](2011)在《双酶协同水解木薯淀粉水解液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木薯淀粉水解液替代葡萄糖异养培养小球藻,观察其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酶协同酶解法水解木薯淀粉,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析水解前后产物的物理特性;分别以精制葡萄糖和木薯淀粉水解液作为碳源,尿素作为氮源,采用异养模式培养小球藻;干重法测定藻细胞生物量,提取总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脂肪酸含量。结果双酶协同水解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0℃,pH 4.0,时间3 h,酶添加量0.5%,底物浓度20 g/L,此时水解木薯淀粉转化成的葡萄糖含量为64.11%;表征分析显示,酶解发生在颗粒表面,整个淀粉颗粒仍能保持外形结构,酶水解作用未改变木薯淀粉的晶型;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40 g/L时,小球藻生物量和总脂产量分别为9.12和4.39 g/L;当培养基中木薯淀粉水解液的葡萄糖浓度为30 g/L时,小球藻生物量和总脂产量分别为9.50和4.51 g/L,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生物量和总脂产量高4.17%和2.73%。结论木薯淀粉水解液作为碳源在异养培养提高微藻油脂产量和减少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方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王虹蕴,张盛贵[7](2010)在《马铃薯淀粉水解液对茁霉多糖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双酶法制备的水解液为碳源,对出芽短梗霉D1-11的多糖发酵工艺进行了筛选.通过碳源和二价阳离子的单因素试验发现,经β-淀粉酶制备的水解液较SNase303糖化酶制备的水解液更适合做茁霉多糖的发酵碳源,且脱盐脱色处理会提高多糖的产率.DE值50%的β-淀粉酶糖化液经脱色脱盐处理,在水解液碳源浓度80g.L-1时多糖产量最高,为21.98g.L-1,CaCO3在0.1g.L-1时多糖产量最高,为21.11g.L-1;均匀试验确定的摇瓶培养最佳发酵工艺为:CaCO30.06g.L-1,碳源82.25g.L-1,装液量26.62%,接种量11.99%,pH7.5,茁霉多糖产量可达28.90g.L-1.(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杨艳婧,王冰芳,廖晓霞,魏爱丽,张学武[8](2009)在《木薯淀粉水解液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木薯淀粉水解液作为碳源对小球藻生长量、油脂总量和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浓度为0.05mol/L时,小球藻生物量在30g/L木薯淀粉水解液浓度下达到最大值,为9.5g/L;小球藻总脂含量达最高值,为45.9%,其产量4.36g/L;小球藻脂肪酸的主要组成为C18和C16,最大产率为1.37g/L。(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09年11期)

[9](2006)在《淀粉水解过程中,水解液的性质有哪些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随着水解的不断进行,水解液有如下几种性质发生变化:(1)与碘反应的颜色变化在水解过程中,淀粉大致是生成中间产物糊精、低聚糖、麦芽糖,最后生成葡萄糖。随着分子链不断缩短,水解液与碘反应的颜色逐渐变浅。(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06年03期)

徐瀚,缪晓玲,吴庆余[10](2005)在《利用淀粉水解液发酵生产工程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淀粉水解液为底物,通过通气培养和发酵培养的方式,大量廉价培养异养工程小球藻,获取高脂肪含量藻细胞,并通过酯交换技术,制备低成本、高产量、高质量的生物柴油。在60℃和pH6的条件下,α—淀粉酶/糖化酶协同水解面粉或玉米粉溶液,2小时后水解液DE值高达71.8%。生产的水解液代替葡萄糖作为底物,以通气培养或者发酵培养的方式,获得了脂类含量高达细胞干重55%的异养藻细胞。利用从上述高脂肪含量藻细胞中获取的异养藻油脂,在温度30℃、醇油比56∶1以及100%原料油重量的浓硫酸催化条件下经酯交换反应4小时形成密度为0.864 kg L~(-1)、粘度5.2×10~(-4)Pa s(40℃)、热值高达41 MJ kg~(-1)的高质量生物柴油,是理想的化石燃油的替代材料。(本文来源于《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07-01)

淀粉水解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AMF树脂及桉木制备胶合板,研究了 AMF树脂的理化性能、胶合板合成工艺以及对AMF树脂进行表征。利用Excel以单因素法优选出甲醛与叁聚氰胺的摩尔比(Mf/Mm)及淀粉水解液与叁聚氰胺的质量比m(A)/m(M)对树脂性能进行优化;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NIR)对其粘度进行快速检测与分析,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AMF树脂体系中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 AMF树脂在胶合板表面的润湿性能以及热压工艺对树脂润湿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合成AMF树脂过程中,对其进行储存期测试,初步确认甲醛与叁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6~2.2,当甲醛与叁聚氰胺的摩尔比(Mf/Mm)介于1.6~2.2之间时,随着M/Mm的增加,固体含量相对较稳定,粘度呈降低的趋势,树脂储存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范围为8d~25d,Mf/Mm的变化并不影响树脂的pH值。(2)通过优选摩尔比(Mf/Mm)和质量比m(A)/m(M)可提高AMF树脂的性能,选取M/Mm=1.8、m(A)/m(M)=60%的工艺合成树脂,其湿板胶合强度达0.9752MPa,超过胶合板国家Ⅰ类标准,甲醛释放量为1.26mg/L,达到E1级标准。(3)通过收集NIR近红外光谱图,利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得AMF树脂的粘度(25℃)值,生成AMF树脂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再运用PLS方法,通过交互验证,确定维数为3,模型R2=92.27,RMSECV=4.92,Bias=5.671,回归曲线:y=0.9187x+5.6726,模型通过验证。(4)FT-IR分析结果表明:AMF-30%树脂的吸收峰最强,AMF-50%树脂的吸收峰最弱;峰位置3的吸收峰归属于C-O-C键的伸缩振动,峰位置7的吸收峰归属于O-H和N-H的耦合振动峰,其两处振动峰的强度均高于其他峰位置;质量比m(A)/m(M)在30%~50%内,随着淀粉水解液添加量的逐步增大,树脂体系结构中酰胺的量减少。(5)随着淀粉水解液添加量的增大,树脂在胶合板表面的润湿性能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当质量比m(A)/m(M)为40%时,其树脂在胶合板上的润湿性能最佳,AMF树脂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粘度逐渐降低,在胶合板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6)在20℃时,AMF-20%和AMF-30%树脂的平衡接触角基本相同,其接触角变化率也非常接近;在70℃时,AMF-20%树脂的平衡接触角要大于AMF-40%的平衡接触角,二者的渗透性k几乎相同。(7)随着温度的升高,拟合的曲线由平缓变陡峭,接触角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初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都减小,越易润湿;AMF-30%树脂在50℃时,初始接触角为87.2°,平衡接触角为50.3°,其接触角变化率最大为42.32%,润湿性能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水解液论文参考文献

[1].卢瑞,李祥,郑少芳,蔺旺梅,抗新新.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氧化淀粉水解液的脱色工艺[J].食品工业.2018

[2].陈绪高.基于淀粉水解液AMF共聚树脂木材胶粘剂的研究与表征[D].广西大学.2018

[3].潘礼成,甘卫星,莫德旺,苏发导,赵仁杰.木薯淀粉基环保型木材胶粘剂的合成研究(Ⅱ)——基于淀粉水解液改性脲醛树脂的配方优化[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

[4].袁正求.马铃薯淀粉水解液碳源两步法促培小球藻油脂富集及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

[5].刘洋.基于淀粉水解液的结冷胶发酵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6].李玉芹,袁正求,冯岳,黎萍,周蒙.双酶协同水解木薯淀粉水解液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

[7].王虹蕴,张盛贵.马铃薯淀粉水解液对茁霉多糖发酵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

[8].杨艳婧,王冰芳,廖晓霞,魏爱丽,张学武.木薯淀粉水解液对小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09

[9]..淀粉水解过程中,水解液的性质有哪些变化?[J].发酵科技通讯.2006

[10].徐瀚,缪晓玲,吴庆余.利用淀粉水解液发酵生产工程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C].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标签:;  ;  ;  ;  

淀粉水解液论文-卢瑞,李祥,郑少芳,蔺旺梅,抗新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