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注射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能化,电子设计,单片机系统,注射
注射泵论文文献综述
林山清,庞道恒,盛丽欣,杨一峰,霍景波[1](2019)在《一种多功能数控注射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动化、智能机电技术设计出精密数字吸注射器。以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中心,利用脚踏压力开关、按钮、步进电动机、丝杠等组合实现对推进器的精准控制,实现速度可调、精确无脉动的液体吸注。(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用户》期刊2019年12期)
宋云平,赵莹,蒋倩倩[2](2019)在《注射泵联合鼻空肠管给药预防老年假幽门频发肺部感染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伴假幽门患者返流误吸致肺部感染显着增加,为提高该类病人生活质量减少返流导致的肺部感染次数,我们采取注射泵联合鼻空肠管泵入给药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因返流引发的相关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男,10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38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2 h入院。2015年5月诊断老年痴呆、老年性精神障碍,目前失语、失智,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易博文,赵全友,谢柱明,韩欣荣,蒋勇[3](2019)在《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市场上微量注射泵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分析了国内外微量注射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旨在开发出通过WiFi技术以及MQTT协议对微量注射泵实现远程控制和运行状态监测,采用机电一体化,ARM嵌入式处理系统实现信号检测和步进电控制,运用多个传感器实现对注射状态进检测,从而实现对微量注射泵精密化智能化远程化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20期)
周恒[4](2019)在《儿科微量注射泵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科微量注射泵应用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儿科微量注射泵治疗的110例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安全管理,实验组患儿应用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观察(22.91±1.45)分、教育(22.78±2.57)分、故障处理(22.69±1.32)分、穿刺(22.89±3.24)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针对儿科微量注射泵患儿应用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赵卓华,冯雯怡,田丽[5](2019)在《FMEA模式在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使用质量管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FMEA模式在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使用质量管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该有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FMEA模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MEA模式应用于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质量管理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8期)
赵全友,谢柱明[6](2019)在《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微量注射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输液与注射在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正充当其中重要的角色。笔者利用STAM32F103单片机、ESP8266芯片、LCD液晶触摸屏、步进电机驱动器、压力传感器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该微量注射泵通过WiFi模块传输数据给单片机控制电路,进而使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运行转动,实现精确注射。(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18期)
薛彩连[7](2019)在《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滴注,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WZS-50F2)静脉注射泵持续泵入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泵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效果显着,可促进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赵龙,昝钊[8](2019)在《FA313型微量注射泵常见故障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微量注射泵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输液安全性和准确性,减轻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1]。FA313型微量注射泵(北京鑫禾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具有注射器装卡不当报警、阻塞报警、接近推空报警、电机堵转报警和网电源中断报警等功能,有效保证注射安全可靠地进行,可满足不同注射场合对流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严峰,单月忠[9](2019)在《双道微量注射泵的故障维修及电源防护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道微量注射泵WZS-50F6是由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设备,主要用于普通病房、ICU等科室。其特点是可移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具有注射药物精确、微量的特性,适用于需长时间微量给药的患者,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现对双道微量注射泵WZS-50F6的两种故障现象及其维修进行分析,并对该设备的电源部分进行了技术改进,以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7期)
李江红,李江平,肖玉娟[10](2019)在《微量注射泵配合叁通管输血法在早产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配合叁通管输血法在早产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贫血需要输注异体血治疗的8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输血器连接静脉留置针输血,观察组开展早产儿微量注射泵配合输液叁通管,比较两组总输血剂量,统计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如左心衰竭、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整体输血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为(30.6±0.3)ml,对照组输血总量为(30.7±0.2)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左心衰竭、心动过速及血压升高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实施微量注射泵配合叁通管输血法输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更好的提高输血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5期)
注射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老年伴假幽门患者返流误吸致肺部感染显着增加,为提高该类病人生活质量减少返流导致的肺部感染次数,我们采取注射泵联合鼻空肠管泵入给药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因返流引发的相关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男,10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38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2 h入院。2015年5月诊断老年痴呆、老年性精神障碍,目前失语、失智,认知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射泵论文参考文献
[1].林山清,庞道恒,盛丽欣,杨一峰,霍景波.一种多功能数控注射泵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19
[2].宋云平,赵莹,蒋倩倩.注射泵联合鼻空肠管给药预防老年假幽门频发肺部感染的探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易博文,赵全友,谢柱明,韩欣荣,蒋勇.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系统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9
[4].周恒.儿科微量注射泵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赵卓华,冯雯怡,田丽.FMEA模式在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使用质量管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赵全友,谢柱明.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微量注射泵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7].薛彩连.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8].赵龙,昝钊.FA313型微量注射泵常见故障案例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
[9].严峰,单月忠.双道微量注射泵的故障维修及电源防护改进[J].医疗装备.2019
[10].李江红,李江平,肖玉娟.微量注射泵配合叁通管输血法在早产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