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化模型论文-方刚,顾莉莉

知识转化模型论文-方刚,顾莉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转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ECI拓展模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化,演化博弈

知识转化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方刚,顾莉莉[1](2019)在《基于SECI拓展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研究跨组织知识转化的SECI拓展模型,针对产、学研双方的协同知识转化行为策略,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参数分析提出相关命题。运用Matlab仿真分析各因素对行为决策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ECI拓展模型所构建的产学研协同组织间的知识转化演化博弈模型具有均衡稳定策略;知识互补性、知识吸收能力与协同知识转化的行为积极性成正相关;知识的私有价值、知识转化平台的占用与参与积极性成负相关;单方违约惩罚与参与积极性成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永清[2](2019)在《基于SECI模型的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5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面向行业产业的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随之创立。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SECI模型),深入分析四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从SECI知识转化过程、软件环境、硬件保障、组织技术支持、各组织原有基础和知识转化后的效果六个方面设定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过程的各级指标并筛选,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这一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能力,将其应用于天津市A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得到的综合绩效评价分数,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性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改进对策与建议。在知识转化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后,本文得出,行业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这叁大主体组织所构成的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借助本文的研究分析,更好地促进成员间知识转化效率的提高和知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产生,推动行业产业进步。(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2)

薛岩松,刘永清[3](2018)在《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研究——基于SECI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4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最后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促进成员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15期)

刘文彬,李跃平,郑振佺,梁栋,卢若艳[4](2017)在《基于知识转化理论的临床指南实践运用影响机制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转化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管理、卫生等领域,为明晰知识成果实践运用过程及影响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知识转化理论,本研究梳理整合临床指南"编制发布—传播交流—采纳运用—改进完善"等实践过程,归纳临床指南、实践者和实践环境叁大层面影响要素,构建临床指南实践运用影响机制模型,并提出指南推广利用的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B)》期刊2017年11期)

陆滨[5](2017)在《基于知识转化模型的叁视图学习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学背景依据转化思想可知数学习题一般是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求解的,因此,相关问题的知识源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中考复习时,若能以知识溯源为主线,以"怎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同一类型还可怎么做"为叁部曲进行专题复习,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二、课堂实录1.回顾旧知,方法引领.师:同学们,本章我们走进了丰富的图形世界,经历了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抽象成数学中的立体图形.而从(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期刊2017年08期)

刘征宏[6](2016)在《面向产品概念设计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构建及重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产品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重点关注用户的感知、体验、情感、偏好等隐性知识。产品概念设计作为产品设计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知识密集型的创造性工作,其实质是知识的演化过程。产品概念设计阶段隐含了大量复杂的隐性知识,因此,组织并运用这部分知识是产品概念设计乃至整个产品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体现,同时又是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因此,研究面向产品概念设计的隐性知识转化及重用并提高产品概念设计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是一项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机器学习及管理统计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工作。本文从研究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知识演化过程及认知模式出发,对隐性知识的来源、获取、分析、表征、匹配、转化、重用等做了深入研究,并最终开发了基于隐性知识重用的产品概念设计辅助原型系统(Tacit Knowledge Reuse-based Computer Aided Conceptual Design,TKRB-CACD)。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演化过程,基于产品概念设计语义认知模式与感性认知模式,对用户感知与偏好、多维感知等概念进行了描述。对设计领域隐性知识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叁类:用户隐性知识、设计隐性知识、产品隐性知识,并分别对其获取、外显化方法进行了研究。2、基于隐性知识的分类,对隐性知识来源进行了分析。使用基于情感分析的隐性知识获取方法和基于认知实验的隐性知识获取方法,并通过造型意象认知实验对机床设计知识进行了获取。提出基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的隐性知识分析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有效提取。在多维感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维变量感性工学的隐性知识映射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对其有效性和优越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基于图解语义和可拓关联的隐性知识表征方法,便于隐性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运用。3、对产品概念设计知识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隐性知识外显模型、转移螺旋模型及匹配模型,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提出了基于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KE)和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LSA)的隐性知识匹配方法,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其对用户需求匹配精度的提高。4、针对概念设计方案评价及决策,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决策方法,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收敛。首先探讨了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设计决策支持数据库构建方法,然后提出综合考虑方案数据曲线位置和形状的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并通过实例研究,对叁种方法的决策结果进行了对比。5、为实现隐性知识的重用及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有效辅助,论文开展了大量机床设计案例研究,并结合方法理论及实验验证研究构建了TKRB-CACD系统。根据研究内容将系统分为隐性知识管理、隐性知识重用、设计方案决策叁大功能模块,从而实现了隐性知识的组织、转化、重用及收敛。通过应用成果展示验证了该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12-01)

郭华,宋雅雯,曹如中,邱羚[7](2016)在《数据、信息、知识与情报逻辑关系及转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理论研究方法,诠释了数据、信息、知识与情报四个基本概念,分析了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理,构建了数据、信息、知识与情报转化模型,拟为情报工作者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10期)

李秋菊[8](2016)在《基于知识管理和DEA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当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以2007至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地区科技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因子分析法与叁阶段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排除指标间的相关性与评价过程中环境因素、随机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首先联系科技成果的知识属性,根据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管理在过程与目标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体系,并从投入、产出与影响因素叁个方面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叁维评估指标体系,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全面分析。其次基于DEA模型评价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与产出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投入、产出的公因子,消除指标间的相关性与减少评价指标数目,以降低全面选取评价指标的难度,并避免了同类指标的重复统计。最后运用叁阶段DEA模型对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运用SFA(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随机前沿分析)分析环境因素、随机误差与管理无效率对投入冗余的影响水平,并使所有的测评单元处于相同的科技环境与随机误差影响水平中,消除相关环境与随机误差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再运用DEA模型测算由管理水平导致各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差异。本文对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真实反应出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并找出对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最有利的环境,以期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指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10)

周荣,喻登科,涂国平,何毅[9](2016)在《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核心节点的收益分配策略和普通节点的知识共享策略选择决策,得到了模型的均衡解、复制动态和稳定性,讨论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数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核心节点选择"高收益分配策略"、普通节点选择"知识共享策略"的概率是一个震荡性螺旋提升过程;2)影响普通节点知识共享的正向因素有"普通节点用于知识共享的资金投入量"等;3)影响核心节点收益分配策略选择的正向因素有"普通节点出入度期望值"等.(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6年02期)

汪全莉,王嘉[10](2015)在《我国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功能完善——基于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MOOC的知识转化功能存在不足,完善高校MOOC平台的知识转化功能,有利于推动知识创新。[方法/过程]采用理论移植、模型设计、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法,通过引入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的SECI模型,分析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的过程、要求及现状。[结果/结论]高校MOOC平台在知识转化中学习"聚落"的深度交流不足、记录学习路径的功能缺乏立体设计,据此提出游戏理念、尊重需求、人性化设计、获取分享方案、快速查询定位、立体化笔记等完善方案。(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5年21期)

知识转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2年5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面向行业产业的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随之创立。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SECI模型),深入分析四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从SECI知识转化过程、软件环境、硬件保障、组织技术支持、各组织原有基础和知识转化后的效果六个方面设定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过程的各级指标并筛选,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这一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能力,将其应用于天津市A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得到的综合绩效评价分数,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性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改进对策与建议。在知识转化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后,本文得出,行业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这叁大主体组织所构成的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借助本文的研究分析,更好地促进成员间知识转化效率的提高和知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产生,推动行业产业进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转化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方刚,顾莉莉.基于SECI拓展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化行为研究[J].软科学.2019

[2].刘永清.基于SECI模型的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3].薛岩松,刘永清.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知识转化研究——基于SECI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8

[4].刘文彬,李跃平,郑振佺,梁栋,卢若艳.基于知识转化理论的临床指南实践运用影响机制模型研究[J].医学与哲学(B).2017

[5].陆滨.基于知识转化模型的叁视图学习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2017

[6].刘征宏.面向产品概念设计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构建及重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6

[7].郭华,宋雅雯,曹如中,邱羚.数据、信息、知识与情报逻辑关系及转化模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

[8].李秋菊.基于知识管理和DEA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6

[9].周荣,喻登科,涂国平,何毅.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中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

[10].汪全莉,王嘉.我国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功能完善——基于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5

标签:;  ;  ;  ;  

知识转化模型论文-方刚,顾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