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曾银海,姜兵兵

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曾银海,姜兵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咪唑并杂环化合物,乳腺癌,活性,凋亡

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曾银海,姜兵兵[1](2018)在《咪唑并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乳腺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咪唑并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乳腺癌活性。以裸鼠作为实验对象,对咪唑并杂环化合物进行设计与合成实验,同时对其抗乳腺癌活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其进行活性筛选之后发现,2a、4a、4b、4c的活性相对较好,其中2a具有最强活性,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合成12个咪唑并杂环化合物,其中存在3个结构比较新颖的化合物,从中找到4个抗癌活性较好化合物。2a能够促进癌细胞凋亡,其在体内具有较高安全性,具备抗乳腺癌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12期)

周瑾,廖柏鸿,邓颖归,郭小文,赵嘉兰[2](2018)在《咪唑并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乳腺癌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以咪唑并杂环为母体的化合物,并评价抗乳腺癌活性。方法利用甲基N-杂环化合物与脂肪胺的有氧铜催化的卤环化反应合成1a-1e、2a和2b;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3a;使用suzuki偶联反应合成3b;相应胺与1e的BuchwaldHartwig偶联分别得到4a-4c。通过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乳腺癌活性和肾毒性。通过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通过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评价2a的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SPSS产生随机数字将裸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治疗组腹腔注射2a的生理盐水溶液[10 mg/(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4 d。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出肿瘤并测量,计算体积。结果通过活性筛选发现4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2a、4a、4b和4c。其中2a活性最好,IC_(50)值是9.77±2.32μmol/L,接近阳性对照药物顺铂(IC_(50)=8.96±2.35μmol/L),且肾毒性略小于顺铂(2a的CC_(50)为10.79±0.87μmol/L,顺铂的CC_(50)为8.45±0.68μmol/L)。2a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2a在10 mg/(kg·d)的剂量下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合成了12个咪唑并杂环化合物,有3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发现4个抗癌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化合物2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sk-br-3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细胞死亡。2a在体内具有安全性和一定的抗乳腺癌活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乔彬[3](2018)在《二茂铁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低毒性、热稳定性和细胞穿透性,已成为药物开发中重要的备选物种。吲哚、吲唑和吡喃等杂环化合物是各类消炎和杀菌药物的活性中心,结合二茂铁和杂环分子的特点,本文将两类分子通过环加成手段结合起来,合成了四类杂环化合物,并利用MS、FT-IR、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分子与晶体结构。具体合成方法如下:1、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胺为原料,在NaAuCl_4·2H_2O催化下一步法合成了3-二茂铁基-4-(3-二茂铁基吲哚基)吲哚。2、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化Ritcher环加成反应,制备了3-二茂铁甲酰基吲唑,3、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甲醛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通过I_2催化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碘-1-甲氧基-3-二茂铁基-1H-异苯并吡喃。4、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甲醛为原料,乙腈为溶剂,合成了2-苯甲醛基-3二茂铁基-4-二茂铁甲酰基萘。论文工作为二茂铁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董建连[4](2018)在《基于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是两类十分重要的苯并杂环化合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及生物活性,吸引了大量药物学家和化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在综述了近年来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合成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新方法:(1)通过调控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与伯胺的反应,可以高效合成3,4-二氢喹唑啉-2(1H)-硫酮衍生物或选择性合成4H-苯并[d][1,3]噻嗪-2-胺衍生物;(2)盐酸羟胺催化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合成1H-苯并[d][1,3]噻嗪-2(4H)-酮衍生物。本文首先实现了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和伯胺通过串联反应,绿色高效合成了 3,4-二氢喹唑啉-2(1H)-硫酮衍生物。若先将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中的醛基保护,再与伯胺反应可以得到稳定的硫脲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加热回流条件下可以进一步环化得到4H-苯并[d][1,3]噻嗪-2-胺衍生物。一锅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反应的反应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相同底物构建结构多样性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易操作且收率很好,具有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官能团兼容性。随后,我们用盐酸羟胺代替伯胺与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反应,该反应具有多样性,分离得到了 1H-苯并[d][1,3]噻嗪-2(4H)-酮衍生物。通过单晶培养及数据分析,确定了产物分子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1)

师海雄,程晓斌,林奇,姚虹,张有明[5](2018)在《甲氧基柱[5]芳烃对苯并唑类杂环化合物的主客体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甲氧基柱[5]芳烃(DMP5)作为主体分别与中性苯并恶唑(G2)、苯并咪唑(G3)和苯并噻唑(G1,G4,G5和G6)等6种客体分子成功地构筑了一种主客体包合物,该包合物是基于苯并唑类杂环化合物穿入到柱[5]芳烃的空腔中形成1∶1主客体包结构型.此外,甲氧基柱[5]芳烃(DMP5)与不同的苯并唑类杂环客体都能形成稳定的新型主客体包结物,且与原主客体化合物相比较,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可以导致强的荧光强度的改变.对该主客体系统作用通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氢谱等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7期)

沈超颖[6](2017)在《一种苯并二氮杂卓的杂环化合物的水相微波合成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甲基苯甲醛、达咪酮、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微波下反应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3,3-二甲基-11-间甲苯基-2,3,4,5,10,11-六氢双苯并[b,e][1,4]二氮杂卓-1-酮。本文经过一系列溶剂的尝试和对比,以水作为溶剂,反应条件简便,环境友好,后续处理方便。(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7年06期)

丁刚[7](2017)在《钯催化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钯(Pd)由于其高效的催化活性、优异的选择性而备受有机化学家的关注,它作为催化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偶联反应中。苯并五元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因此,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成为有机合成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在苯并五元杂环的合成方法中,钯催化的串联反应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环化/偶联反应、偶联/环化反应、Wacker型反应、Catellani型反应等。尽管这些方法已经取得显着进展,但仍有不足需要改进。通过金属催化活化碳氢键形成碳碳键,是一种富有吸引性的策略,它不需要特定官能团参与反应,还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符合绿色化学中的原子经济性原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以廉价易得的(±)-BINAP作为配体,进一步探索钯催化环化/C-H活化构建苯并杂环化合物,并且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本论文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以2-(2-甲基烯丙基)氧基溴苯和苯并噻吩为模型底物,分别对钯盐、配体、碱、溶剂、温度及添加剂等条件进行优化,最终选择最优的反应条件为:5mmol%Pd(PPh3)2Cl2,6mmol%(±)-BINAP,2.0eqK2CO3,0.3eqPivOH,DMA/110℃/30h。2.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进行了扩展,包括不同种类的溴代芳烃,同时也包含苯并噻吩、苯并呋喃、吲哚、苯并噻唑、苯并恶唑、噻吩等芳杂环。最后我们成功地合成了 51个苯并呋喃、吲哚、吲哚酮和异苯并吡喃类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92%。3.将所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试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待测样品对青霉(Penicillium)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化合物4b在1mg/mL时对青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阿尔玛蓝法测定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待测样品在40μg/mL时对耻垢分枝杆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高营昌[8](2017)在《叁-(2,4,6-叁氯苯)甲基自由基的苯并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修饰、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叁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量的发光材料被设计、开发、报道出来。尽管这些分子的结构各式各样,但总结归纳起来基本都可以划归为四类体系:1.利用单线态激子发光的传统荧光材料体系;2.利用叁线态激子发光的磷光材料体系;3.利用叁线态激子转化为单线态激子的新型荧光材料体系,这其中包括:TTA、TADF以及HLCT材料体系;4.利用叁线态激子与极化子作用转化成单线态激子的TPI材料体系。而不同于上述所有的发光材料体系,2015年,我们组开创性地提出一种利用双线态激子发光的机制,并首次利用一个开壳自由基分子TTM-1Cz(咔唑与TTM的加合物)做发光层,实现了较高效率的近红外电致发光。对于开壳自由基分子,其前线轨道(SOMO)上只有一个单电子,所以当分子受到激发后,单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轨道,其原来所占据的轨道就会变为空轨道,这时,电子往基态的跃迁就会变为完全允许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基于开壳分子的有机发光器件,其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自由基种类比较受限,而能够室温发光的自由基分子就更为稀少;另一方面,由于自由基本身的性质,该类发光材料体系的发射基本都在深红/近红外区。因此,设计开发更多稳定的发光自由基,丰富该类材料体系以及调控分子的发射波长使其覆盖更宽的波长范围,是一项很有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对于此类材料体系的研究仍有大量基础工作需要开展。本论文依据双线态激子的发光机制,基于稳定中性的叁-(2,4,6-叁氯苯)甲基自由基(TTM)衍生物具体开展了以下两部分内容的工作:1.基于TTM和给电子含氮杂环吲哚单元的修饰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我们选取给电子含氮杂环吲哚分子作为修饰单元,同时注意到吲哚虽然比咔唑的给电子能力略强,但是分子结构上少一个苯环会导致共轭程度明显降低。我们将吲哚连接到TTM苯环的对位碳上,合成出具有不同取代基数目的TTM-1ID和TTM-2ID。两个分子具有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性质,它们的发射光谱相比TTM红移,相比TTM-1Cz蓝移。两个材料的电致发光(EL)波长都在650 nm左右,并且获得了在不同电压下都比较稳定的光色。CIE坐标分别为(0.649,0.306)和(0.667,0.301),接近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制定的红光标准。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8%和2.4%,尤其是基于TTM-2ID的电子器件,其双线态激子生成比例达到了接近100%的水平。然而,两个分子较低的薄膜荧光效率限制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2.基于TTM和拉电子含氮杂环苯并咪唑的修饰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出色的器件性能需要能同时具备高发光效率和高激子生成比例的发光材料。所以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选取常见的吸电子基团苯并咪唑作为修饰单元,制备合成了两个新颖的具有不同取代基数目的开壳自由基分子TTM-2Bi和TTM-3Bi。我们通过抑制分子的ICT程度,既调控了发光波长的进一步蓝移,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其掺杂薄膜的光致发光效率。基于两个材料的掺杂器件都展现出了出色的稳定性和抗电压击穿特性。两个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5.4%和4.1%,尤其是基于TTM-2Bi的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外量子效率更是超过了传统荧光OLED外量子效率5%的理论上限,两个器件的激子生成比例也分别达到了69%和57%。(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金秀秀[9](2017)在《基于钯催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环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结构单元之中,因此发展简洁、高效、方便的方法来构建杂环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串联反应作为一类具备这些优点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一种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有力策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论文研究基于膦催化缺电子联烯极性反转加成产物(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的基础上,以钯作催化剂,通过分子间Heck偶联/分子内烯丙基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选择以N-(2-碘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和(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在钯催化下发生Heck偶联/烯丙基化串联反应合成27个新型吲哚啉衍生物,收率达28%-81%。通过对该反应的温度、溶剂、碱和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Pd(dppe)Cl2作催化剂,NaHCO3作碱,n-Bu4NCl作添加剂,DMF为溶剂,130 oC下反应12小时。(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类化合物通过发生掘氢消除反应形成共轭二烯中间体,再与N-(2-碘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在钯催化下发生分子间Heck偶联和分子内烯丙基化反应得到27个目标产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IR和HRMS等分析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选择以邻碘苄醇和(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为原料,在钯催化下发生Heck偶联/烯丙基化串联反应合成异色满衍生物。(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通过发生掘氢消除反应形成共轭二烯中间体,再与邻碘苄醇在钯催化下发生分子间Heck偶联和分子内烯丙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过对该反应的温度、溶剂、碱和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利用1H NMR、13C NMR和IR等分析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但目标产物(E)-2-(异苯并二氢吡喃-3-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的产率仍小于25%,这部分工作还需继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宫鹏[10](2016)在《吲哚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组装、荧光传感及电致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有机π-共轭分子在有机光伏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荧光传感等领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具有预期光电功能的有机分子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富电子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如,吲哚、吲哚并咔唑、吩噻嗪等)在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功能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单元用以制备新型有机纳米结构。目前,含有共轭单元的?-凝胶剂的凝胶化已成为制备一维有机纳米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共轭分子在凝胶纤维中的有序排列有利于实现分子间的光电等信息传输(如,荧光传感信号的放大等)。本文以设计合成具有良好组装性能的吲哚并环化合物为出发点,以期获得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荧光染料,考察分子的自组装及其在聚集状态下的发光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在荧光传感和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取得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如下:合成了新的具有共轭结构的吲哚并咔唑衍生物13,14-二氢苯并[c]吲哚[2,3-a]咔唑(2-4)、7,9-二氢苯并[g]苯并[4,5]吲哚[2,3-b]咔唑(2-5)、N3,N3,N9,N9-四苯基-5,7-二氢吲哚[2,3-b]咔唑-3,9-二胺(2-6)以及它们的N-十六烷基取代物2-7-2-9。结果发现,化合物2-8和2-9可以在一般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凝胶,且所制备的基于吲哚并咔唑衍生物的纳米纤维仍能发射较强的蓝色荧光。其中,基于化合物2-9的干凝胶薄膜的荧光能被TNT蒸气显着地猝灭。因此,基于吲哚并咔唑衍生物的凝胶纤维薄膜可作为检测气态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材料。合成了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含有长碳链的、双(叁苯乙烯)修饰的吲哚并咔唑衍生物TPEICE和咔唑衍生物TPEC,以及叁苯乙烯修饰的溴代咔唑TPECBr。发现它们均具有较好的成凝胶能力,且在凝胶化过程中显示出明显的AIE效应,由此我们制备了具有强发光性能的凝胶纳米纤维。值得一提的是,在芳香族硝基爆炸物的诱导下,所制得的基于TPEICE和TPEC的凝胶纳米纤维的荧光会显着降低,且在相同条件下,TPEICE对硝基化合物的荧光传感能力优于TPEC,原因在于前者的给电子能力较强,它不仅可以与硝基化合物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还能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然而,给电子能力较弱的TPECBr对硝基化合物没有荧光响应能力。合成了含有不同长度烷基链的双咔唑甲酮衍生物DC2、DC4、DC8和DC16。发现DC4、DC8和DC16可以在乙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凝胶,由于分子DC4中不含长烷基链和氢键单元,所以DC4可认为是非经典有机凝胶剂。通过观察在凝胶化过程中凝胶剂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我们推测在凝胶相中DC4聚集形成了H-聚集体,而凝胶剂DC8和DC16在组装过程中形成了J-聚集体。合成了两个新的吲哚并磷杂茂衍生物5,6-二甲基-11-苯基-5,6-二氢-11氧化磷杂茂[3,2-b:4,5-b']双吲哚2-DIPO和5,7-二甲基-6-苯基-5,7-二氢-6氧化磷杂茂[2,3-b:5,4-b']双吲哚3-DIPO,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差异在于磷杂茂在吲哚上的并环位置不同。化合物2-DIPO在溶液和固态的发光能力优于3-DIPO。以2-DIPO和3-DIPO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nm)/emitter(30 nm)/TPBi(30 nm)/Li F(1.0 nm)/Al(100 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现基于2-DIPO的器件的性能优于基于3-DIPO的器件性能。另外,强酸蒸气能诱导含有2-DIPO的滤纸条的发光颜色发生显着变化,如,HCl蒸气可使滤纸条的发光颜色从黄绿色变为黄色。合成了叁个新的叔丁基取代水杨醛亚胺二氟化硼络合物,分别是3,3',5,5'-四叔丁基-水杨醛吖嗪-双二氟化硼络合物1B,和两个叔丁基水杨醛亚胺二氟化硼单元分别键连于苯环的对位和间位的化合物2B和3B。研究发现,在超声刺激下1B可以在环己烷和石油醚/二氯甲烷(v/v=25/7)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凝胶,而2B和3B不具有成凝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络合物1B是一种非经典有机凝胶剂,可以自组装形成发射很强蓝色荧光的一维纳米纤维。另外,2B和3B表现出显着的、可逆的压致荧光变色特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合成以咪唑并杂环为母体的化合物,并评价抗乳腺癌活性。方法利用甲基N-杂环化合物与脂肪胺的有氧铜催化的卤环化反应合成1a-1e、2a和2b;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3a;使用suzuki偶联反应合成3b;相应胺与1e的BuchwaldHartwig偶联分别得到4a-4c。通过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乳腺癌活性和肾毒性。通过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通过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评价2a的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SPSS产生随机数字将裸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治疗组腹腔注射2a的生理盐水溶液[10 mg/(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4 d。实验结束时处死小鼠,取出肿瘤并测量,计算体积。结果通过活性筛选发现4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2a、4a、4b和4c。其中2a活性最好,IC_(50)值是9.77±2.32μmol/L,接近阳性对照药物顺铂(IC_(50)=8.96±2.35μmol/L),且肾毒性略小于顺铂(2a的CC_(50)为10.79±0.87μmol/L,顺铂的CC_(50)为8.45±0.68μmol/L)。2a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2a在10 mg/(kg·d)的剂量下对小鼠体内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合成了12个咪唑并杂环化合物,有3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发现4个抗癌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化合物2a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sk-br-3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细胞死亡。2a在体内具有安全性和一定的抗乳腺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曾银海,姜兵兵.咪唑并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乳腺癌活性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

[2].周瑾,廖柏鸿,邓颖归,郭小文,赵嘉兰.咪唑并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乳腺癌活性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

[3].乔彬.二茂铁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

[4].董建连.基于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5].师海雄,程晓斌,林奇,姚虹,张有明.甲氧基柱[5]芳烃对苯并唑类杂环化合物的主客体作用研究[J].有机化学.2018

[6].沈超颖.一种苯并二氮杂卓的杂环化合物的水相微波合成机理探讨[J].四川化工.2017

[7].丁刚.钯催化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8].高营昌.叁-(2,4,6-叁氯苯)甲基自由基的苯并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修饰、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

[9].金秀秀.基于钯催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10].宫鹏.吲哚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组装、荧光传感及电致发光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

标签:;  ;  ;  ;  

苯并杂环化合物论文-曾银海,姜兵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