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镜铨论文-李加凯

杜诗镜铨论文-李加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杜诗镜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杜诗镜铨》,杨伦,杜诗

杜诗镜铨论文文献综述

李加凯[1](2019)在《《杜诗镜铨》的注解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期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杜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相比前人,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晶晶[2](2017)在《杨伦及其《杜诗镜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杜诗注本中,钱谦益《钱注杜诗》(以下简称钱注)、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以下简称朱注)、仇兆鳌《杜诗详注》(以下简称仇注)、浦起龙《读杜心解》(以下简称浦解)、杨伦《杜诗镜铨》五家称善,《杜诗镜铨》最为晚出,融诸家之长而弃其短,以精简称,为杜诗注本中最适当最理想的读本。《杜诗镜铨》的出现既是杨伦浸染于毗陵尚杜之风、传承外家诗学的结果,更是明清两代杜诗学内在发展理路的必然,故论文的逻辑主线是通过对《杜诗镜铨》征引注释条目的辨别与承袭注杜思想的梳理,纵向勾勒出《杜诗镜铨》在杜诗学史的地位,并分析《杜诗镜铨》的特色。其次,杜诗学作为明清诗学体系的有机组成,必然受到当时诗学思想的影响,故对诗体正变、以意逆志、诗史说、诗分唐宋等诗学概念进行了梳理,将《杜诗镜铨》置于更为广阔的诗学体系中进行考察。再次,杨伦兼具注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将其诗集《九柏山房诗》与《杜诗镜铨》对照参酌,勾勒出杨伦注杜与学杜回还往复的过程,探析其诗学观念、诗歌创作与杜诗研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薛雅文[3](2016)在《杜诗“春”季语词文献探微——以《杜诗镜铨》为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杜甫人格伟岸崇高,诗歌博大精深;杜诗穷高妙之格,一向受世人推崇,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诗诗歌造诣之高妙,格律之精严,无论意境、笔法、句式、词藻等均达到工整精练的境界,可谓独步千古,使历代研究者痴迷探讨,至今仍无止息。无怪乎北宋文人秦观在《韩愈论》文中称赞杜甫云: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本文来源于《国学》期刊2016年01期)

谭坤[4](2013)在《论杨伦《杜诗镜铨》的经学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杨伦是"毗陵七子"之一,他笺注的《杜诗镜铨》是最有代表性的杜诗注本之一,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杜诗镜铨》为依据,从经学角度阐述《杜诗镜铨》蕴含的经学意识,以此探寻杜甫成为诗圣的内在思想根源。从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该书采用"以经治诗"的方法阐释杜诗蕴含的儒家经学思想,二是注重杜诗包含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叁是阐述杜甫诗学源于经学的诗歌创作理念。(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3年05期)

蔡锦芳,张运平[5](2011)在《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杜诗镜铨》中杨伦自己的发明之功杨伦《镜铨》对杜诗的研究,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前人研杜成果的整理,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对杜诗的发明了。杨伦倾二十几年心血对杜诗的钻研是相当深入的,加上他自己能诗(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李加凯[6](2011)在《《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过程和叁种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代着名的几部杜诗注本中,杨伦的《杜诗镜铨》有其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论述了《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经过和在清代的叁种刻本。(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1年02期)

李加凯[7](2010)在《杨伦及其《杜诗镜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中期出现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平生治学以不欺为本,自束发之年即研习杜诗,前后历时二十五年,于其江汉书院讲学期间,完成了《杜诗镜铨》这部注杜之作。本论文从杨伦的生平、家世着手研究,探明了他与杜诗的不解之缘;进而考察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发现他一生都致力于学习、模仿杜诗,且颇有成就;接着,简要论述了《杜诗镜铨》的成书过程,刊刻情况以及杨伦的校勘风格;重点讨论了《杜诗镜铨》的注解特色。杨伦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特征,使他在注解杜诗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大胆地吸收了前人的成果,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大都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如: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尽显杜诗之妙。其简明的学术追求,使《杜诗镜铨》成为最有便于初学的不可多得的注本。较之前人之注,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这对杜诗的传播可谓功不可没。(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0-05-01)

蔡锦芳,张运平[8](2010)在《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整理之功和发明之功两大方面来考察杨伦《杜诗镜铨》之贡献,先以仇注为界,考察杨伦对仇注以前各家研杜成果的整理和对《详注》以后、《镜铨》以前一百多年中各家研杜成果的吸纳,然后考察了杨伦自己在杜诗编年、注释、评点、笺解等方面的发明创获。杨伦以朱注为底本,以仇注为重要参照,在此基础上具体做了删、裁、正、补、添五个方面的工作。与此相应,《镜铨》也呈现出了自身的特色:一是实事求是、平实客观,二是不贪多务博、简明精当,叁是内容完整充实。相对于清代其他几个名注本主要是在学者手中呈现出它们的文献研究价值来说,《镜铨》的广泛适用性已使它成为学子们完整阅读杜诗的首选读本。杨伦凭借其不同寻常的才、学、识为清代的杜诗学史作了一个漂亮的总结,也为整个杜诗学史作了一个漂亮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0年02期)

杨金锋[9](2008)在《《杜诗镜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家注杜”是杜诗学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就注杜而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千家注杜中之一家,杨伦的《杜诗镜铨》是清代中叶注杜的典范,也是有清一代继钱谦益的《钱注杜诗》、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之后又一影响深远、流传深广的注杜善本。研究《杜诗镜铨》的注杜特点,考察其优点及不足以及注杜过程中所体现的杨伦的文艺思想、美学品格,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论。简单介绍清中叶以前杜诗学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当代杜诗学的发展概况以及《杜诗镜铨》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文章认为当代的杜诗学虽然取得丰硕的成就,但对于后世注杜的研究目前还是杜诗学的薄弱环节。就《杜诗镜铨》而言,研究的成果寥寥,空间巨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这对于完善杜诗学意义非凡。第二章论述《杜诗镜铨》的成书背景与杨伦的学术思想及渊源。清中叶,逞学炫博的学术风气盛行,宋明理学得到回归,多元化的诗歌格局形成。在此背景下,杨伦有意抵制乾嘉学派,走出注杜重考据和“无一字无来处”说的怪圈,《杜诗镜铨》以精简、平正通达、不矜奇呈博、不穿凿附会而获得后世好评。第叁章重点考察杨伦的文艺观和美学观。《杜诗镜铨》是杨伦二十五年心血的结晶。注杜本来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因此,在注杜过程中倾注杨伦对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文章对“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诗史”说、“一饭未忘君”说以及“沉郁顿挫”、“气格高古”、“闲淡真率”、“蕴藉温和”等美学风格进行一一点评。第四章归纳了杨伦注杜的内容、特点及不足。纵观《杜诗镜铨》,杨伦在注释杜诗在内容上可以概括为:叙背景、论主旨、订讹误、辨诗法、溯渊源以及讲影响。在注杜的方法上呈现出四大特征:“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相结合、注重对杜甫真性情的阐述、注重温柔敦厚诗教的阐发以及不虚美、不隐恶书史精神。杨伦注杜取得的成就应该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除受个人忠君思想造成对杜诗的误读外,在注释的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受“乾嘉学派”影响,注释隔靴搔痒、引用前人多,自己生发少,个别注释存在抄袭之嫌,引用之误、采辑众说而求简,造成表述不清。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统计学、比较学等学科的成果,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化,在考察杨伦以一个诗人眼光解读杜诗,注重杜诗真性情的阐述,还原杜甫作为社会中的人的一面的同时,论述杨伦如此注杜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启迪。(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杨旭辉[10](2004)在《清代常州诗群与尚杜风潮——兼论杨伦《杜诗镜铨》及其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人对前代诗文的研究中 ,往往包含着他们自己的诗学观念 ,这是清代文学研究中历为人们所忽视的。本文通过考稽常州诗人对杜诗认识的演进过程 ,进而探讨清前期的诗学观念的流变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性灵之习渐行渐近的趋向。(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04年04期)

杜诗镜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杜诗注本中,钱谦益《钱注杜诗》(以下简称钱注)、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以下简称朱注)、仇兆鳌《杜诗详注》(以下简称仇注)、浦起龙《读杜心解》(以下简称浦解)、杨伦《杜诗镜铨》五家称善,《杜诗镜铨》最为晚出,融诸家之长而弃其短,以精简称,为杜诗注本中最适当最理想的读本。《杜诗镜铨》的出现既是杨伦浸染于毗陵尚杜之风、传承外家诗学的结果,更是明清两代杜诗学内在发展理路的必然,故论文的逻辑主线是通过对《杜诗镜铨》征引注释条目的辨别与承袭注杜思想的梳理,纵向勾勒出《杜诗镜铨》在杜诗学史的地位,并分析《杜诗镜铨》的特色。其次,杜诗学作为明清诗学体系的有机组成,必然受到当时诗学思想的影响,故对诗体正变、以意逆志、诗史说、诗分唐宋等诗学概念进行了梳理,将《杜诗镜铨》置于更为广阔的诗学体系中进行考察。再次,杨伦兼具注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将其诗集《九柏山房诗》与《杜诗镜铨》对照参酌,勾勒出杨伦注杜与学杜回还往复的过程,探析其诗学观念、诗歌创作与杜诗研究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杜诗镜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加凯.《杜诗镜铨》的注解方式[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晶晶.杨伦及其《杜诗镜铨》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薛雅文.杜诗“春”季语词文献探微——以《杜诗镜铨》为范畴[J].国学.2016

[4].谭坤.论杨伦《杜诗镜铨》的经学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

[5].蔡锦芳,张运平.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下)[J].杜甫研究学刊.2011

[6].李加凯.《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过程和叁种刻本[J].杜甫研究学刊.2011

[7].李加凯.杨伦及其《杜诗镜铨》研究[D].西北大学.2010

[8].蔡锦芳,张运平.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上)[J].杜甫研究学刊.2010

[9].杨金锋.《杜诗镜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10].杨旭辉.清代常州诗群与尚杜风潮——兼论杨伦《杜诗镜铨》及其诗歌创作[J].杜甫研究学刊.2004

标签:;  ;  ;  

杜诗镜铨论文-李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