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联合疫苗论文-刘灿磊,姚军,施海云,尚建斌,陈丹

甲乙联合疫苗论文-刘灿磊,姚军,施海云,尚建斌,陈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乙联合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加强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免疫效果

甲乙联合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刘灿磊,姚军,施海云,尚建斌,陈丹[1](2017)在《儿童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对乙肝加强免疫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接种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的乙肝加强免疫效果,为乙肝加强预防接种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抽取已完成乙肝基础免疫、未加强接种且乙肝感染标志物均阴性的6~9岁儿童123名,按照"0-1-6"程序接种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并于加强接种1年和5年后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浓度。结果加强接种1年和5年后分别检测102和82人,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16%和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随访的82名儿童加强接种前、1年和5年的抗-HBs浓度分别为2.95、141.76和72.13 m I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出生年份儿童抗-HBs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时间与出生年份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对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抗-HBs转阴的6~9岁儿童采用3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进行加强接种,乙肝免疫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陈梦娇[2](2015)在《肠道病毒71型及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免疫原性的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epatitis A, HAV)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HBV)联合疫苗中叁种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方法将EV71灭活疫苗抗原、HAV灭活疫苗抗原及重组HBV疫苗抗原(HBsAg)按常规剂量,以直接吸附法吸附AI(OH)3佐剂,配制成EV71-HAV-HBV联合疫苗,并设二联疫苗组、单苗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百对照组(PBS)。分别于0、28d各经腓肠肌免疫BALB/c小鼠一次,于初免后2、4周和第二剂免疫后2、4、8、16、28周经尾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EV71中和抗体效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Anti-HBs、Anti-HAV水平。于初免后3、4周和第二剂免疫后第1、2、4周经尾动脉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百分率及小鼠血清中TNF、IFNy、IL-5、IL-4、IL-2含量,同时取小鼠脾脏,分离得到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检测MNC中抗原特异性FNy的分泌水平。结果各疫苗组小鼠血清Anti-HBs和Anti-HAV阳转率分别在第二剂免疫后第2周和第4周达100%,EV71中和抗体只有部分组达到100%;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抗体均无阳转。初免后第4周,疫苗组CD3+、CD4+细胞百分率较高,第5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D8+细胞百分率第3周最高,第4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剂免疫后第1周,叁联疫苗组5种细胞因子水平较其他组高,提示叁联疫苗组在第二次抗原刺激时能较早的产生细胞因子相关的免疫应答。各疫苗组分泌IFNy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 SFC)数在5个检测时点有所波动,第二剂免疫后第1周,HBsAg多肽和EV71全病毒刺激产生的IFNγ分泌阳转率均达到100%,同时SFC数也达到峰值;HAV全病毒刺激产生的IFN-γ水平在5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佐剂和空白对照组的ELISPO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一定剂量的EV71-HAV-HBV联合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迅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和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叁种抗原间未发现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5-05-01)

陈万宇[3](2013)在《成人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与探讨成人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区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需进行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健康人共160名,随机分为4组,1组于0个月与6个月时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2组于0、1个月以及6个月分别接种1剂乙肝疫苗,3组于一侧上臂在0个月以及6个月时分别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在0、1个月以及6个月时于另一侧上臂分别接种一剂乙肝疫苗,4组在0个月与6个月时分别接种一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对比首针7个月后的甲、乙肝抗体滴度,并对比安全性。结果 3组受试者其甲肝抗体与乙肝抗体阳转率为100%与92.0%,和进行甲肝疫苗单独接种的1组以及乙肝疫苗单独接种的2组免疫效果无显着性差异。接受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4组受试者其甲肝抗体与乙肝抗体转阳率与单独接种的1组、2组无显着性差异。所有受试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安全有效,能在充分保证受试者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因此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建议接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3年31期)

石义全,衣学梅,李娜,崔伟红,郝凤[4](2013)在《龙口市健康儿童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一针加强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完善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10名24~38月龄儿童,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种1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对照组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免后1个月,采用定量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甲肝抗体,采用抗-HBs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抗体,评价免疫前后甲、乙肝抗体水平(GMC)和阳性率。并对受试者进行连续3d体温及可能发生的任何临床症状观察和随访,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甲肝疫苗组)加强免疫1个月后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95.20%上升到100.00%,GMC增长倍数达55.74倍。实验组(甲乙联苗组)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88.80%上升到98.90%,GMC增长58.35倍。乙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的72.90%上升到97.80%,增长24.90%;GMC由免前的22.20mIU/ml上升到1 226.10mIU/ml,增长54.50倍。观察到12例不良反应,均为发热,发生率为5.74%,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建议增加1剂次甲乙联苗加强免疫程序,帮助接种者获得长期的甲肝、乙肝抗体保护。(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论坛》期刊2013年03期)

陈永弟,姚军,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5](2012)在《儿童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titis A and hepatitis B combined vaccine,HepA and HepB)加强免疫效果,为加强免疫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周岁内完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epB)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1 387例,采集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甲肝病毒抗体(抗-HAV),对儿童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一剂次,免后1月采血检测抗-HBs、抗-HAV。结果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32%、93.58%,抗-HAV阳性率分别为63.52%、93.08%,加强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和抗-HA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抗-HAV阳转率分别为87.34%、81.03%,且5~14岁儿童抗-HBs阳转率、抗-HAV阳转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加强免疫一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抗-HBs、抗-HAV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326.97U/L、11.11U/L。结论采用甲乙肝联合疫苗对小年龄儿童加强免疫一剂次免疫效果良好,对大年龄儿童建议增加加强免疫剂次。(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胡忠玉,何鹏,邱少辉,方鑫,李河民[6](2010)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与单价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特点。方法 4组小鼠(BALB/c,H-2d)皮下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单价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及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4d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NC),应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测定MNCs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斑点形成细胞数(SFC)。刺激物为乙肝多肽或HBsAg、HAV。并分别于免疫后14d、28d检测小鼠血清甲肝抗体和抗-HBs水平。结果应用ELISPOT法,甲乙肝联合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乙肝抗原特异性IFN-γ和IL-2分泌水平均高于单价乙肝疫苗组;联合疫苗诱导甲肝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也高于单价甲肝疫苗组。联合疫苗组于免疫14d、28d诱导的抗-HBs几何均值(GMT)均高于乙肝疫苗组(93.6mIU/ml、26.5mIU/ml;476.8mIU/ml、237.8mIU/ml)。结论甲乙肝联合疫苗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优于单价乙肝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且在诱导抗-HBs水平方面,甲乙肝联合疫苗亦优于单价乙肝疫苗。(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0-11-01)

马波,练幼辉,谭顺革,何丽芳,杨丽[7](2008)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不同浓度的免疫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不同浓度的免疫方案。[方法]按照3个浓度(1、2、5)剂型组的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分别免疫1、2、5 3个剂型组(疫苗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免疫后28 d采血,检测抗-HAV、抗-HBsAb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组,抗-HAV 90%、抗-HBsAb 60%;2组,抗-HAV100%、抗-HBsAb 60%;5组,抗-HAV 70%、抗-HBsAb 50%。[结论]甲乙型肝炎不同浓度的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08年01期)

马波,练幼辉,谭顺革,阳选祥,代云波[8](2007)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稳定性。方法将甲乙型肝炎抗原不同浓度比例配制的联合疫苗,于4℃保存不同时间后,免疫ICR小鼠,观察该联合疫苗的稳定性。结果在未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置4℃保存2年,其抗体效价基本维持原有水平。结论甲乙型肝炎抗原不同浓度比例配制的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刘令九[9](2007)在《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组分相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确定有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庚型,而甲型和乙型肝炎是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发病较高、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而,对甲型和乙型肝炎的防治已经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在防治过程中,研制出一种可同时预防甲肝和乙肝两种病毒性肝炎的联合疫苗是十分必要和首选的,并且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CVI疫苗发展规划及当今世界疫苗研究的发展方向,即多联多价,耐热稳定,免疫接种一次即可预防两种或多种传染性疾病。本课题应用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联合,并且加入特殊的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制备成的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国内外尚无报道。将该联合疫苗分别与同批的单价甲肝疫苗及乙肝疫苗进行甲肝病毒滴度和乙肝效力比较,特别是猴体试验结果表明了该联合疫苗中各组份间无相互拮抗作用,具有与单价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及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同样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由于该联合疫苗为冻干剂型,使得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20)

刘华章,黄桂花,曹庆,章达明,闻书英[10](2007)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再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方法对多次免疫后抗-HBs仍为阴性的228名研究对象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按0、1、6个月20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210d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228名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172名,阳转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20m IU/ml。结论对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抗-HBs阳转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甲乙联合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初步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epatitis A, HAV)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HBV)联合疫苗中叁种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方法将EV71灭活疫苗抗原、HAV灭活疫苗抗原及重组HBV疫苗抗原(HBsAg)按常规剂量,以直接吸附法吸附AI(OH)3佐剂,配制成EV71-HAV-HBV联合疫苗,并设二联疫苗组、单苗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百对照组(PBS)。分别于0、28d各经腓肠肌免疫BALB/c小鼠一次,于初免后2、4周和第二剂免疫后2、4、8、16、28周经尾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EV71中和抗体效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Anti-HBs、Anti-HAV水平。于初免后3、4周和第二剂免疫后第1、2、4周经尾动脉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百分率及小鼠血清中TNF、IFNy、IL-5、IL-4、IL-2含量,同时取小鼠脾脏,分离得到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检测MNC中抗原特异性FNy的分泌水平。结果各疫苗组小鼠血清Anti-HBs和Anti-HAV阳转率分别在第二剂免疫后第2周和第4周达100%,EV71中和抗体只有部分组达到100%;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抗体均无阳转。初免后第4周,疫苗组CD3+、CD4+细胞百分率较高,第5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D8+细胞百分率第3周最高,第4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剂免疫后第1周,叁联疫苗组5种细胞因子水平较其他组高,提示叁联疫苗组在第二次抗原刺激时能较早的产生细胞因子相关的免疫应答。各疫苗组分泌IFNy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 SFC)数在5个检测时点有所波动,第二剂免疫后第1周,HBsAg多肽和EV71全病毒刺激产生的IFNγ分泌阳转率均达到100%,同时SFC数也达到峰值;HAV全病毒刺激产生的IFN-γ水平在5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佐剂和空白对照组的ELISPO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一定剂量的EV71-HAV-HBV联合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迅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和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叁种抗原间未发现相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乙联合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刘灿磊,姚军,施海云,尚建斌,陈丹.儿童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对乙肝加强免疫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2017

[2].陈梦娇.肠道病毒71型及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免疫原性的初步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3].陈万宇.成人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

[4].石义全,衣学梅,李娜,崔伟红,郝凤.龙口市健康儿童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13

[5].陈永弟,姚军,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儿童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

[6].胡忠玉,何鹏,邱少辉,方鑫,李河民.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0

[7].马波,练幼辉,谭顺革,何丽芳,杨丽.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不同浓度的免疫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8

[8].马波,练幼辉,谭顺革,阳选祥,代云波.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稳定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

[9].刘令九.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组分相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0].刘华章,黄桂花,曹庆,章达明,闻书英.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再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

标签:;  ;  ;  ;  

甲乙联合疫苗论文-刘灿磊,姚军,施海云,尚建斌,陈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