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生兴趣的培养
刘进良
(贵州省遵义县三合镇龙水小学贵州遵义563103)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致力追求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兴趣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2009)1-009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提供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具体、丰富的教学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5”这个数字的特殊性来引导:请小朋友伸出一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伸出两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同桌合作,看三只手共有几个手指?四只呢?……这样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在强化练习中,采用“口令+手势”的方式,在学生背口诀的同时,相应地出示手指数,学习兴趣浓厚。
新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如“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机器狗”,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童话故事,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二册加减法(一)中,教材提供了许多童话故事情节,如“小兔请客”“青蛙吃害虫”“采松果”“拔罗卜”等。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
2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调动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研究现实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在教学物体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时,让学生说说“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指一指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做排队游戏,并说说“我前面有几个人,我后面有几个人”;有意识第将小奖品有序地贴在黑板上,当要奖励学生时,而是这样说:“你可以拿走从左边数的第3朵花”“红旗上面的那面小旗是送给你的”如果明天要开家长会了,请你告诉家长进学校以后怎样找到你的位置;过生日的时候,邀请小朋友去你家做客,你能向小伙伴们介绍去你家的路线吗?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实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3创造条件,拨动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中,思维有时会“偏离”学习的轨道。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引出测量工具“直尺”,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学生们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用拇指和中指作为卡尺量……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测量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有的说桌子有5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支铅笔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同呢?学生意识到了操作时要统一使用测量工具。可见,一个适时的点拨,一个巧妙的引导,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可将学生从纷繁的思绪中带进一个概括的思维空间,使之全身心地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既可以扩大和加深数学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深入自然,增强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运用能力。在学习比例时,带领学生测量学校的围墙长度和宽度,要求他们以缩小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校园布局图。再与标准的规划图对比,进行修改,通过评比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学生们对此项活动兴趣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总之,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机会,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动口,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发展学生智能的阶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