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纯纯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361000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策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为研究视角,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了趣味式提问、渐进式提问、设悬式提问、反诘式提问等几项较具代表性的课堂提问方法,通过优化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学生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曾提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提问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深思:部分课堂上问题泛滥,老师习惯性向学生询问“对不对”、“听明白了吗”,而学生则是反射性地回答“对”、“听明白了”。这样看似热闹的问答,实则仅仅是走过场、毫无意义的教学环节。也有老师发现,课上学生启而不发、呼而不答,数学课堂沉闷,讨论氛围不够热烈。这些教学现状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怎样巧妙运用课堂提问技巧,赋予问题生命力和应有的价值,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当下每位小学数学教师以及教育者应该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趣味式提问:一言一语妙趣横生
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求知的起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只有让问题变得有吸引力,让课堂妙趣横生,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思考解疑等活动。因此,要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要巧妙使用趣味式提问,赋予问题趣味性和“魅力”,让学生带着热情去思考、带着兴趣去解疑,在思索问题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身心愉悦地接受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讨论:“穿上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表示:“很大,很宽松……”教师又追问:“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听了个个哈哈大笑,有的说:“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也有的学生说:“爸爸身体太大,假如穿上了我的衣服,我的衣服便会撑破不能再穿了。”一段欢声笑语后,教师才点出:“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表面上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伊始,老师就通过巧妙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积”的相关知识顿时兴趣盎然。因此,趣味式提问能够有效调动课堂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愉快、轻松、积极的环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学习中去。
二、渐进式提问:一层一层循序渐进
孔子曰:“循循然,善诱人。”课堂提问也需循序渐进,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章法。渐进式提问指的就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连续性的问题,每个问题间环环相扣,教师结合问题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老师可以结合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问题:
问题一: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时,是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
问题二:如果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把两个小数变成整数?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要保持积不变,应怎样对积的小数点进行处理?
问题三: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吗?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问题一回顾了旧知,问题二为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究设置了小步子引导,问题三引导总结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如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渐进式提问法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通过自己探索与思考,加上教师层层诱导而获得的,促进了学生的有序思考,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串串的问题,赋予了学生思考的激情,慢慢地拨开云雾见月明,步步地解开谜团见真章。
三、设悬式提问:一字一句柳暗花明
在课堂提问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渴望和刨根问底的兴趣,这便是设悬式提问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轻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悬念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课堂关键处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你的生日是哪月哪日?你过了几个生日?”“有一个老爷爷七十多岁了,但他才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时间课堂风起云涌,学生议论纷纷,形成了悬念和疑问。此时,教师故弄玄虚地卖了个关子:“要知道这位爷爷的生日奥秘,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就知道了。”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本课中,“七十几岁的老爷爷为什么才过了18个生日”这一问题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学生在惊奇之余陷入了沉思。教师结合了教学内容,在提问时巧设悬念,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药,真是“悬”得妙趣横生、“悬”得柳暗花明!
四、反诘式提问:一来一往激迸火花
所谓反诘式提问,指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全面、不够精确时,教师不直接进行反驳和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下进一步深入、全面地思考,进而更正错误,掌握正确答案。反诘式提问能够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以达到“欲擒故纵”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时,黄爱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型辩论会,其主题为:“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哪种更好?”一开始,多数学生认为“12时计时法”比较好,此时,黄老师指出在电影票、火车票以及报刊上所标记的时间一般为“24时计时法”;于是许多学生的意见又倾向于“24时计时法”好,黄老师抓准时机反问:“难道12时计时法就一点都不好吗?”然后让学生继续展开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经过多角度的思考,学生发现:两种计时法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并无好坏之分,之所以在形式上不同,主要是所适用的环境不同而已。
一句“难道12时计时法就一点都不好吗”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启发学生换角度思考,全面地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智慧的反问,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水平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征出发进行相应问题的设计,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艺术,用趣味式提问激发学生的热情,用渐进式提问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用设悬式提问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用反诘式提问启发学生全面思考。巧用“四式”课堂提问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范笑美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J].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第7期。
[2]严秀玲课堂提问的“给力”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年,第06期。
[3]陈爱午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初探[J].技术物理教学,2009,(9),2-3。
[4]董美玉小学数学教学,赋予学生的应该是什么?——黄爱华老师《24时计时法》一课的赏析与感悟[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201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