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镜像神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片机,手抓动作,人机交互(HCI),LabVIEW
镜像神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卢振利,马志鹏,波罗瓦茨·布朗尼斯拉夫,梅尼科·麦然[1](2019)在《基于镜像神经系统机制的语音动作康复训练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人机交互(HCI)的模式结合仿生机械手达到脑瘫康复训练的目的。整体设计中采用了单片机Arduino mega 2560为主控制器,显示屏1602作为数据显示,语音模块采用LD3320语音芯片,LabVIEW作为上位机显示患者需要识别的手势动作图片。当运行开始后,脑瘫患儿通过观看上位机界面上随机切换显示的图片,对应说出图片的内容,利用语音芯片进行语音辨识,识别后的数据在显示屏上显示,并利用串口传送的方式传递给上位机相应数据,系统将进行判断是否正确,并且记录脑瘫患儿做出反应的时间和正确率,机器手接收到语音识别后的正确数据,会做出与上位机显示图片一致的动作手势,达到训练脑瘫患者反应能力、说话能力以及认识各类手势动作的学习能力的目的,较好地实现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张雪晶[2](2019)在《基于镜像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系统的叁种康复治疗技术(分级运动想象、镜像疗法、动作观察)对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方法。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医学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将纳入患者分为分级运动想象组、镜像疗法组、动作观察疗法组、对照组1,对照组2。第一组8例,第二组10例,第叁组8例,第四组8例,第五组8例。实验组患者均接受20min/次,1次/天,共21天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评定WOLF功能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动作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内以及组间数据差异。设置P<0.05为统计学差异。结果:1.治疗前分级运动想象组、镜像疗法组与对照组1患者在基础数据以及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FMA)及WOLF功能量表(WMFT),肌电图-动作诱发电位(ME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动作观察疗法组患者与对照组2患者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五组患者治疗后FMA、WFM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运动想象组MEP波幅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观察疗法组MEP波幅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分级运动想象组治疗后FMA评分以及MEP波幅高于对照组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运动想象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镜像疗法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观察疗法组治疗后FMA评分以及WMFT评分高于对照组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分级运动想象、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以及常规康复治疗均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有效;2.分级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镜像疗法以及常规康复治疗;3.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徐晓惠,胡平[3](2019)在《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机制:从镜像神经系统到神经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模仿是指观察者对表达者传递出的非言语情绪信号进行模仿,进而表现出一致的表情与行为.以往关于情绪模仿的神经机制着重强调镜像神经系统的作用,然而随着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研究者们发现仅仅是镜像神经系统不足以解释情绪模仿的发生过程.梳理以往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情绪模仿是包括镜像神经系统、情绪系统、运动系统以及与社会认知相关脑区在内的脑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网络同时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本文首先基于过往研究对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基础进行总结,然后介绍新近的神经网络概念模型,试图解释情绪信息从表达者传递至观察者完成模仿的神经路径,为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较为完整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章鹏,张琪涵,尹军,白学军[4](2018)在《镜像神经系统和心智系统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来自fNIRS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社会交互中既需模仿对方的行为也需理解对方的意图。以往研究表明,模仿往往激活镜像神经系统,而意图理解则激活心智系统,因此在实时的社会交互活动有赖于镜像神经系统与心智系统的共同参与。然而,上述两个系统如何共同作用于社会交互活动仍不清楚。解决该问题需创立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分离镜像神经系统与心智系统作用的社会交互范式,本研究则通过利用仅依赖于模仿的跟随运动与需要意图理解的追逐运动,来试图分析镜像神经系统与心智系统在社会交互中的作用。首先,为定位模仿运动和追随运动所激活的脑区是否分别位于镜像神经系统与心智系统,研究通过算法控制交互对象的运动方式,被试则需控制屏幕中的智能体或追逐或跟随该对象,同时设定了自由运动已作为基线。对主观报告与针对轨迹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均表明叁种不同操作的有效性。f NIRS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由和追随运动两种条件相比,追逐运动时显着激活了镜像神经系统前运动皮层以及颞顶联合区等心智系统。该结果为后续探讨实时交互中镜像神经系统与心智系统如何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尹军,丁晓伟,徐昊骙,张锋,沈模卫[5](2016)在《镜像神经系统在社会交互信息加工中的作用:来自Mu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动作背后的意图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发现镜像神经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MNS)是动作理解的关键神经基础,其通过内部模仿来识别所观察行为的意图。然而,支持上述结论的研究证据大部分来自对客体导向性动作意图(动作以指向物理对象为目标,而不涉及其他人)识别的研究,鲜有研究探讨镜像神经系统是否也参与对社会性交互意图信息(动作以指向社会主体为目标且影响对方行为)的加工。为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脑电技术,以能反映镜像神经系统激活程度的Mu(8-13 Hz)作为指标,其中Mu抑制越大,镜像神经系统活动越强。由于对交互信息的加工需同时考虑两个主体的行为,该加工相比对只包含单个个体的客体导向性意图信息的加工,对镜像神经系统的需求更高。据此可预期,传递交互意图信息的动作模式将激活更大幅值的Mu。该研究中,社会交互信息的操作主要通过呈现两个智能体合作追逐或单独追逐同一目标来实现。为将社会交互信息对镜像神经系统的影响从客体导向性意图信息的影响中分离出来,笔者对原有的追逐轨迹进行改编,将其中一个追逐者的轨迹替换为随机运动(实验一);同时,笔者操纵了目标的可见性,以对底层物理因素的影响进行控制(实验二)。结果发现,传递社会交互信息的合作追逐条件中Mu的激活程度显着强于单独追逐条件,而且该效应不能由注意机制以及底层的物理影响所解释(如:两个追逐者间的运动同步性)。该结果与预期一致,表明镜像神经系统参与社会交互信息的加工,是其重要的神经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叶浩生,肖珊珊[6](2015)在《镜像神经系统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镜像神经元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镜像神经元位于恒河猴腹侧前运动皮层,在观察与执行指向目标的动作时,镜像神经元皆被激活。在人类身上存在着具有同样功能的脑区,称为镜像神经系统。镜像神经系统在模仿与语言习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理解他人情感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镜像神经系统在模仿学习、语言理解和共情中应用的视角,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备课、上课内容及教学环境加以分析和讨论,以期对传统课堂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李忠励,叶浩生[7](2014)在《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仍未能找到自闭症发病的确切原因。神经心理学研究尝试从多个角度解释自闭症的成因,提出了心理理论缺陷、执行功能缺陷以及中枢性统合不足等理论假说。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人们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提供了启示。行为学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在情绪识别和动作意图理解方面表现出困难。有关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的脑成像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完成动作模仿和情绪识别任务时,其镜像神经系统的激活模式异常。这些研究表明,自闭症可能与镜像神经系统的功能不足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4年08期)
李忠励,叶浩生[8](2013)在《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闭症谱系障碍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研究者通过对儿童的行为症状总结出了几个特点: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语言沟通能力的障碍,行为的刻板性重复。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了心理理论缺失说、执行功能障碍说和中心一致性假说。但是研究者认为这些理论不能对所有的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做出完整的解释。然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人们更好地去探索自闭症儿童的病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镜像神经元首先是在猴脑中发现。通过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等技术,研究者在人脑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系统。发现了镜像神经系统在动作理解,模仿,意图理解以及共情等这些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有较多的研究表明,相比于正常发展的儿童,自闭症儿童在这些活动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有研究者提出了"破镜理论",即自闭症儿童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自闭症儿童在上述的临床行为中表现出不足。(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曾红[9](2012)在《镜像神经系统—研究药物依赖行为的新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镜像神经是近年来认知与大脑神经科学研究中崭新的课题,大量实验证实了镜像神经元(系统)参与到了多种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进化之中。目前有研究发现,吸烟相关线索会激活尼古丁成瘾者大脑相应的动作脑区,而该区域也正是人类镜像神经区域,这意味着镜像神经在相关线索激发的心理渴求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该实验结果有重要的意义,动作计划脑区的神经线索反应为发展可靠的依赖行为的生物学标记提供了另一个新目标,不仅开发了一个新型的依赖行为的理论模型,还为把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运用到实践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2年01期)
姚远[10](2011)在《灵长类镜像神经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镜像神经系统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的相关研究表明,镜像神经系统以运动为基础,统一了动作观察和动作执行的神经机制,为理解他人动作提供了来自"内部"的支持。镜像神经系统为个体间的自然交流提供了神经基础,具有深远的进化意义。它不仅存在于灵长类,甚至在进化距离较远的物种(如沼雀和斑雀)中也有发现。作者在综述最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猴和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的生理基础和认知功能,并对前人实验中的遗留问题做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镜像神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系统的叁种康复治疗技术(分级运动想象、镜像疗法、动作观察)对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方法。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医学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将纳入患者分为分级运动想象组、镜像疗法组、动作观察疗法组、对照组1,对照组2。第一组8例,第二组10例,第叁组8例,第四组8例,第五组8例。实验组患者均接受20min/次,1次/天,共21天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评定WOLF功能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动作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内以及组间数据差异。设置P<0.05为统计学差异。结果:1.治疗前分级运动想象组、镜像疗法组与对照组1患者在基础数据以及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FMA)及WOLF功能量表(WMFT),肌电图-动作诱发电位(ME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动作观察疗法组患者与对照组2患者治疗前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五组患者治疗后FMA、WFM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运动想象组MEP波幅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观察疗法组MEP波幅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分级运动想象组治疗后FMA评分以及MEP波幅高于对照组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运动想象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镜像疗法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作观察疗法组治疗后FMA评分以及WMFT评分高于对照组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分级运动想象、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以及常规康复治疗均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有效;2.分级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镜像疗法以及常规康复治疗;3.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镜像神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卢振利,马志鹏,波罗瓦茨·布朗尼斯拉夫,梅尼科·麦然.基于镜像神经系统机制的语音动作康复训练系统设计[J].高技术通讯.2019
[2].张雪晶.基于镜像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徐晓惠,胡平.情绪模仿的神经生理机制:从镜像神经系统到神经网络[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4].章鹏,张琪涵,尹军,白学军.镜像神经系统和心智系统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来自fNIRS的证据[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尹军,丁晓伟,徐昊骙,张锋,沈模卫.镜像神经系统在社会交互信息加工中的作用:来自Mu的证据[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6].叶浩生,肖珊珊.镜像神经系统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7].李忠励,叶浩生.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4
[8].李忠励,叶浩生.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9].曾红.镜像神经系统—研究药物依赖行为的新靶点[J].心理学探新.2012
[10].姚远.灵长类镜像神经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J].生物物理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