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生活事件论文-龚玲,张大均

重大生活事件论文-龚玲,张大均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大生活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概念结构,自我复杂性,压力,心理健康

重大生活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龚玲,张大均[1](2015)在《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我复杂性在日常烦心事和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否具有缓冲效应。方法:采用自我复杂性测验、大学生新近生活经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1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自我复杂性不能直接预测心理健康,无论是自尊、积极或消极情感。2自我复杂性能有效缓冲日常烦心事对个体消极情感的影响、能有效缓冲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自尊和积极情感的负性影响。结论:高水平的自我复杂性能有效保护大学生在高水平压力下有更好的心理健康,但是,其缓冲效应会受到压力性质和所选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孙红宇,冀仙桃,李芳[2](2013)在《重大生活事件在颞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 ibulardisorders,TMD)患者发病就诊率明显增高,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这些TMD患者常有心理不稳定和神经衰弱的基础,心理因素在T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争议的焦点[1]。TMD患者的精神心理研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3年S1期)

杨兵[3](2010)在《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问卷编制与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中,重大生活事件是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对人们身心有严重威胁和损害的人、事、环境的变化性经验。在综合文献综述和心理学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理论构想,进而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初步编制了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问卷,经过初测并修订最后形成正式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本研究用正式的“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问卷”对全国8所高校的103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方差检验,初步考察了当代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特点。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初步自编的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工具;(2)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问卷由下面6个维度构成:生活事件、学业事件、人际事件、健康与丧失事件、奖惩事件、环境事件。实证模型与理论模型基本拟合。(3)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水平得分女生显着高于男生;大一、大四学生受影响水平分别显着高于大二、大叁的学生;理科类专业的学生受学业事件的影响较高,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人际事件上表现出较多的烦恼。(4)性别、专业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检验表明:大四理科女生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水平显着高于其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30)

杜红梅[4](2009)在《青少年重大生活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对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己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或行为上的努力。对重大生活事件的积极应对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及早地对青少年进行应对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和矫正消极的应对方式,使青少年顺利地度过生活中的种种危机,获得成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张璐[5](2008)在《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与危机易感性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时期是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任何重大生活事件,都可能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不同性质的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受到中学生自身危机易感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学生所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的经历,也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危机易感性。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地对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这些影响有可能会延续到人的一生。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与危机易感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作好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以及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丰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借鉴已有量表改编而成“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心理危机影响问卷”,同时运用已有的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中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其重大生活事件与危机易感性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研究结果得出了如下结果:1.改编的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及其心理危机影响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2.重大生活事件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在年级、学校类别、环境特征上有显着的差异,与性别没有显着差异。3.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对中学生重大生活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影响最大。4.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与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合理宣泄、退避、幻想对重大生活事件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的影响最大。5.家庭支持的程度可能影响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对关系因子、暴力因子、家庭因子易导致心理危机的程度影响最大的社会支持是家庭支持。6.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次数对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内外向有显着影响;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对中学生的应对方式有较显着影响;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对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没有显着影响,但是家庭因子事件发生的次数对家庭支持有显着影响。7.个人经历特征、人格特征、环境特征对中学生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产生心理危机的程度有直接效应,个人生物特征、家庭支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产生心理危机的程度有间接效应。8.影响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的危机易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经历特征(经历重大生活事件的多少)、人格特征(神经质)、环境特征(家住地、学校类别)、个人生物特征(年级)、应对方式(宣泄、幻想、忍耐、退避)、家庭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01)

李波,李林英,安芹,贾晓明[6](2005)在《重大危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非典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非典事件对大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过去是否曾经历过重大应激事件对个体经历非典对自我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应用调整后的自尊、自我效能、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对北京理工大学经历非典事件的 5 1 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典事件使大学生对自我有了更加明确和深入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好地面对该危机事件。与非典之前相比 ,大学生在自尊和自我效能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积极应对方式是个体主要的处理问题方式 ,远远优于对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早年曾经有过重大危机生活事件的个体与未曾经历的学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经历非典重大危机生活事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孙远[7](2004)在《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一旦出现社会生活应激情境,他们往往因不知如何应对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特点上,负性生活事件、重大的挫折、无效的应对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非典”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中也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灾难后造成的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本研究通过系统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非典”后大学生应激障碍、应对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有关量表,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问卷”。同时运用已有的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心理控制感量表对不同疫区的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其应激障碍、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情况。研究结果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自编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五个因素:生理异常、行为过度、抑郁、敏感恐惧、轻信。 2.自编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对策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了五个因素:抱怨幻想、积极行动、独自承受、等待、转移.分为叁个维度:卷人性应对、维持性应对、摆脱性应对.3.应激障碍方面,较重疫区与其他疫区有显着的学校疫区、家庭疫区差异,在专业类型、性别上没有显着的差异,在痛苦经历、健康状况上有显着的差异.4.应对策略方面,较重疫区与严重疫区有显着的学校疫区、家庭疫区差异,理工科与文科、医学类有显着的差异,在隔离状况、痛苦经历方面有显着的差异,而在性别、健康状况方面没有显着的差异.5.人格特征对应激障碍有影响,其中神经质的解释率最大,精神质次之,内外向最小.6.人格特征各维度对应对策略的影响是不同的,卷人性应对策略主要是受精神质、内外向维度的影响,其中精神质的解释量最大。摆脱性应对主要受神经质一个维度的影响。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叁个维度对维持性应对都有影响,其中神经质的解释量最大,内外向次之,精神质的解释量最小.7.社会支持特别是来自朋友的支持作为缓冲器能降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的多少也影响应对策略的选择.8.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感、情境因素对应激障碍有直接效应.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感互为中介对应激障碍有间接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重大生活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 ibulardisorders,TMD)患者发病就诊率明显增高,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这些TMD患者常有心理不稳定和神经衰弱的基础,心理因素在T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争议的焦点[1]。TMD患者的精神心理研究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大生活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龚玲,张大均.自我复杂性的压力缓冲效应:基于日常烦心事和重大生活事件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

[2].孙红宇,冀仙桃,李芳.重大生活事件在颞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

[3].杨兵.大学生重大生活事件问卷编制与特点分析[D].西南大学.2010

[4].杜红梅.青少年重大生活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

[5].张璐.中学生重大生活事件与危机易感性的相互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李波,李林英,安芹,贾晓明.重大危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非典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7].孙远.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重大生活事件论文-龚玲,张大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