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古代汉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字,汉字文化,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汉字论文文献综述
李紫嫣[1](2019)在《浅谈汉字背后所隐藏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与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字形和音义关系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习俗,同时,汉字在几千年间的演变规律同样也可以反映出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轨迹。因此,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国外的汉语学习者,想要学好汉字,全面了解中华文明,就要在掌握汉字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其背后隐含的古代社会文化。本文从古代农业生产、古代教育、古代生活和古代礼仪四个角度选取了个别例字,简要论述其字形中所体现的古代文化元素,希望引起人们对汉字的兴趣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4期)
吴迪[2](2019)在《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四)》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类。一年生的棉花,古称氎(音迭),开展人工种植并在宋元时期推广的是这一种;多年生的棉花一般指南方的木棉,称为緤(音蝶),多为野生。棉花是优良纺织原料,王祯的《农书》说:"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比较了棉与丝、麻、毛的优越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9年05期)
王雨墨[3](2019)在《以汉字形体解读中国古代律法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内容是对与法律相关的汉字进行研究探索,从其字形、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等方面切入,结合有关文献及注疏资料,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来论述汉字当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通过研究"法""律"二字的衍变和文化内涵、刑名用字阐释、执法行为用字和古人对诉讼的恐惧、厌恶心理,来充分地将汉字形体与中国古代律法相融合。(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5期)
吴迪[4](2019)在《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另有一字紵(音住),指的是苎麻。周代曾"以紵充赋",说明苎麻早已开始人工种植。其分布地区虽不如大麻广泛,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近年在陕西宝鸡和扶风好几次发现西周的麻布,经分析都是苎麻织物。苎麻纤维洁白、纤细,适于织成高质量的织物,是商周时期重要纺织纤维原料之一。麻类植物纤维在纺、绩前的初加工技术有了迅速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9年04期)
吴迪[5](2019)在《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丝织品的发展,对其染色、印花的技术越来越精深,创新了印花工艺,称为缬(音协),包括夹缬、绞缬、蜡缬等染法,为我国印染技术做宝贵的贡献。夹缬是用两块图案花版将丝帛对折夹在两板中间,然后在镂空处涂刷染料或色浆,除去镂空版,对称花纹即可显示出来,技术最实用,逐渐流行于全国;绞缬是用线来扎束布帛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9年04期)
吴迪[6](2019)在《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各族人民的纺织生产实践,起源很早,范围很广,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影响很深。因此,古代纺织相关的文字资料十分丰富,在我中华民族文化中处在特殊的地位。在汉族语文中,有大量的文字和词汇与纺织生产有关。如在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糸"旁的字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9年03期)
吴晓璞[7](2019)在《从《说文》服饰类汉字透视中国古代服装面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首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不仅分析汉字的结构,还对汉字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是一部珍贵的汉字文献资料。《说文》的内容反映了多彩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本文以《说文》服饰类汉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与面料相关的服饰类汉字归类分析,透视我国古代服装面料。(本文来源于《流行色》期刊2019年03期)
郭宇佳[8](2018)在《现代日语汉字(词)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关联兼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以语义保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日语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在语言发展史上汉语却对日语有重大影响。日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源于中国古汉语典籍,与古汉语语义密不可分。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就不仅仅,限于方块汉字字形本身,而在语音、词汇、语义诸方面的影响处处有迹可寻。因此,本文主要从语义保留这一角度探讨现代日语汉字(词)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关联,同时介入与之相关的现代汉语同形词进行汉日进一步的比较。(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15期)
李然[9](2018)在《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修齐治平"为理想典范的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汉文化圈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受中国儒学思想的影响,汉字文化圈各国的家训均以儒家传统道德规范为基本内容,并各具特点。本文以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的家训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以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亚洲家训文化特征。以上诸国的家训文化同本共源,都突出了家国同构、忠恕洁矩等儒家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又植根于本国社会实际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日本家训以君臣大义为首要内容;朝鲜半岛家训推崇《朱子家礼》,重视家族管理;越南家训强调以个人修养为主的儒家伦理价值观,且常与宗教善书相融合。(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于芳[10](2018)在《从汉字偏旁“宀”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同一偏旁所构成的汉字,往往存在某种深层的内在联系。综合分析这些同旁字,就会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本文择要分析几个以"宀"为表意偏旁的字,从中挖掘其与古代建筑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或与古代房屋建筑类型有关,或与房屋建筑部位有关,或与人和建筑的联系有关。(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 (LPASS 2018)》期刊2018-05-11)
中国古代汉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棉花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类。一年生的棉花,古称氎(音迭),开展人工种植并在宋元时期推广的是这一种;多年生的棉花一般指南方的木棉,称为緤(音蝶),多为野生。棉花是优良纺织原料,王祯的《农书》说:"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比较了棉与丝、麻、毛的优越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古代汉字论文参考文献
[1].李紫嫣.浅谈汉字背后所隐藏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J].汉字文化.2019
[2].吴迪.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四)[J].中国纤检.2019
[3].王雨墨.以汉字形体解读中国古代律法文化[J].戏剧之家.2019
[4].吴迪.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二)[J].中国纤检.2019
[5].吴迪.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叁)[J].中国纤检.2019
[6].吴迪.从古代汉字,看中国纤维的发展(一)[J].中国纤检.2019
[7].吴晓璞.从《说文》服饰类汉字透视中国古代服装面料[J].流行色.2019
[8].郭宇佳.现代日语汉字(词)与中国古代汉语的关联兼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研究——以语义保留为中心[J].山西青年.2018
[9].李然.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与发展[J].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8
[10].于芳.从汉字偏旁“宀”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C].Proceedingsof2018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terature,PublicAdministrationandSocialSciences(LPASS201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