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流温度论文-李俊梅,张仁,董启伟,赵宇航

羽流温度论文-李俊梅,张仁,董启伟,赵宇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羽流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通风控制的燃烧,火灾,窗羽流,外立面

羽流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梅,张仁,董启伟,赵宇航[1](2019)在《非通风控制燃烧的火灾中窗羽流的温度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非通风控制燃烧的火灾中窗羽流的温度分布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手段对起火房间为非通风控制燃烧时窗羽流的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火源功率和建筑外窗宽度对窗羽流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羽流中心断面量纲一的最高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窗宽度的增加,窗羽流呈现出贴附羽流的特性,羽流高温区接近外立面,火灾向上层蔓延的危险性加大.外窗宽度较窄时,不同高度断面上中心羽流温度的水平分布接近于高斯分布,最高温度远离外立面.由于卷吸特性的不同,窗羽流中心断面最高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介于线羽流和轴对称羽流之间.(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赵业辉,包轶颖,赵瑜,丁逸夫,陈坚[2](2018)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温度和热流密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外流场的温度和热流密度,同时提高测量结果的响应程度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外流场温度和热流密度新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了一套相同尺寸不同材料的双热电偶测温装置和热流测量计的组合测量装置,测量了发动机喷管外高温燃烧产物的温度和热流密度。采用FLUENT软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外流场开展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与该方法的实测结果近似,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后喷管外部会产生高温高速的羽流,并伴随着一串串明显的激波,随着飞行高度不断攀升,羽流对外充分膨胀做功,其扩张角不断增大,激波也逐渐消失,同时该测量方法也可以为火焰导流槽的结构和热防护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杜晟[3](2018)在《强羽流驱动顶棚射流温度分布及火焰扩展长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隧道在公路和铁路运输中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隧道数量、长度增加的同时,隧道火灾也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前人对于隧道火灾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中大多数经典理论是基于弱羽流驱动火焰条件(即火焰未撞击到隧道顶棚)建立的,而对于强羽流驱动火焰(即火焰直接撞击顶棚时)的温度分布特性和顶棚下火焰扩展现象的研究很少。然而真实火灾中,绝大多数的火灾功率较大,以强羽流驱动火焰为主。本文以弗劳德准则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缩尺寸隧道火灾实验并收集温度、火焰长度等数据。实验中考虑到的影响因素有:火源热释放速率、顶棚—火源间距、纵向通风风速,主要研究了隧道火灾中顶棚下的温度分布规律和火焰扩展现象。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强羽流驱动顶棚射流的温度分布规律(1)当不设置纵向通风系统时,火源热释放速率和顶棚—火源间距对顶棚下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很小,但对火源上方高温区域范围的影响较大。当纵向风速逐渐增大时,顶棚下的最高温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火源上方高温区域的位置也向下游偏移。(2)提出了纵向通风降低实际作用热释放速率的假设,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拟合得到了用于预测最高温度的数学模型。强羽流驱动顶棚射流的顶棚下火焰扩展长度规律(1)隧道内纵向通风风速为0m/s时,火源上方两侧的火焰扩展现象保持对称,同时顶棚下火焰扩展长度随着热释放速率的增大和顶棚—火源间距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当风速逐渐增大时,火源上游的火焰扩展长度迅速减小,而火源下游的火焰扩展长度变化很小,因此总火焰扩展长度也逐渐减小。(2)基于上述假设和数据拟合,得到了用于预测纵向通风作用下顶棚下火焰扩展长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圆柱火焰形状假设和椭圆火焰形状假设对其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田洋,李俊梅,赵宇航,张仁,黄宗浩[4](2017)在《逆向坡度隧道内羽流触顶区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城市地下隧道模型,利用火灾羽流模型及FDS研究不同的通风方式、不同坡度对火灾羽流触顶区温度变化的影响。火源功率取为5MW,隧道坡度为2.0%、3.0%、5.0%,通风方式为自然通风、纵向风速2m/s通风。对比计算值与模拟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当隧道顶棚受到燃烧羽流火焰影响时,随着坡度的增加,顶部下方的最高温度略有降低,火源区上游的温度降低,火源区下游的温度则变化很小,火源区上游的安全范围随之扩大。在坡度隧道内,相比较自然通风方式,纵向通风的形式能有效降低触顶区温度,防止棚顶衬砌结构破坏。(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李俊梅,张仁,李炎锋,赵宇航,田洋[5](2017)在《温度层化环境中线羽流的流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层化环境对内部火灾烟气扩散的影响,以线羽流为研究对象,在正常环境下线羽流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对恒温度梯度环境中线羽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线羽流的扩散半径、轴心速度、轴心密度差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线羽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烟气浮力发生变化的临界高度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杜二峰,舒赣平,张欣欣,吕晓[6](2016)在《局部火灾羽流中心线温度计算模型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羽流中心线温度是局部火灾作用下整个建筑中的最高温度,获得该处温度便可对结构的火灾安全性能进行初步评判。目前比较着名的羽流温度计算模型有Zukoski模型、Heskestad模型和McCaffrey模型,Zukoski模型和Heskestad模型因不适用于火焰区的温度计算而需要修正。为了验证各个模型的适用性,在室内外开展了功率为154.4、903.2kW的小型柴油油池火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各计算模型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同时采用各模型分别对小功率、中功率和大功率火灾的羽流中心线温度进行计算对比,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大空间建筑局部火灾羽流中心线温度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覃长远,吴燕[7](2016)在《环形油池火羽流中心线的温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小尺度环形油池火实验,测量了燃料的质量损失速率,记录了火焰形态的变化,借助编制的图像分析程序处理实验视频,得到了环形油池火的连续火焰高度和最大火焰高度。将Hasemi羽流中心线温度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得出相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环形油池火灭火救援应当注意的事项。(本文来源于《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期刊2016年03期)

霍岩,李玉峰,黄德香,董惠[8](2015)在《竖通道内火旋风中轴线羽流温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竖通道内火旋风热流场温度特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竖通道内火旋风中轴线上温度进行研究.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构建的数学模型对有侧开缝的竖通道内火旋风中轴线上温度模拟的准确性;基于Mc Caffrey油池火羽流温度分区思想,发现竖通道内火旋风羽流温度可被近似为3个被纵向拉长的区域;通过对结果的数据拟合得到了适用于竖通道内火旋风中轴线上羽流温度计算公式的各分区高度及公式中相应系数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高云骥,朱国庆[9](2014)在《火羽流轴向温度大涡模拟与实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基于大涡模拟的FDS技术研究火羽流中心线轴向温度的可靠性,建立FDS模型对某实体厂房中640、1 080kW的池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室开展的全尺寸池火灾数据及经典理论模型预测值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基于大涡模拟的FDS技术得到的火羽流中心线轴向温度与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与经典羽流模型预测的数据相比,FDS模拟得到的火羽流中心线轴向温度吻合度最高,其相对误差值普遍偏小,仅仅在个别点会出现相对误差偏大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常健,徐琳,王震[10](2014)在《地铁站台火灾触顶烟羽流最大温度理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铁站台发生的小尺度火灾,建立烟气羽流上升发展段理论模型,预测羽流触顶时最大温度及顶板高温区域直径。预测结果表明:最大温度随火灾强度增加线性增大,顶板高温区域直径随火灾强度增加急剧增大,但其增大速率不断降低。将预测结果回归整理,得到羽流最大温度、顶板高温区域直径的无量纲关联式。(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4年07期)

羽流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外流场的温度和热流密度,同时提高测量结果的响应程度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外流场温度和热流密度新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了一套相同尺寸不同材料的双热电偶测温装置和热流测量计的组合测量装置,测量了发动机喷管外高温燃烧产物的温度和热流密度。采用FLUENT软件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外流场开展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与该方法的实测结果近似,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后喷管外部会产生高温高速的羽流,并伴随着一串串明显的激波,随着飞行高度不断攀升,羽流对外充分膨胀做功,其扩张角不断增大,激波也逐渐消失,同时该测量方法也可以为火焰导流槽的结构和热防护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羽流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梅,张仁,董启伟,赵宇航.非通风控制燃烧的火灾中窗羽流的温度分布特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2].赵业辉,包轶颖,赵瑜,丁逸夫,陈坚.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温度和热流密度测量[J].固体火箭技术.2018

[3].杜晟.强羽流驱动顶棚射流温度分布及火焰扩展长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田洋,李俊梅,赵宇航,张仁,黄宗浩.逆向坡度隧道内羽流触顶区温度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

[5].李俊梅,张仁,李炎锋,赵宇航,田洋.温度层化环境中线羽流的流动特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

[6].杜二峰,舒赣平,张欣欣,吕晓.局部火灾羽流中心线温度计算模型及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

[7].覃长远,吴燕.环形油池火羽流中心线的温度分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6

[8].霍岩,李玉峰,黄德香,董惠.竖通道内火旋风中轴线羽流温度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5

[9].高云骥,朱国庆.火羽流轴向温度大涡模拟与实验比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

[10].常健,徐琳,王震.地铁站台火灾触顶烟羽流最大温度理论预测[J].节能.2014

标签:;  ;  ;  ;  

羽流温度论文-李俊梅,张仁,董启伟,赵宇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