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创抗菌膏,糖尿病溃疡,Ⅰ,Ⅲ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论文文献综述
殷菱,唐莉,石镁虹,刘珉甬,任晓军[1](2016)在《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中Ⅰ、Ⅲ胶原及MMP-13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对治疗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Ⅰ、Ⅲ胶原及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金创抗菌膏治疗组(每组16只),另外选择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叁组大鼠同时制作创面模型。创面造模成功后,每天每组分别换药,于第7 d、14 d,每组处死8只大鼠。HE染色观察压疮皮肤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的表达变化,RT-PCR技术检测MMP-13 m RNA的表达;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Ⅰ、Ⅲ型胶原面积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金创膏组较生理盐水组更早出现肉芽组织,且成纤维细胞排列规则呈"指纹状";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极性消失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肉芽组织出现较晚。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金创抗菌膏治疗组MMP-13表达比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均降低(P<0.05)。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与其它两组比较,金创抗菌膏组Ⅲ胶原面积最大,Ⅰ型胶原面积最小。结论:金创抗菌膏可以促进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愈合,可能与调控创面皮肤Ⅰ、Ⅲ胶原基因及MMP-13的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殷菱,任晓军,唐莉,刘珉甬,程基焱[2](2015)在《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及VIM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表皮生长因子组、金创抗菌膏治疗组(分别16只)。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叁组大鼠同时制作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每组分别换药,于第7、14 d,分别处死8只老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使用HE染色观察压疮皮肤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表达。结果:1溃疡愈合情况及HE染色显示,金创抗菌膏组较生理盐水组、表皮生长因子组溃疡恢复快,胶原排列整齐,炎症反应少;2免疫组化第7、14 d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表皮生长因子组比较,金创抗菌膏组VIM表达最弱,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创抗菌膏能促进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愈合,其作用优于表皮生长因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调节波形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周肖萍,宫玉晓,杨占德,王雯[3](2015)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7,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实验组(n=27,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应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进行治疗,疗效显着,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65期)
何利平,王椿,陈大伟,李秀钧,冉兴无[4](2012)在《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对创面肉芽组织中MMP-1、MMP-9及TIMP-1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过程中,溃疡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动态变化。方法 86例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单用溃疡标准治疗)或APG治疗组(标准治疗基础上加APG治疗)。APG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5d及标准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5d时采集创面肉芽组织,其中21例患者完整获取观察各时间点肉芽组织纳入最后分析,APG组12例,标准治疗组9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肉芽组织中MMP-1、MMP-9和TIMP-1浓度,同时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APG治疗组溃疡面积在各观察时间点较治疗前缩小(P<0.05);该组肉芽组织MMP-1浓度呈现波动变化,在治疗后第15d时降至最低(vs.6d,P<0.05);MMP-9从治疗后第3d起逐渐降低,但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IMP-1在治疗后第3d开始增高,第6d达到最高(P<0.05);MMP-9/TIMP-1比值在治疗后的第6、15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标准治疗组溃疡面积在治疗后第15d时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d缩小(P<0.05);该组肉芽组织MMP-1浓度第6d明显升高(P<0.05),于第15d降低但仍高于APG组(P<0.05);MMP-9浓度第15d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TIMP-1的浓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MP-9/TIMP-1比值第15d较治疗前降低(P<0.05)。MMP-9/TIMP-1比值与溃疡面积大小呈正相关(r=0.353,P<0.05)。结论 APG治疗可降低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肉芽组织中MMPs的浓度,同时提高TIMPs浓度,进而改善局部MMPs-TIMPs平衡;MMP-9/TIMP-1比值是影响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王艳,王椿,何利平,杨阎峙,吕丽芳[5](2009)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46例,随机分入APG治疗组(23例)和标准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和局部溃疡创面标准处理。APG治疗组患者根据创面体积/面积用自制APG并外敷速愈乐敷料;标准治疗组直接外敷速愈乐敷料。疗程直至创面愈合、行皮瓣移植手术或12周满。结果除标准治疗组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完成试验。APG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22/23(95.7%),总有效率为100%;标准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13/23(56.5%),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9);Kaplan-Meier溃疡时间愈合曲线和窦道闭合曲线分析提示P<0.05,显示APG治疗明显优于标准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APG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结论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优于标准治疗法,且治疗伴窦道的溃疡更有优势;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09年11期)
袁南兵,龙洋,张祥迅,冉兴无[6](2009)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于APG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5 d取溃疡局部肉芽组织并观察溃疡面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组织中PDGF-BB、VEGFI、GF-1、EGF和TGF-β15种生长因子浓度。结果溃疡面积在APG治疗后第3 d及第9~15 d缩小明显(P<0.05),5种生长因子浓度均在治疗后第3 d开始升高,PDGF-BB浓度在第3 d达高峰,较治疗前升高1.89倍(P<0.05);VEGFI、GF-1和TGF-β1在第9 d达高峰,分别较治疗前升高2.10、1.95、1.67倍(P<0.05);EGF也在第9 d达高峰,较治疗前升高1.75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G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APG中血小板激活后逐步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导致溃疡组织局部生长因子浓度升高有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王艳,冉兴无[7](2008)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对象与方法:筛选自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共142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随机分入APG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两组(本文来源于《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8-07-01)
袁南兵,王椿,王艳,余婷婷,舒世清[8](2007)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13例患者;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分离、浓缩制得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将其与凝血酶-钙剂按一定比例(10∶1)(V/V)混合凝固形成APG,然后用双通注射器将APG均匀喷洒至溃疡表面或注射至深部窦道内。结果13例患者治疗12周后,溃疡愈合率为69.2%(9/13),总有效率为84.6%(11/13);APG治疗后前3周溃疡面积愈合速度最快(P<0.05);APG对窦道治愈率为83.3%(10/12);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APG用于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刘青,郭蔚莹,刘克辉,谢晓娜,王丽颖[9](2007)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外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只,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创面局部分别用rhaFGF(90U.cm-2)及生理盐水喷洒;记录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愈合时间,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评价创伤修复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haFGF组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明显缩小(P<0.05),愈合率显着提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rhaFGF组的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明显加速。结论:局部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的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曾秀冬,熊建英,向永聪[10](2002)在《欣洛维外用治愈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终身性疾病,该类病人抵抗能力差,病情恢复缓慢。我科曾收治1例糖尿病人皮肤烫伤后破溃致局部溃疡久治不愈,后用欣洛维换药短期治愈,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因多饮、多食、消瘦乏力14年,左踝部皮肤烫伤破溃35天而入院。入科时血糖为27.8mmol/L,(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表皮生长因子组、金创抗菌膏治疗组(分别16只)。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叁组大鼠同时制作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每组分别换药,于第7、14 d,分别处死8只老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使用HE染色观察压疮皮肤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表达。结果:1溃疡愈合情况及HE染色显示,金创抗菌膏组较生理盐水组、表皮生长因子组溃疡恢复快,胶原排列整齐,炎症反应少;2免疫组化第7、14 d的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表皮生长因子组比较,金创抗菌膏组VIM表达最弱,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创抗菌膏能促进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愈合,其作用优于表皮生长因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调节波形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论文参考文献
[1].殷菱,唐莉,石镁虹,刘珉甬,任晓军.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中Ⅰ、Ⅲ胶原及MMP-13表达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
[2].殷菱,任晓军,唐莉,刘珉甬,程基焱.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及VIM表达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
[3].周肖萍,宫玉晓,杨占德,王雯.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4].何利平,王椿,陈大伟,李秀钧,冉兴无.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对创面肉芽组织中MMP-1、MMP-9及TIMP-1水平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5].王艳,王椿,何利平,杨阎峙,吕丽芳.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
[6].袁南兵,龙洋,张祥迅,冉兴无.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7].王艳,冉兴无.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与标准疗法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C].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2008
[8].袁南兵,王椿,王艳,余婷婷,舒世清.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初步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9].刘青,郭蔚莹,刘克辉,谢晓娜,王丽颖.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10].曾秀冬,熊建英,向永聪.欣洛维外用治愈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1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