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晶体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晶体,相变,扩散系数,激活能
纳米晶体熔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帅[1](2006)在《纳米晶体熔化温度的尺寸和压力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Lindemann熔化准则和Mott方程推导出尺寸依赖的熔化温度模型,该模型简单且无自由参数,能够预测不同化学键类型纳米晶体的熔化,既能解释具有自由表面的纳米晶体的过冷现象,又能解释镶嵌于基体的纳米晶体的过热现象,还能应用于不同维数的低维晶体。并通过纳米晶体熔化模型和扩散公式推导出了尺寸依赖的扩散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纳米材料的扩散比大块材料要更加迅速,并且随着纳米材料的尺寸减少,扩散系数逐步增加。并通过模型分析了影响纳米材料扩散的各方面因素。此外,本文还根据表面应力模型和上述尺寸依赖的熔化温度模型,应用Clapeyron方程计算了相变温度的压力效应,建立了氧化物的温度-压力相图。以上各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以及其它理论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4-25)
谢丹,汪明朴,齐卫宏,曹玲飞[2](2005)在《金属纳米晶体熔化与过热的等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Hill微系统热力学理论出发,根据已建立的金属纳米晶体结合能的等效模型与相应熔化热力学模型,建立了简单、实用的金属纳米晶体熔化与过热的等效模型.模型不仅预测了随表面原子百分数的增大自由表面纳米晶体熔点与熔化熵的减少及包覆纳米晶体熔点与熔化熵的增加,还对纳米晶体产生过冷和过热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对金属纳米微粒、纳米线及纳米薄膜的熔点、熔化熵增大或减少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张帅[3](2004)在《金属纳米晶体熔化的尺寸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954年,Takagi教授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超细金属晶粒的熔化温度低于其大块晶体的平衡熔化温度,如今已经证实所有低维晶体包括金属、半导体和有机晶体,它们的熔化温度均依赖于它们的尺寸。尽管目前对纳米晶体熔化以及凝固的尺寸效应的研究已相当广泛的,但是与之相应的对纳米晶体尺寸依赖性的热力学方面的必要研究还不够。为能够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相变热力学,就必须对其热力学性能(如熔化焓和熔化熵)与尺寸之间的依赖关系与一个明确的认识,反之又会增加我们对整个相变理论的认识。 在众多的熔化理论中,尽管Lindemann熔化准则是经验性的理论,但从其提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已被证明对于研究物质的熔化行为是十分有效的,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晶体、非晶体以及有机物等各种物质的熔化以及凝固过程。实验表明纳米晶体的熔化过程同大块晶体一样遵循Lindemann 熔化准则, 那么就可以从理论上来进一步探讨纳米晶体的熔化理论,研究纳米晶体的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晶体的尺寸对熔化热力学性能的影响。F. G. Shi教授在理论上将Lindemann熔化准则应用于研究纳米晶体的熔化,推导出了一个描述纳米晶体的熔化温度与晶体尺寸关系的模型,此模型能很好地解释纳米晶体的熔化行为,既适用于熔点降低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于过热。如具有自由表面的纳米粒子,随着纳米晶体尺寸的减小表面(界面)的原子所占的比例增加。由于表面(界面)上原子的振动振幅大于其内部原子,从而导致整个晶体的平均振幅大于大块晶体的平均振幅,而使熔化温度降低。对镶嵌于基体中的纳米粒子,当其与基体之间具有非共格界面时,类似于具有自由表面的粒子。当镶嵌粒子与基体之间为共格或半共格界面时,表面原子受到基体原子的束缚,原子振幅小于内部原子的振幅,使晶体的平均振幅降低,而使熔化温度升高。但此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模型之中含有不确定的参数,其需要通过实验测量得到,而使模型应用受到限制。 根据上述熔化温度模型及Mott关于振动熵与熔化温度关系的表达式推导出纳米晶体熔<WP=59>化熵和熔化焓的尺寸关系式,研究表明,金属纳米晶体的熔化熵主要来自于原子的振动熵,并随着晶体尺寸的减小而降低。一方面,通过求出模型中主要参数(纳米晶体的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振幅之比)的物理表达式,建立了一个关于熔化温度与晶体尺寸之间的函数关系。此函数关系极为简单无任何不确定参数。另一方面,通过定义晶体的临界尺寸,即当晶体中有一半的原子位于晶体表面上时的尺寸,并确定了晶体的临界尺寸与晶体形状(维数)的关系,因而上述熔化温度模型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晶体,如纳米粒子、纳米薄膜和纳米线等。并分别通过不同形状的晶体的实验结果对模型的可靠性加以验证,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很好。与其它理论模型相比表明,当晶体尺寸较大时,两者所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而当尺寸较小时,我们模型预测的结果更能反映熔化温度对尺寸的依赖关系。并且具有其它模型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即简单而无任何不确定参数,同一模型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纳米晶体。对于镶嵌于基体中的纳米粒子,其熔化行为取决于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镶嵌纳米粒子产生过热是由于共格界面上原子热振动的减弱引起的。将粒子界面上原子的振动振幅近似为粒子内部原子振幅与基体原子振幅的平均值,求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就可以用同一熔化模型预测镶嵌纳米粒子的过热与其尺寸的函数关系。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所有相关的尺寸依赖熔化的热力学模型汇总,用于预测In元素尺寸依赖的过热、表面熔化、熔化熵和熔化焓。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5-01)
蒋青,梁立红[4](2002)在《纳米晶体的熔化与过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纳米晶体尺寸依赖的熔化温度和熔化熵模型 ,该模型不仅可以预测自由表面纳米晶体随尺寸减小的熔化温度和熔化焓降低 ,而且可以预测镶嵌纳米晶体随尺寸减小的熔化温度和熔化焓增长。已有的纳米粒子、纳米线和纳米薄膜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模型的预测。(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02年06期)
文子,赵明,蒋青[5](2001)在《低介观尺寸的分子纳米晶体的熔化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材料不管它是金属、半导体或为绝缘体,当其晶体尺寸由宏观大小降低到分子级大小时,其性质发生变化。当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粒子、大块纳米晶体材料、纳米线、纳米薄膜等)出现后,已发现纳米材料的各种性能均随着纳米颗粒尺寸不同而变化,这种强烈的尺寸效应在常规材料中是很少见的,所以需要研究其相变温度的尺寸依赖性。其(本文来源于《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期刊2001-09-13)
蒋青,南胜辉,周明[6](1998)在《磁记录Fe,Co,Ni纳米晶体的熔化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个无自由参数的晶体熔化温度随尺寸变化的模型.模型指出纳米金属晶体的熔化温度随着纳米晶的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当纳米尺寸达到其最小值时,熔化温度达到最低并伴随着熔化熵的消失.该模型对In,Pb纳米粒子和铁薄膜的熔化温度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预测了Fe,Co和Ni等纳米粒子磁记录材料的熔化温度(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1998年08期)
纳米晶体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Hill微系统热力学理论出发,根据已建立的金属纳米晶体结合能的等效模型与相应熔化热力学模型,建立了简单、实用的金属纳米晶体熔化与过热的等效模型.模型不仅预测了随表面原子百分数的增大自由表面纳米晶体熔点与熔化熵的减少及包覆纳米晶体熔点与熔化熵的增加,还对纳米晶体产生过冷和过热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对金属纳米微粒、纳米线及纳米薄膜的熔点、熔化熵增大或减少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晶体熔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帅.纳米晶体熔化温度的尺寸和压力依赖性[D].吉林大学.2006
[2].谢丹,汪明朴,齐卫宏,曹玲飞.金属纳米晶体熔化与过热的等效模型[J].金属学报.2005
[3].张帅.金属纳米晶体熔化的尺寸效应[D].吉林大学.2004
[4].蒋青,梁立红.纳米晶体的熔化与过热[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
[5].文子,赵明,蒋青.低介观尺寸的分子纳米晶体的熔化温度[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2001
[6].蒋青,南胜辉,周明.磁记录Fe,Co,Ni纳米晶体的熔化温度[J].金属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