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除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盐腐蚀,电化学脱盐,阳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电化学除盐论文文献综述
冯伟,徐金霞,蒋林华,曹亚龙,宋迎宾[1](2016)在《有机添加剂对电化学除盐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有机添加剂在电化学脱盐过程中对除盐效率的影响规律,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定期检测其排出的氯离子量,并对经脱盐后砂浆试块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有机添加剂均能够有效地增强脱盐效率,脱盐效率提高约1倍,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对除盐效率的提高大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水灰比减小时,两种有机添加剂脱盐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同时,氯离子含量减小时,两种有机添加剂对脱盐效率的提高愈发显着。XRD分析显示,加入有机添加剂,经脱盐处理后的试块中Friedel’s盐含量减少。(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10期)
郑秀梅,李南海,彭新新,王少剑,吕政儒[2](2014)在《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微观结构及离子迁移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除盐技术可以在无需破坏原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条件下,使侵入混凝土的氯盐排出,同时又可以使已经活化并开始锈蚀的钢筋表面重新钝化,从而实现对氯盐污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损、低成本、快速修复。在得出电化学除盐效率后,研究了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及离子迁移与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4年06期)
张勇[3](2013)在《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除盐法工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块服役36 a的码头面板电化学除盐过程为例,优化了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除盐工艺。结果表明,通电12周后电化学除盐效率可达89%以上,混凝土中钢筋电位均大于-200 mV,合理选取电极和电解质使修复成本降低了69.7%。与常用修复方法对比,电化学除盐法有着优秀的可实施性和良好的成本优势。(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成立[4](2012)在《电化学除盐对钢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库仑量试验(ASTM C 1202),研究了电化学除盐对钢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库仑量较除盐前有所增大,但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除盐时间等参数,可降低电化学除盐产生的负面影响,使除盐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电化学除盐工程应用中,应根据钢筋混凝土腐蚀情况,确定合适的除盐参数和方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从而获得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王淞波,赵尚传[5](2011)在《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抗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总结了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的水压力测试方法,并使用Autoclam全自动渗透性测试系统对不同除盐参数下电化学除盐前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水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技术增强了混凝土构件的抗渗性,增强的程度随着电流密度和除盐周期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1年12期)
郑秀梅,李广军,支秀兰[6](2011)在《电化学除盐对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含高氯盐混凝土进行除氯盐试验,在得出除盐效率与除盐后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的同时,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进行中心拉拔试验,得出除盐后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力变化规律,并对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应对不良变化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1年06期)
祝频,王新祥,韦江雄,郑靓,余其俊[7](2011)在《电化学除盐模型及离子迁移过程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电场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离子迁移模型;结合混凝土的试验参数和经验常数,确定合适的边界条件,理论分析了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部Cl-和Na+的迁移规律;将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内部不同部位Cl-含量和Na+含量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其规律为:电场作用一段时间后,氯离子在试件径向呈现上凸曲线分布,即在混凝土内某个部位Cl-含量出现极值;随着电流作用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内部Cl-含量逐渐降低,且Cl-的排除速率逐渐减小,而Na+逐渐在钢筋附近混凝土中聚集。(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王文仲,郑秀梅,刘晓丹,杨英姿,张彩霞[8](2011)在《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除氯技术可以在无需破坏原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条件下,使侵入混凝土的氯盐排出,同时又能使已经活化并开始锈蚀的钢筋表面重新钝化,从而可以实现对因氯盐污染导致钢筋锈蚀破坏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损、低成本、快速修复。主要研究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1年03期)
郑靓,韦江雄,余其俊,王新祥,张永健[9](2011)在《电化学除盐中混凝土内氯离子的迁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Cl-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单位通电量作用下氯离子的驱除效率提出了电化学除盐能效比的定义。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内氯离子呈上凸曲线分布,即除盐后钢筋周围与辅助阳极附近的混凝土中Cl-浓度较低,而中部混凝土中Cl-浓度较高;电化学除盐能效比的分析发现,电化学除盐的前期,电流密度愈大,除盐能效比愈高;电化学除盐的后期,电流密度愈小,除盐能效比愈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郑靓,王新祥,张永健,王元光,韦江雄[10](2010)在《混凝土电化学除盐过程氯离子迁移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电化学除盐过程中混凝土内Cl-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内氯离子呈上凸曲线分布,即在钢筋周围与辅助阳极附近的混凝土中Cl~-浓度较低,而中部混凝土中Cl~-浓度较高。电化学除盐前期,电流密度大时,除盐能效比高,随着除盐时间的延长能效比开始下降;电流密度小时,初始阶段除盐能效比低,随着除盐时间的延长能效比开始增大。除盐结束后,外层混凝土中氯离子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钢筋附近发生轻微的扩散,但量较小,30天后扩散基本停止。(本文来源于《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8-13)
电化学除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电化学除盐技术可以在无需破坏原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条件下,使侵入混凝土的氯盐排出,同时又可以使已经活化并开始锈蚀的钢筋表面重新钝化,从而实现对氯盐污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损、低成本、快速修复。在得出电化学除盐效率后,研究了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及离子迁移与分布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除盐论文参考文献
[1].冯伟,徐金霞,蒋林华,曹亚龙,宋迎宾.有机添加剂对电化学除盐效率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6
[2].郑秀梅,李南海,彭新新,王少剑,吕政儒.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微观结构及离子迁移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4
[3].张勇.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除盐法工程应用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3
[4].成立.电化学除盐对钢筋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
[5].王淞波,赵尚传.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抗渗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
[6].郑秀梅,李广军,支秀兰.电化学除盐对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力的影响[J].混凝土.2011
[7].祝频,王新祥,韦江雄,郑靓,余其俊.电化学除盐模型及离子迁移过程的数值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8].王文仲,郑秀梅,刘晓丹,杨英姿,张彩霞.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J].混凝土.2011
[9].郑靓,韦江雄,余其俊,王新祥,张永健.电化学除盐中混凝土内氯离子的迁移特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10].郑靓,王新祥,张永健,王元光,韦江雄.混凝土电化学除盐过程氯离子迁移特征的研究[C].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