铱星通信论文-蒋笠,张侃健,方仕雄

铱星通信论文-蒋笠,张侃健,方仕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铱星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铱星通信,双网冗余,故障诊断,可靠性

铱星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蒋笠,张侃健,方仕雄[1](2018)在《南极科考支撑平台的铱星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南极科考支撑平台的铱星通信系统,对铱星通信系统分别进行了软硬件的优化设计。该系统采用了铱星Pilot双网冗余结构,定义了数据传输方式,并加入故障诊断机制,规划了通信软件的流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这种通信系统加快了数据传输速率,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8年05期)

单海艳[2](2018)在《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海洋数据传输技术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缺点,如数据传输距离受限,海洋仪器不能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安全性不能保证,数据通信费用高等。本文设计了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系统,对目前海洋数据传输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更加可靠的建议。本论文以海底环境数据为对象,以铱星卫星网络为依托,从数据采集、压缩加密,数据远程传输,到数据的接收存储,对整个完整的链路系统进行设计,为海底环境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设计过程中注重降低系统功耗,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由叁个部分组成,包括数据采集、铱星通信以及数据接收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接收海洋仪器的观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压缩加密,并将数据传输给铱星通信子系统。铱星通信子系统接收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至铱星基站。数据接收子系统是自主设计的上位机软件,可以以“Direct IP”的方式接收来自铱星基站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存储。论文另一个主要内容是设计了针对海洋数据的压缩加密算法。为了节省数据传输费用、保证数据安全,数据采集子系统接收海洋仪器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论文以CTD数据为例,对压缩加密算法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论文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实验测试情况,包括系统分段调试和海上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数据可靠稳定的传输过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4-01)

林坤杰[3](2015)在《厦航铱星通信系统完成首次改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 林坤杰报道:近日,编号为B—5511的波音737飞机完成了厦航首次铱星通信系统改装。此项改装拓宽了运控中心与飞行员的联系渠道,增大了安全裕度。 以往通过机载电台进行空地双向联络,易受到天气、高度、电离层、距离等多种因素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5-11-19)

赵燕东,黄欢,颜小飞,于文华[4](2016)在《基于铱星通信技术的地面森林管护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铱星SBD卫星通信业务,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设计了一套专门服务于林业部门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及林火识别的森林管护系统,实现了CO浓度、CO2浓度、烟雾浓度、空气温湿度的自动采集与林区无死角实时远距离无线传输,在10 m范围内可有效识别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采集终端硬件基于STM32处理器、铱星Q9602模块、LTC2950-1开关机控制、DS2781电源管理以及两级降压结构,软件在自动模式及手动模式下均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并在远程服务器上进行数据分析与林火发生可能性识别。经实验验证:系统可实时采集5种微环境参数,卫星传输成功率为100%,10 m范围内林火正确识别率为80%左右。2014年开始,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林区的森林管护工作中得到应用测试。(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黄越[5](2015)在《铱星、欧星及海事卫星手持式通信终端的企业应急通信选配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系统分析了铱星系统、海事系统以及欧星系统的技术特点与区别,明确卫星手持式通信终端的选配标准,通过在典型环境中的现场测试,比较叁大系统的在不同地域条件下的通信性能,结合企业应急通信的特点,提出卫星手持是通信终端的企业应急通信在不同地区的选配建议。(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5年09期)

孔佑迪,门雅彬,齐占辉,顾季源[6](2015)在《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目前海洋环境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在应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的区域限制和Argos卫星通信系统的实时性限制,设计了基于铱星通信系统,并应用于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的漂流浮标。浮标采用C8051F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HD—2005型便携式χ-γ剂量率仪和海水温盐深测量仪等作为传感器,测量数据经铱星突发短数据终端模块9602上传至铱星通信系统指定邮箱,或反向传送控制命令。浮标通过海上模拟实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证明了该设计方案满足低功耗实时传输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5年08期)

刘卫平,高志涛,刘圣波,陶鑫,赵燕东[7](2015)在《基于铱星通信技术的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野外偏远、无GPRS信号地区土壤墒情、温度及降雨量的远程无线实时监测,设计了一套由土壤墒情及相关影响信息实时采集系统、铱星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物联网"架构式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围绕铱星SBD(Short burst data)终端模块9602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以及历史数据的查询、下载,根据设定阈值进行短信报警、传感器和通信故障报警等功能。该系统自2011年8月在山东省、北京市等地运行以来,可以安全、稳定、可靠地获取监测土壤含水率、温度及降雨量信息。通过试验可知铱星通信在空旷地带成功率为97.2%,单个节点通信费用为每月200元(12 000字节),达到了对土壤墒情、温度和降雨量变化规律进行长期监测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赖小龙[8](2015)在《基于信息融合与铱星通信技术的林火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我国森林管护与防火工作中近地面巡护与观测现状,基于铱星通讯技术,开发了一款便携式林区微环境实时检测仪,实现了林区微环境信息与定位信息的无死角采集与传输。在实时采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雾浓度、空气温湿度等多种林区微环境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发了林火监测系统,初步探索了林火早期发生的影响因子,为林火的早期发现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提高了林区的智能管护水平。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基于信息融合的林火识别系统的初步研究与设计。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出发,在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定义了林火识别性能评价参数,随后分别基于BP神经网络、神经模糊系统与支持向量机叁种融合技术进行林火识别。在使用其中一种融合技术进行识别过程中,首先介绍该融合技术的理论基础,随后进行该融合技术在林火识别中的应用设计,考虑到输入向量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相关性,设置了叁输入与九输入两种不同的输入向量数,并对两种输入向量进行了识别性能分析与对比。在分别完成了基于叁种融合技术的林火识别基础上,进而综合地对比分析了不同融合技术的识别性能,最终选定支持向量机作为林火识别算法。最后,基于Matlab完成了监测软件生成与发布。2)林区微环境参数远程自动实时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首先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随后针对林区通信难题,采用铱星透传通信功能进行了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3)系统的试验验证与应用测试。主要内括叁部分:第一,系统数据采集与通信可靠性验证,试验中采集与通信成功率达95.24%,表明系统具有可靠的数据采集与通信功能。第二,系统的林火识别可靠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10米)可有效识别出当前林火发生可能性(有火成功识别率在70%~90%之间,无火误识别率为0%),然而在15米的距离时林火识别中有火成功识别率较低(有火成功识别率为30%),难以满足森林防火中的林火识别的需求,扩展林火监测系统的林火识别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叁,系统在呼伦贝尔市的实际应用测试,取得了可靠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效果以及较好的林火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张飞,张侃健,魏海坤,方仕雄[9](2014)在《基于铱星OpenPort的南极科考支撑平台通信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南极科考支撑平台与国内极地监控中心的稳定通信,并且尽可能降低通信费用,针对原来的基于铱星通信系统9522B终端的南极科考支撑平台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铱星OpenPort作为南极科考支撑平台的数据通信系统,此通信系统费用低并且可以实现全球稳定的数据通信;同时该通信系统采用两套完全相同的系统构成一个主备冗余系统,实现提高数据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经试验证明,基于OpenPort的通信系统在保证了南极与国内监控中心两地之间稳定通信的前提下,实现了高可靠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通信资费低,大大地降低了通信费用开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4期)

张颖,王化民[10](2013)在《基于GSM的铱星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SM的铱星通信系统正越来越多地被海上通信用户使用,此文对铱星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网络结构、铱星星座的交联结构、无线电信道的分配、铱星传输模式,以及铱星通信系统的通信路由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和展望了铱星通信系统对保障海上通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航海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铱星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海洋数据传输技术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缺点,如数据传输距离受限,海洋仪器不能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安全性不能保证,数据通信费用高等。本文设计了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系统,对目前海洋数据传输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更加可靠的建议。本论文以海底环境数据为对象,以铱星卫星网络为依托,从数据采集、压缩加密,数据远程传输,到数据的接收存储,对整个完整的链路系统进行设计,为海底环境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设计过程中注重降低系统功耗,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由叁个部分组成,包括数据采集、铱星通信以及数据接收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接收海洋仪器的观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压缩加密,并将数据传输给铱星通信子系统。铱星通信子系统接收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至铱星基站。数据接收子系统是自主设计的上位机软件,可以以“Direct IP”的方式接收来自铱星基站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存储。论文另一个主要内容是设计了针对海洋数据的压缩加密算法。为了节省数据传输费用、保证数据安全,数据采集子系统接收海洋仪器的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论文以CTD数据为例,对压缩加密算法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论文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实验测试情况,包括系统分段调试和海上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数据可靠稳定的传输过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铱星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蒋笠,张侃健,方仕雄.南极科考支撑平台的铱星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

[2].单海艳.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观测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

[3].林坤杰.厦航铱星通信系统完成首次改装[N].中国民航报.2015

[4].赵燕东,黄欢,颜小飞,于文华.基于铱星通信技术的地面森林管护系统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

[5].黄越.铱星、欧星及海事卫星手持式通信终端的企业应急通信选配建议[J].信息通信.2015

[6].孔佑迪,门雅彬,齐占辉,顾季源.基于铱星通信的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5

[7].刘卫平,高志涛,刘圣波,陶鑫,赵燕东.基于铱星通信技术的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网络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

[8].赖小龙.基于信息融合与铱星通信技术的林火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5

[9].张飞,张侃健,魏海坤,方仕雄.基于铱星OpenPort的南极科考支撑平台通信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10].张颖,王化民.基于GSM的铱星通信系统[J].航海技术.2013

标签:;  ;  ;  ;  

铱星通信论文-蒋笠,张侃健,方仕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