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生维管植物论文-汤丹丹,吴毅,刘文耀,李德飞,杨国平

附生维管植物论文-汤丹丹,吴毅,刘文耀,李德飞,杨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附生维管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附生维管植物,区系,生活型,蕨类

附生维管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汤丹丹,吴毅,刘文耀,李德飞,杨国平[1](2018)在《云南哀牢山地区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附生植物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云南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哀牢山地区附生维管植物共有23科83属218种,其中附生蕨类和兰科植物最丰富。附生蕨类有34属93种,以附生-石生蕨类生活型占优势,其中水龙骨科17属62种,占附生蕨类的66.67%,瓦韦属(Lepisorus)和石韦属(Pyrrosia)分别有13种和10种。附生兰科植物有26属65种,其中石斛属(Dendrobium)和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分别有12种和8种。该地区附生维管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并以热带亚洲分布居多。附生植物生长于生境因子变化剧烈、资源有限的林冠,对环境变化敏感,极易遭受破坏且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少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观赏等价值。因此,应加强对附生维管植物这一特殊类群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毅,宋亮,刘强,赵明旭,卢华正[2](2016)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附生植物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因受林冠调查技术限制,人们对林冠附生植物知之甚少。本文在前人有关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和标本资料,对该地区附生植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有29科134属486种,约占全部维管植物的11%。附生兰科是最丰富的类群(69属293种),其中以石斛属(Dendrobium)(49种)和石豆兰属(Bulbophyllum)(48种)物种数最多。蕨类是仅次于兰科的附生类群(13科38属97种),其中水龙骨科(51种)占附生蕨类总数的50%以上。基于生活史和养分来源的划分标准,该地区48%的附生物种属于兼性附生,其次是以兰科为主的专性附生(46%),半附生仅占6%。从区系上看,西双版纳附生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性质。附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资源受限的林冠生境,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人为干扰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类植物正面临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对西双版纳林冠亚系统的保护。(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3期)

朱习爱,沈有信,何贝贝,王电杰,黄金[3](2016)在《云南石林岩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石林石漠化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和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的岩生维管植物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1.叁种生态系统内分别记录到15科21属21种、15科25属25种和28科39属41种岩生维管植物。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表现为石漠化(11.17±2.98 g/m~2)>次生林(6.04±1.03 g/m~2)>人工林(1.29±0.44 g/m~2),系统间存在显着差异(F=14.27,P<0.001),岩石裂缝中生长的少量阳性灌木个体异常地增加了石漠化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物量。3.超过75%的物种分布于石壁、石坑、石隙等微生境,而石台、石面和石沟很少有植物殖居;按中国植被进行的生活型分类,叁种系统中草本物种数占各自系统内总物种数比例分别为42.8%、60%和34.2%;灌木和藤本次之,其物种数差异不大,其中落叶种数较常绿物种数多;乔木物种组成只有中、小乔木,占群落中总物种数的比例最低。4.MRPP分析显示,叁种生态系统岩生维管植物组合模式存在显着差异(A=0.125,P<0.00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人工林>石漠化>次生林,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物种数呈上升趋势,其中阳性物种逐渐减少,阴性物种逐渐增加,物种从随机分布过渡到均匀分布。(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田丰,吴华静,田华丽,桂凌健,梁士楚[4](2015)在《广西滨海湿地盐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野外实际调查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广西滨海湿地盐生维管植物及其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滨海湿地盐生维管植物有36科63属77种,含2变种,其中引种或栽培的5科5属5种,相比其他省份种类相对较少。(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热带性质明显,科的分布有4个类型和2个亚型,属的分布有7个类型和3个亚型。(3)草本植物发达,红树林植物及其伴生种为重要组成部分。(4)单种科、单种属多,无特有现象。(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蔡重阳[5](2015)在《华南贵州早志留世植物群特征及其在研究陆生维管植物起源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生维管植物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科学难题。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期间,黔羽枝(Pinnatiramosus qianensis)在华南贵州早志留世地层的发现到正式发表,已过了43载。但迄今为止,对这一独特植物的生物特征和时代归属却一直争论不休,悬而未决。这充分地表明这场辩论在植物演化的理论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承认黔羽枝是产于早志留世的维管植物,那它就是世界迄今最早的维管植物,这一事实就(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16)

李小艳[6](2015)在《高原湿地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查对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泸沽湖草海现有水生维管植物36种,隶属28属,23科。草海水生植物生活型分布齐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均有分布。草海水生植物种类组成与亮海有较大差异,亮海中有13种植物在草海未发现,其中沉水植物10种;草海中有18种植物在亮海未见报道,主要为湿生植物。(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5期)

赵明旭,Geekiyanage,Nalaka,Harrison,Rhett,Daniel,许建初,Khin,Myo,Myo[7](2015)在《西双版纳布龙自然保护区勐宋片区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面观测和单绳上树法初次对布龙自然保护区勐宋片区开展的附生维管植物调查表明:1)在6个样地77株宿主上(共调查96株乔木,占地约0.2 ha),共有1 756株、丛个体,隶属14科47属103种;相比世界其他区域,物种丰富度处于旧世界热带水平区间,高于温带,但明显低于新世界热带水平;2)兰科植物为最丰富的类群(60%),其次为蕨类植物(24%),其他类群占16%;3)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距地面10~15 m的中等高度带为物种最丰富的区间,约有51%的物种;0~5 m高度带为个体数量最多的区间,共有约24%个体,揭示了除中等高度带以外的另一个重要附生生境;4)常见的绞杀型榕属植物未见,而半附生植物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elliptica)和多蕊木(Tupidanthus calyptratus)数量较多。(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德明,熊聪慧[8](2014)在《中国早期陆生维管植物演化、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总结了我国研究人员及国外合作者近五年来(2009—2013)在华南和西准噶尔的志留纪晚期—早石炭世(主要是泥盆纪)陆生植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维管植物多个类群的演化分异、分支系统、多样性、分散孢子、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方面,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给予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赖阳均,杨永,刘冰,林秦文,王伟铭[9](2013)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现生维管植物区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处西藏东南部米林县和墨脱县境内,隶属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最前缘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构地区,其最深地段位于东喜马拉雅末端的南迦巴瓦峰(7782米)和加拉白垒峰(7350米)之间,高差在5000米以上,形成雅鲁藏布大拐弯和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直接成因可归结于该地区地壳3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质作用。自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古地磁测量表明,前寒武纪时,南迦巴瓦峰的位置还在北纬13度附近,而现在已处在北纬29.30度附近,表明随着大陆的漂移,印度板块自白垩纪以来,己向北东方向推进楔入欧亚板块达15个纬度之遥。印度板块的北北东进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和低角度俯冲,造成了板块之间的雅鲁藏布地缝合线带。这里地壳强烈上升,地幔上涌,作用于岩石圈和地表,决定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大拐弯的主要成因。独特的地质构造、巨大的垂直海拔落差以及多变的局部气候变化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物种多样性。成为我国唯一的具有较为完整植被垂直带的地区,既是热带植物沿雅鲁藏布江向高海拔扩展的高限和向北延伸的北限,同时也是温带植物向低海拔和向南扩展的低限和南限。植物种类组成是形成植物群落的首要条件,分析该区植物群落的区系特点和性质,对于认识植被的特点、分布、发生历史及古环境和植被等都十分重要。本研究在前人对该区植物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历史标本记录(37713份)和项目组采集的标本数据,形成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朗县至墨脱县的最新植物物种编目,并基于此进行植物区系分析。本区植物区系具有如下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本区属于高山峡谷,自然条件复杂,自然历史悠久,植物经历了起源分化迁移和扩散等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过程,种类非常丰富。据本项目最新编目,本区分布5350种维管植物(其中蕨类463种),隶属于1259属226科,约占中国总科数(300科)的75.3%,总属数(3434属)的36.7%,总种数(31180)的17.2%,与中国各省区植物种数相比,较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和广东等省种类少,但是比其他各省都多,是中国植物物种相当密集的地区。2、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由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这既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又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进而推动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因此该区植物区系中十五种分布区类型全部都有。从植物区系平衡理论来看,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区系整体上具有亚热带性质,其中热带成份占50%,温带成份占44%。由东向西热带性质逐渐递减,而温带成份逐渐增加。另外,由于喜马拉雅的快速隆起,不少植物辐射分化形成大量新特有类型,如杜鹃花属、马先蒿属、报春花属等。3、植物区系起源古老。雅鲁藏布大峡谷自中新世末以来形成,既保存了古老历史成份,也有大量的新发生的类型。该区植物区系从区系性质上看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是热带和温带植物区系的两大区系结。从起源上讲,它是第叁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年轻区系,主要有叁重起源:一部分是来自于古老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包括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一部分来自于南方的热带成分主要是印度——马来成分;第叁种则是上述二种成分在这里汇合后发展起来的成分,也即喜马拉雅成分包括本区的特有成分。4、特有植物繁多。雅鲁藏布大峡谷特有植物资源丰富,本项目调查发现本区有包括合头菊属(Syncalathium)、胡黄连属(Neopicrorhiza)、翅果蓼属(Parapteropyrum)、金铁锁属(Psammosilene)、秦岭藤属(Biondia)、舟瓣芹属(Sinolimprichtia)等中国特有属17属。中国特有种则多达2019种,雅鲁藏布江维管植物特有种多达144种。这些特有种的分布区普遍狭窄,如:巨柏、翅果蓼、鳞果虫实、藏南杜鹃、墨脱吊石苣苔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1)

吴建勋,张姗姗[10](2013)在《安徽南漪湖水生维管植物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样方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安徽南漪湖水生维管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南漪湖水生维管束植物有26科33属47种。植物区系分析显示,除世界分布属外,温带分布在湖区占优势地位,表明南漪湖地处亚热带,为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的性质,以温带性质为主。通过濒危植物分析,发现南漪湖单种属、寡种属、少种属植物在所属33种植物所占比例超过60%,水生维管植物共(47种)占安徽省水生维管植物(共151种,包括3亚种,6变种)的31.2%,多样性明显偏低。(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附生维管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附生植物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成分。因受林冠调查技术限制,人们对林冠附生植物知之甚少。本文在前人有关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和标本资料,对该地区附生植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共有29科134属486种,约占全部维管植物的11%。附生兰科是最丰富的类群(69属293种),其中以石斛属(Dendrobium)(49种)和石豆兰属(Bulbophyllum)(48种)物种数最多。蕨类是仅次于兰科的附生类群(13科38属97种),其中水龙骨科(51种)占附生蕨类总数的50%以上。基于生活史和养分来源的划分标准,该地区48%的附生物种属于兼性附生,其次是以兰科为主的专性附生(46%),半附生仅占6%。从区系上看,西双版纳附生植物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性质。附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资源受限的林冠生境,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人为干扰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这类植物正面临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对西双版纳林冠亚系统的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生维管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汤丹丹,吴毅,刘文耀,李德飞,杨国平.云南哀牢山地区森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J].植物科学学报.2018

[2].吴毅,宋亮,刘强,赵明旭,卢华正.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J].生物多样性.2016

[3].朱习爱,沈有信,何贝贝,王电杰,黄金.云南石林岩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J].山地学报.2016

[4].田丰,吴华静,田华丽,桂凌健,梁士楚.广西滨海湿地盐生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生态科学.2015

[5].蔡重阳.华南贵州早志留世植物群特征及其在研究陆生维管植物起源中的意义[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6].李小艳.高原湿地泸沽湖草海水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

[7].赵明旭,Geekiyanage,Nalaka,Harrison,Rhett,Daniel,许建初,Khin,Myo,Myo.西双版纳布龙自然保护区勐宋片区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英文)[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5

[8].王德明,熊聪慧.中国早期陆生维管植物演化、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进展[J].古生物学报.2014

[9].赖阳均,杨永,刘冰,林秦文,王伟铭.雅鲁藏布大峡谷现生维管植物区系特征[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10].吴建勋,张姗姗.安徽南漪湖水生维管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

标签:;  ;  ;  ;  

附生维管植物论文-汤丹丹,吴毅,刘文耀,李德飞,杨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