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资源论文-陈润东

法治资源论文-陈润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治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治,法治,治国理政

法治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陈润东[1](2019)在《论我国本土法治资源与法治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法治进程自建国起虽然一直进步,但进步过程中问题良多,而法律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的作用并非无穷。为了建设法治社会,加快法治进程,遂引出"中国本土法治资源"——德治,并选取其中优秀部分,与法治有机结合,成为治国理政、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剂良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8期)

李蕊[2](2018)在《本土法治资源与我国第叁次法治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次法治转型的目标是要将半殖民半封建性质法律文化转变为蕴含着民主和法治思想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这一持续转型的过程中,外来法律文化尤其是西方法律文化的侵入对我国本土法治资源及法治建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深度挖掘我国本土法治资源乃是第叁次法治转型的应有之义。同时,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本土法治资源的探索挖掘绝非易事,需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结合,并协调其与外来法律文化间的关系,多途径探索。(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5期)

刁生虎,胡乃文[3](2016)在《中国传统法治资源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法治在历代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伦理价值,具有内在的传承性。先秦法家及其继承者均以法治为最合时宜的治国方略,"以法治国""礼法合治"等法治理念长期积淀在国人意识之中,促使新中国不断汲取传统法治实践经验教训和现代法治精神,逐渐形成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时代潮流的法治理念。而传统法制建设中因时顺民、以人为本的立法思想,任法去私、法不阿贵的执法思想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普法教育思想,对于法治中国的当下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刘昶,班昭[4](2016)在《关于对本土法治资源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人提起法国,总是认为它与中国很相似。的确,在浪漫激情的革命方面,自明朝闭关锁国以后,我国国力不断衰退。西方列强打开了大门后才开始醒悟,提出要向西方全面学习。在改革开放后这种势头愈演愈烈。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大量移植西方的法律,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规避法律的行为,究其原因,则应该是西方的法律在中国没有社会基础,因此中国法治之路必须重视利用中国本土法制资源,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13期)

夏新华[5](2016)在《整合与超越:域外法治资源与中国法治模式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构建中国法治模式,增强法治自信,成为当代使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整合域外法治资源以资借鉴,成为必然。然各国法治实践及其法治经验均与本国历史传统和国情密不可分,因此对域外法治模式的参考借鉴须进行创造性转换,在整合的基础上再言超越,方能合理建构中国特色的法治模式。(本文来源于《法治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范忠信[6](2016)在《传统法治资源的传承体系建设与法治中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70多年的中国法律近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师法泰西"或"以俄为师"的过程。中国现行法律体系,由于偏重"采各国一般惯例"或"与国际接轨",对法制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根基不甚注意,而与民族大众之间仍存在相当的心理疏离。这种移植法制必须进行本土化或民族化改良,如此才能植根于民族大众的心田,才能成为社会生活的实际法制。为推动这一改良,建设"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体系",范忠信教授倡启"法制(治)中国化"学术工程,并约请周东平教授、陈会林副教授、范依畴博士分别从涉公诽谤罪滥用、官民互动解纷机制建构、亲属参与冤狱防阻机制等细小而具体的问题出发,阐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具体智慧和经验,并就未来中国相关法制改良提出具体操作方案。这样一种基于"历史法学"方法,以当代中国现实法制紧迫弊端的矫正方案为宗旨的研究,是一种宝贵的尝试。本期特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6年01期)

范忠信[7](2015)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法治资源及其现代传承体系(讨论提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华传统文化有无法治资源(一)何为法治资源法治资源,即可资法治事业利用的一切东西。——或为法治之基因、元素、细胞、成分、构件等;——或为法治生存或成长所需之条件(阳光、雨露、空气、土壤、肥料等)。法治资源,也许就是有助法治实现的一切正能量。(二)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法治资源考察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的法治资源,实际上就是要探寻整理阐释该民族历(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法文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研究院(所/中心)成立叁十周年论文集(上)(下)》期刊2015-10-31)

吕华鑫[8](2015)在《宋代法治资源的现代资鉴——以《宋史·刑法志》文本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是中国法律传统形成、发展和定型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司法文明的代表。以传统与现代时空对比的视角重新审视宋代法制,会发觉宋代传统法制建设中具有丰富的法治资源。宋代在唐代立法基础上,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司法诸方面都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之中;司法诉讼中通过规范的诉讼程序彰显着儒家的正义理念;狱政管理制度规范,显示了对囚徒的仁爱关怀;掌握国家司法权力的官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坚持以法律明文规定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定罪量刑。充分剖析和理解宋代的立法体系与司法实践,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对于今天的法治建设是一种重要的资鉴。(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汤艳娟,栗园园[9](2014)在《法治资源“下沉”园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汤艳娟 见习 栗园园)近日,从永川区获悉,今年以来,该区把法治资源“下沉”工业园区,在4个工业园区成立了“平安服务室”,打造“一站式”法治综合服务平台,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70余件,帮助园区和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4-12-19)

戴晶莹[10](2014)在《本土法治资源下浙江农村山区生态环境的共治——以乡规民约可行性证成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浙江省农村山区生态问题严峻。在积极环境立法以填补空白的同时,应当认识到农村山区存在着乡土性的特性,有着特殊的法治需要。若利用乡规民约等本土法治资源,则可最大限度贴合其生活规律,培养村民的规则意识,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农村山区环境治理的需求。因此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完善乡规民约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给乡规民约留下一定的独立空间,保证其能够有效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善治作用。(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法治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叁次法治转型的目标是要将半殖民半封建性质法律文化转变为蕴含着民主和法治思想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这一持续转型的过程中,外来法律文化尤其是西方法律文化的侵入对我国本土法治资源及法治建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深度挖掘我国本土法治资源乃是第叁次法治转型的应有之义。同时,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本土法治资源的探索挖掘绝非易事,需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结合,并协调其与外来法律文化间的关系,多途径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治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陈润东.论我国本土法治资源与法治进程[J].中国新通信.2019

[2].李蕊.本土法治资源与我国第叁次法治转型[J].法制博览.2018

[3].刁生虎,胡乃文.中国传统法治资源及其当代价值[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刘昶,班昭.关于对本土法治资源的认识[J].山西青年.2016

[5].夏新华.整合与超越:域外法治资源与中国法治模式的建构[J].法治研究.2016

[6].范忠信.传统法治资源的传承体系建设与法治中国化[J].学习与探索.2016

[7].范忠信.中华传统文化的法治资源及其现代传承体系(讨论提纲)[C].中国优秀传统法文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研究院(所/中心)成立叁十周年论文集(上)(下).2015

[8].吕华鑫.宋代法治资源的现代资鉴——以《宋史·刑法志》文本为中心的考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

[9].汤艳娟,栗园园.法治资源“下沉”园区[N].重庆日报.2014

[10].戴晶莹.本土法治资源下浙江农村山区生态环境的共治——以乡规民约可行性证成为视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

标签:;  ;  ;  

法治资源论文-陈润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