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学专业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合作
经济学专业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平[1](2019)在《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对经济学专业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两方面。(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17期)
唐更华,张艺,黄荣斌,明娟[2](2019)在《地方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的我国地方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在读学生专业学习状况展开调查,包括专业认可度、专业学习意愿、升学意愿、升学与就业地域偏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五个方面,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金亦程[3](2018)在《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的矛与盾——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经济学专业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要发生劳动形式的变化,这样才能维持经济的稳态以及长期的发展,而人工智能是取代传统低效的经济形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产业。可以说,智能经济时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发展主流,而这就需要经济专业的学生认真分析智能时代下的经济特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研究重点。笔者是一名高中生,通过分析经济学专业中的相关知识与经济走向,以及我国现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脉络,对智能经济时代到来所带来的经济变革有所感悟。本文便将以笔者的学习感悟为基础,通过分析中国智能经济的现状,以及以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展开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31期)
赵奥[4](2016)在《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驱动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教学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逐渐引发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民族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因教学水平、认知程度以及方式途径的发展差异,导致民族院校双语教学工作难于顺利开展,因而本研究以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例,运用问卷调查以及灰色感知评价模型,从参与认知、环境、途径叁方面入手,萃取影响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驱动因素,并就未来如何切实推动双语教学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杨红霞[5](2014)在《就业指导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指导课程一直是独立于经济学专业之外单独开设的课程,未曾强调将就业指导纳入到专业课建设的范畴之中。本文通过论证就业指导与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强调就业指导应与经济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充分就业。(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陈佳湘[6](2014)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内各大高校内部,日渐普及。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的一门主要学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更加正确的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能够在有限的生命时限中体现最大的价值,组织如何获取并保留所需的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全社会又将如何实现整体的协调与和谐发展,都要从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角度,通过梳理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发展脉络,探讨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现状入手,着重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模式,并提供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4年17期)
商守卫[7](2013)在《试论学生工作如何提升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基于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个任务,努力提升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历来受到学校和各个院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学校招生毕业处、学工处、宣传部和团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连续叁年开展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本文拟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视角浅谈学生工作如何提升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3年09期)
冯玉铁,姜文彪[8](2013)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特点,着重探讨了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叁个方面来改进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3年08期)
蔡坚,严飞[9](2012)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去解释社会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经济学专业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学生实践模式,形成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徐永良[10](2011)在《普通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具有较强理论性而职业指向并不十分具体和明确的经济学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直是个难题。本文通过对现实的经济学人才需求特征和经济学学科特质的分析,提出了经济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并从课程结构的系统化、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化设计叁个方面,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教学》期刊2011年04期)
经济学专业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的我国地方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在读学生专业学习状况展开调查,包括专业认可度、专业学习意愿、升学意愿、升学与就业地域偏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五个方面,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学专业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平.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
[2].唐更华,张艺,黄荣斌,明娟.地方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状况调查[J].西部素质教育.2019
[3].金亦程.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的矛与盾——智能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经济学专业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变革[J].中华少年.2018
[4].赵奥.民族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驱动因素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
[5].杨红霞.就业指导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6].陈佳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4
[7].商守卫.试论学生工作如何提升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基于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视角[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
[8].冯玉铁,姜文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J].经济师.2013
[9].蔡坚,严飞.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10].徐永良.普通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