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伦论文-贺萍,唐锈

林格伦论文-贺萍,唐锈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格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格伦,顽童形象,成长,顽童精神

林格伦论文文献综述

贺萍,唐锈[1](2019)在《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作品中的顽童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格伦为儿童创造的童话世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的精彩游戏、惊险刺激的冒险挑战以及轻松愉快的诙谐幽默,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这些顽童的独特精神给小读者提供了心理阅读体验的补偿,在成长过程中,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格,这也正是林格伦顽童形象的创作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天娇[2](2019)在《阳光下的阴影——论林格伦童话的忧伤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格伦的童话在欢乐之外隐藏着深深的忧伤。在作家笔下,有的童话主人公偶然流露出一丝落寞,有的童话主人公始终与悲伤相伴。作家曾经孤独抑郁的生命体验或鲜明或隐晦地折射在书中典型的童话人物形象上,使作品呈现出欢乐与忧伤交织并存的情感色调。其童话既是对儿童的体察,又是对自我的表达,在"轻"与"重"两个不同审美向度之间建构了独特的童年美学,对我国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珂珂[3](2018)在《解读林格伦童话的另一种可能——成人眼中的《长袜子皮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童话观中"以儿童为本位"的观念,人为地将成人与童话的审美关系割裂开,这造成了童话解读中部分文本价值的缺失。本文试图从身份反叛、权力否定和童话中蕴含的成人理想这叁个角度出发,用成人的视角重新解读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以挖掘童话中更为幽闭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丁刚[4](2018)在《林格伦童话和瑞典税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每个国家来说,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福利的主要财源。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是世界上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瑞典《每日工业报》一篇报道诙谐的计算:瑞典人从年初工作到8月14日,其间全部收入都要用来交税,8月15日以后的工资才归自(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9-13)

毛文静[5](2016)在《穿长袜子的童话外婆——林格伦和她永远长不大的“皮皮”们》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学们,新一年的《文学浪花》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年,我们将向你们推荐一些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家。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的"长袜子童话外婆"阿·林格伦。请问,你认识一个叫作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的小姑娘吗?什么什么?你没听清楚她的名字?好吧,我知道她的名字是有那么一点儿长。要不,我们就和童话外婆林格伦一样,叫她"皮皮"吧。(本文来源于《中文自修》期刊2016年02期)

王馨蕾[6](2015)在《由瑞典作家林格伦作品看瑞典儿童教育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旨在从林格伦的作品出发,比较中国和瑞典的文学作品的异同点。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作品影响了瑞典几代人的生活,她作品里的主人公大多没有受过正统的学校教育,与之相反地则是希望成人能更多地照顾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灵世界,崇尚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不要过多地用成人世界的标准和规矩来规范和约束孩子。借由林格伦的作品,该文还将探讨瑞典儿童教育的理念。(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36期)

蔡丽冰[7](2015)在《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顽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是儿童文学的叁大母题之一。在诸多顽童系列作品中,林格伦笔下的顽童最为典型。在林格伦的作品中,顽童不单单以调皮着称,他们的生活还折射着独特的精神。这些精神给予读者以补偿性的心理阅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5年07期)

刘秀娟[8](2014)在《儿童的解放者与保护者》一文中研究指出1944年,瑞典女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为女儿写下了《长袜子皮皮》,并心怀忐忑地寄给出版社,经历一次退稿之后,第二年得以出版。在给出版商的信中,她写到:“我寄给您的这部书稿,衷心希望您不要报告给儿童福利委员会。”因为凭直觉,林格伦自信这一定是“孩子们想听(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4-10-15)

周树花[9](2014)在《浅析E·斯林格伦德《论语》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探析了E·斯林格伦德《论语》译本的翻译策略,为了达到两种语言"动态对等",译者同时使用了"同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从而让西方读者对汉文化更清楚明白,也为以后的经典着作翻译起到了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7期)

方钰瑜[10](2014)在《阅读顽童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顽童形象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在顽童各种顽皮行为的具体表现中蕴含着顽童形象的独特内涵,他们是反传统的顽童形象,是对传统好孩子形象的颠覆,展现了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和喜剧性,同时热闹的淘气背后也传达出一种温情。阅读顽童对于成人和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回归童年的感觉,在获得心灵的依托和慰藉的同时也加深他们对自己和对儿童的认识,更加理解和包容童年。而儿童在阅读顽童的过程中获得自我的认同,他们阅读中看到自己,从而理解和肯定自我。其次,通过快乐地阅读,儿童将现实中感受到的束缚和压抑释放出来,寻求到了心理的补偿。另外,儿童从作品中感受着阅读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最后,阅读顽童对儿童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总之,儿童在阅读顽童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游戏的快乐,自我的认同,被理解的关系,梦想实现的满足,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也得到了成长。(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林格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格伦的童话在欢乐之外隐藏着深深的忧伤。在作家笔下,有的童话主人公偶然流露出一丝落寞,有的童话主人公始终与悲伤相伴。作家曾经孤独抑郁的生命体验或鲜明或隐晦地折射在书中典型的童话人物形象上,使作品呈现出欢乐与忧伤交织并存的情感色调。其童话既是对儿童的体察,又是对自我的表达,在"轻"与"重"两个不同审美向度之间建构了独特的童年美学,对我国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格伦论文参考文献

[1].贺萍,唐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作品中的顽童形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孙天娇.阳光下的阴影——论林格伦童话的忧伤色彩[J].昆明学院学报.2019

[3].陈珂珂.解读林格伦童话的另一种可能——成人眼中的《长袜子皮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4].丁刚.林格伦童话和瑞典税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5].毛文静.穿长袜子的童话外婆——林格伦和她永远长不大的“皮皮”们[J].中文自修.2016

[6].王馨蕾.由瑞典作家林格伦作品看瑞典儿童教育理念[J].科技资讯.2015

[7].蔡丽冰.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5

[8].刘秀娟.儿童的解放者与保护者[N].文艺报.2014

[9].周树花.浅析E·斯林格伦德《论语》翻译策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

[10].方钰瑜.阅读顽童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林格伦论文-贺萍,唐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