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传播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师学院,地震科普
科学传播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董兰标[1](2019)在《科学传播专家团走进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开展地震科普巡讲》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安徽机电技师学院近4000名在校学生齐聚学院运动场,聆听安徽省科协2019年科学传播专家团巡讲暨高新区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安徽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省地震学会秘书长、省地震科普宣教中心主任戈宁担任主讲。讲座通过多媒体音画形式,围绕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的危害、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地(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9年32期)
闫贵福[2](2019)在《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诞生记》一文中研究指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最美是那一抹金黄,因为它是丰收的颜色。金色的九月,天津科学技术馆职工彭尧收获了全国首张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证书。回忆起9月11日那天,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社科联等五部门在天津科学技术馆联合为她颁发证书的情景,彭尧依然心情激动:"我在9月5日接到单位组织人事部的通知后,与天津市人才考评中心相关负责人联系,填写了职称证书信息采集电子表、转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审批表,并上报相关部门认定和审批,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本文来源于《求贤》期刊2019年10期)
魏铭[3](2019)在《科学传播视角下电视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科学传播,一直受到多方关注,并且褒贬不一。近两年,综艺大热,出现多种以科学普及和传播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同时,也有众多其他类型综艺在节目中加入了科学理念。电视一直是科学普及和传播的非常重要的媒介,在科普与科学传播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将娱乐化与科学相结合,更有利于观众的接受度。(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20期)
侯蓉英[4](2019)在《国外科学传播与科普产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智能、绿色、泛在、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公众的日常生活。随着全民科学生活化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在通过不同的科学传播方式和科普产业从微观到宏观向公众深入拓展,以此来提高各国公民的科技素养。发达国家很早就把科学传播作为提高公众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甚至很多知名企业将科学传播作为自身的责任并且大力发展科普产业。而所谓的科普产业是将具有科普性质的企业经济活动纳入了体系中,形成了集合概念,达到科学传播的规模(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29期)
王祺炜[5](2019)在《探析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方式等,将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传播给人民群众,提升社会公众的素质水平。本文从科学传播的意义出发,通过分析自媒体视域下科学传播模式中的问题与管理措施,来对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进行一些简单探讨。(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20期)
赵立敏,骆菁菁[6](2019)在《商业广告中的科学传播偏差及其规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虽说含有科学信息的商业广告是一种特殊科普方式,但是在商业广告中也充斥着反科学、传播伪科学知识、故意夸大或缩小科学结论的适应性、偷换概念、片面传播科学信息等等科学失真的现象,它们影响着公众的科学认知和科学知识的获取。唯有通过加强监管和专业审核以及提高科学素养等方式规避这些传播偏差,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商业广告的科普作用。(本文来源于《广告大观(理论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思睿[7](2019)在《科技期刊参与科学传播的理论构想与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传播理论的发展已超越"科普",驶向以沟通和对话为基础的"带有反思性的传播",此时应重视民众对传播行为的反馈,建立传播者和被传者的互动关系。我国部分科技期刊已实现科普,但面对传播发展趋势其传播行为仍有提升空间,主要策略有3点:组建专业传播机构,在领域内/外结成联盟;加强与大众媒体间合作,使科学更富吸引力;对科技期刊进行线上/线下"沙龙"化处理。(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2019年10期)
贾鹤鹏[8](2019)在《科学传播,中国做对了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要说中国和西方在科学传播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在政治上提升了科学传播的意义。美国有感于科技在二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战后不久就开始推动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当时受到各种专业学会崛起冲击的美国科学促进会面临转型,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中国也当(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报》期刊2019-10-07)
徐桂林,郭辉[9](2019)在《“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的儿童科学传播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科学传播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微信公众平台带来了科学传播的新景象。然而,作为科学传播的一个分支,儿童科学传播却乱象丛生,基于微信平台的儿童科学传播实践仍方兴未艾。本文试图从传播过程模式的视角出发,以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订阅用户和外部环境五个关键要素形成分析框架,以微信公众号——"象爸象妈"为研究对象,总结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儿童科学传播的一些具有推广借鉴意义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基于积极提升儿童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微信平台儿童科学传播影响力的初衷,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0期)
熊任焯[10](2019)在《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端的崛起,近年来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的传播主体数量和受众群都呈现出扩大趋势。文章着眼于微博平台的聚合传播模式,站在符号学的角度,以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基础,对微博平台上科学传播的"编码"和"解码"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明确编码过程中的编码者并分析其编码意图和编码策略,细分微博平台上科学传播的独特编码层次;另一方面,阐释受众的解码机制,以强调受众的解码反馈在优化科学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8期)
科学传播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赤橙黄绿青蓝紫,最美是那一抹金黄,因为它是丰收的颜色。金色的九月,天津科学技术馆职工彭尧收获了全国首张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证书。回忆起9月11日那天,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社科联等五部门在天津科学技术馆联合为她颁发证书的情景,彭尧依然心情激动:"我在9月5日接到单位组织人事部的通知后,与天津市人才考评中心相关负责人联系,填写了职称证书信息采集电子表、转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审批表,并上报相关部门认定和审批,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传播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董兰标.科学传播专家团走进安徽机电技师学院开展地震科普巡讲[J].职业.2019
[2].闫贵福.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诞生记[J].求贤.2019
[3].魏铭.科学传播视角下电视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9
[4].侯蓉英.国外科学传播与科普产业研究[J].青年.2019
[5].王祺炜.探析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J].传媒论坛.2019
[6].赵立敏,骆菁菁.商业广告中的科学传播偏差及其规避策略[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9
[7].陈思睿.科技期刊参与科学传播的理论构想与实现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9
[8].贾鹤鹏.科学传播,中国做对了什么?[N].北京科技报.2019
[9].徐桂林,郭辉.“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的儿童科学传播策略分析[J].今传媒.2019
[10].熊任焯.微博平台科学传播的“编码”与“解码”[J].科技传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