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固定术论文-黄诗桥,王波,王站成,王尚任,张鲁东

睾丸固定术论文-黄诗桥,王波,王站成,王尚任,张鲁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睾丸固定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股沟针式切口,经阴囊单切口术,隐睾,微创手术

睾丸固定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诗桥,王波,王站成,王尚任,张鲁东[1](2019)在《腹股沟针式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临床效果观察(附38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腹股沟针式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儿童腹股沟区可触及隐睾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股沟针式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区可触及隐睾的患儿38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睾丸发育情况。结果:38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6.2±5.1)min出血量均<5ml,术后住院时间(3±1)d,术中睾丸均无张力下降至阴囊内,伤口愈合良好,阴囊无血肿形成,术后3、6个月分别复查睾丸超声,未见睾丸萎缩,无睾丸回缩,无鞘膜积液及疝发生,术后腹股沟区瘢痕可达到肉眼无瘢痕状态。结论:腹股沟针式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儿童腹股沟区可触及隐睾,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利于高位结扎鞘状突,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切口微小美观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马亚贞,李索林,薛文勇,齐进春,王文博[2](2019)在《2种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效果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叁孔腹腔镜(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TLO)与改良单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crotal orchidopexy,LATO)治疗小儿隐睾症的效果,分析2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 83例隐睾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TLO组(28例)和LATO组(55例),记录隐睾位置、侧别、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LO组双侧隐睾数多于L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睾丸均成功完成引降,未见术中大出血、精索损伤、膀胱损伤等并发症。2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O组气腹时间明显短于TL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O组双侧隐睾手术时间少于L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睾丸位置是否可触及、是否合并腹股沟疝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仅TLO组发生睾丸萎缩1例,2组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O手术气腹时间明显短于TLO,TLO手术更常用于治疗双侧隐睾,2种术式一样安全有效。对于腹腔内高位隐睾,一期手术引降困难时,可考虑分期手术避免睾丸萎缩。(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牛志尚,郝春生,白东升,叶辉,邱颖[3](2019)在《经脐单一切口与传统叁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和传统叁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隐睾患儿240例,随机分为单一切口腹腔镜组(单一切口组)及传统叁孔腹腔镜组(传统叁孔组),每组120例。单一切口组于脐上缘到脐下缘做纵切口长1.5~2.0 cm,直视下插入1个5 mm Trocar并固定,在切口的下极、左右两侧分别置入2个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游离精索输精管并于阴囊固定睾丸;传统叁孔组分别取脐部、脐两侧锁骨中线处切口,置入5 mm Trocar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1个月进行瘢痕评分。结果全部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单一切口组瘢痕评分(4.6±0.8)高于传统叁孔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在手术时间[(41.4±5.7)minvs.(38.7±5.4)min,P=0.131]、术后住院时间[(1.1±0.3)d vs.(1.2±0.5)d,P=0.302]、术中失血量[(4.3±1.1)ml vs.(4.0±0.9)ml,P=0.797]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个月,均无切口感染,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结论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安全、有效,且术后腹壁瘢痕隐蔽,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黄冬,官堂明,马晓鹂,厉婷,王燕[4](2018)在《儿童睾丸固定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止血药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固定术围手术期患儿止血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138例儿童睾丸固定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止血药物组(用药组)与未预防使用止血药物组(对照组)相关临床资料及结局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用药组预防使用止血药的合理性。结果:围手术期止血药使用率为44.9%。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止血药使用不合理率为51.6%;其中,用药时间过长为35.5%,初次用药时机不合理率为11.3%,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为4.8%。结论:本院儿童睾丸固定术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初次用药时机不当和单次用药剂量过大等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8年02期)

曹顺顺,胡杨杨,南存金[5](2017)在《睾丸固定术对隐睾患儿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抑制素B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侧隐睾固定术前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NHB)的变化。方法:选取单侧隐睾患儿58例行隐睾下降固定术(隐睾组),健康男性同龄儿童32例为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测量两组儿童阴茎长度、阴茎周径及隐睾侧睾丸体积,检测血清AMH及INHB水平。结果:隐睾组术前血清AMH(102.80±17.35)ng/ml、INHB(70.24±5.73)pg/ml与对照组血清AMH(108.76±13.64)ng/ml、INHB(77.72±5.94)pg/ml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睾组术后6个月血清AMH(109.76±17.25)ng/ml、INHB(75.76±5.94)pg/ml与对照组血清AMH(108.03±14.13)ng/ml、INHB(77.63±5.99)pg/ml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隐睾组术前阴茎长度(2.05±0.23)cm、阴茎周径(3.91±0.23)cm、隐睾侧睾丸体积(0.45±0.02)ml与对照组阴茎长度(2.11±0.22)cm、周径(3.99±0.20)cm、睾丸体积(0.46±0.02)ml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隐睾组术后6个月阴茎长度(2.09±0.23)cm、阴茎周径(4.00±0.25)cm、隐睾侧睾丸体积(0.45±0.02)ml与对照组阴茎长度(2.16±0.22)cm、周径(3.98±0.19)cm、睾丸体积(0.45±0.02)ml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隐睾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血清AMH分别为(102.80±17.35、109.76±17.25)ng/ml、INHB分别为(70.24±5.73、75.76±5.94)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H和INHB可用于评价睾丸固定术疗效,睾丸固定术能减少隐睾对睾丸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张永婷[6](2017)在《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辅助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阴囊入路、常规叁孔腹腔镜和经脐单部位叁通道腹腔镜辅助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叁种不同术式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叁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叁种腹腔镜入路辅助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的临床疗效,为腹腔镜辅助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手术辅助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的270例病例资料,分别实施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阴囊入路睾丸固定术75例(单孔组)、常规叁孔腹腔镜辅助睾丸固定术111例(叁孔组)和经脐单部位叁通道腹腔镜辅助睾丸固定术84例(单部位组)。对叁组不同腹腔镜辅助手术入路睾丸固定术的手术时间、CO2气腹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副损伤、术中高碳酸血症、切口疼痛、切口感染、阴囊血肿)、术后并发症(睾丸萎缩、睾丸回缩、睾丸恶变、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年龄、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围手术期并发症与远期并发症叁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腹股沟型隐睾症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睾丸固定术。各组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亦无中转腹股沟开放手术者。1手术时间1.1单侧隐睾症手术时间:单孔组手术时间(46.12±5.52)min明显短于叁孔组(59.71±8.32)min和单部位组(67.30±8.02)min(P<0.01),而叁孔组短于单部位组(P<0.01)。1.2双侧隐睾症手术时间:单孔组手术时间(61.25±5.28)min明显短于叁孔组(77.39±6.19)min和单部位组(85.00±3.40)min(P<0.01),而叁孔组短于单部位组(P<0.01)。1.3单侧隐睾症合并对侧鞘突未闭手术时间:单孔组手术时间(51.29±5.27)min明显短于叁孔组(68.23±7.06)min和单部位组(75.71±7.88)min(P<0.01),叁孔组和单部位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2 CO2气腹时间2.1单侧隐睾症气腹时间:单孔组气腹时间(12.63±1.66)min明显短于叁孔组(27.36±4.96)min和单部位组(31.63±7.87)min(P<0.01),而叁孔组短于单部位组(P<0.01)。2.2双侧隐睾症气腹时间:单孔组气腹时间(19.00±1.05)min明显短于叁孔组(39.78±5.10)min和单部位组(50.00±3.40)min(P<0.01),而叁孔组短于单部位组(P<0.01)。2.3单侧隐睾症合并对侧鞘突未闭气腹时间:单孔组气腹时间(16.71±1.38)min明显短于叁孔组(35.00±4.08)min和单部位组(42.14±4.94)min(P<0.05),而叁孔组和单部位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术中出血量:3.1单侧隐睾症术中出血量:单孔组出血量(1.41±0.50)ml小于叁孔组(3.35±1.30)ml,叁孔组出血量小于单部位组(4.57±1.42)ml(P<0.01)。3.2双侧隐睾症术中出血量:单部位组出血量(6.14±1.51)ml大于叁孔组(4.87±1.20)ml,叁孔组出血量大于单孔(2.25±0.46)ml(P<0.01)。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叁组病人术后均依据快速康复外科原则于术后6~12小时饮水,无不适后逐渐恢复饮食,未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胃肠功能恢复顺利,无明显差别,无需进行统计学比较。5术后住院天数:叁孔组术后住院天数(4.27±1.70)d,单部位组术后住院天数(4.10±1.49)d,单孔组术后住院天数(4.12±1.09)d,叁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副损伤、高碳酸血症、切口疼痛、切口感染、阴囊血肿)比较:叁孔组切口疼痛2例,占1.80%;单部位组切口疼痛7例、高碳酸血症1例,占9.52%,切口疼痛发生率8.33%;单孔组阴囊血肿1例,占1.33%,均于对症处理后缓解并治愈。单部位组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较叁孔组和单孔组高(P<0.05)。7术后并发症(睾丸萎缩、睾丸回缩、睾丸恶变、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叁组均未见睾丸萎缩,未发现睾丸恶变病例,无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发生。叁孔组睾丸回缩2例,占1.80%,单部位组睾丸回缩1例,占1.20%,单孔组睾丸回缩1例,占1.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腹腔镜入路辅助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操作可行、安全有效。经脐单部位叁通道入路由于器械碰撞“筷子效应”费时费力,没有微创优势;单孔腹腔镜经阴囊入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较少出血量、更加微创、美容效果更佳,可作为腹股沟型隐睾症腹腔镜手术的优选入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马立东,李春雷,张娟,周福金[7](2016)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方法 100例小儿腹腔型隐睾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睾丸回缩、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效果更佳,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27期)

毕建朋,杨艳芳,李骥,李梁斌,樊宏杰[8](2016)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高位隐睾患儿采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例患儿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后自行消失,Ⅱ期术后所有患儿睾丸均达正常位置,无睾丸回缩,1例出现睾丸萎缩,其余睾丸血供良好、睾丸体积明显增大。结论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12期)

曹会玲,王玉玲[9](2015)在《小儿隐睾症睾丸固定术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隐睾症睾丸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随机90例隐睾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参照所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平均住院日、费用、出院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隐睾症睾丸固定术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唐静,吴文波,段智峰,饶品德,熊春凤[10](2014)在《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滑动性隐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Bianchi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滑动性隐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3例诊断为滑动性隐睾的患儿行Bianchi睾丸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行Bianchi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手术时间30-40min,术后2-3d出院,术后3、6个月来院随访,睾丸位于阴囊中下部,位置满意外观好,无睾丸萎缩及睾丸回缩病例。结论对于不合并同侧腹股沟斜疝的小儿滑动性隐睾采用Bianchi术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睾丸位置满意阴囊外观好,疗效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4年08期)

睾丸固定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叁孔腹腔镜(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TLO)与改良单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crotal orchidopexy,LATO)治疗小儿隐睾症的效果,分析2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 83例隐睾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TLO组(28例)和LATO组(55例),记录隐睾位置、侧别、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LO组双侧隐睾数多于L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睾丸均成功完成引降,未见术中大出血、精索损伤、膀胱损伤等并发症。2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O组气腹时间明显短于TL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O组双侧隐睾手术时间少于LA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睾丸位置是否可触及、是否合并腹股沟疝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仅TLO组发生睾丸萎缩1例,2组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TO手术气腹时间明显短于TLO,TLO手术更常用于治疗双侧隐睾,2种术式一样安全有效。对于腹腔内高位隐睾,一期手术引降困难时,可考虑分期手术避免睾丸萎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睾丸固定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诗桥,王波,王站成,王尚任,张鲁东.腹股沟针式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临床效果观察(附38例报道)[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2].马亚贞,李索林,薛文勇,齐进春,王文博.2种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效果对比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3].牛志尚,郝春生,白东升,叶辉,邱颖.经脐单一切口与传统叁孔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的对比研究[J].北京医学.2019

[4].黄冬,官堂明,马晓鹂,厉婷,王燕.儿童睾丸固定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止血药物分析[J].中国药师.2018

[5].曹顺顺,胡杨杨,南存金.睾丸固定术对隐睾患儿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抑制素B的影响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7

[6].张永婷.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辅助睾丸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症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7].马立东,李春雷,张娟,周福金.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

[8].毕建朋,杨艳芳,李骥,李梁斌,樊宏杰.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J].中国实用医药.2016

[9].曹会玲,王玉玲.小儿隐睾症睾丸固定术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

[10].唐静,吴文波,段智峰,饶品德,熊春凤.阴囊单切口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滑动性隐睾[J].江西医药.2014

标签:;  ;  ;  ;  

睾丸固定术论文-黄诗桥,王波,王站成,王尚任,张鲁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