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丽(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
摘要: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经营过程分成一系列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量间接计算出产品的成,把成本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产品”层次深入到“作业”层次,实现了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持续深化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
0引言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比传统的以“产品”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的深化了,是企业管理上一个重大的革命性变革。这种管理革命对管理会计提出了以作业为核心计算成本的客观要求,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作业成本法(ABC),在国外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内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公司也在推广。
1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要解决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重点要解决费用的正确归集和合理分配问题。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的依据,从而大大扩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成本信息,更好地满足了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它和传统成本计算方式不同,从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促使有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在作业界定时,将企业组织形式、生产过程、生产制造单元紧密联系起来,确定各种作业及活动的成本动因,按不同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间接费用,可较准确计算各种产品成本;较准确确定各部门及作业的目标成本,使其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利用现代成本管理和控制理论对各作业所发生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直接控制;动态地进行作业分析和作业管理,使成本管理责任制得以真正的落实;分析各作业的经济性,判断各自的附加价值,实现对成本在计划、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控制;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计划及决策的科学依据。
2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技巧
2.1合理划分作业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初次建立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的企业,选用较少种类典型作业比较合适,通常20-30种即可。随着企业信息公技术配套的成熟,作业成本法实施逐渐深入,可以适当地增加作业的种类。
2.2准确构筑作业链网。作业链的级数即为作业链的长度。在成本计算时,从作业链网中的一级作业开始,首先计算一级作业的作业成本及一级作业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一级作业的作业成本及产品成本计算实际是分步成本计算的第一步骤成本计算。一级作业的成本计算完成后根据作业计算链网计算二级作业成本及产品成本,以此类推就可以计算最终产品成本。
2.3选用恰当的方法分配资源费用到各个作业。将资源费用分配给作业的方法有三种:直接分配、估计分配和人为分配。直接分配法是按客观、真实的尺度来对资源进行计量。但工作量大,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在对成本真实性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后两种方法分配成本。
3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前景
作业成本计算的意义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会计计算,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是只是作业管理的第一步,实际上作业成本法的最持久的好处,是使管理者知道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是关键作业,哪些是一般作业;从而尽可能减少不增值作业,抓住关键作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
3.1作业成本法同预算管理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成本和实际作业及产品的成本进行构成分析、差异分析,既可以进行传统的预算分析,又可以找出各个作业点上的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费用。
3.2引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成本的精细管理和深度控制。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建立多个“作业点”,加深成本管理的细化程度,便于成本分析可控制。建立“作业链”,使成本管理突破以往局限于一个个“点”的层次上的落后管理方式,实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使“资源消耗链”与“成本形成链”都清晰地得以反映,为实现过程控制提供有力的工具。根据分步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能够按实际生产流程准确地计算各个作业生产的产品、半产品的成本,并按其实际成本向下一流程结转,建立各个作业之间的物流转换关系,即各个作业的投入、产出及其去向,建立生产方案的作业链。通过定义装置的父子关系,得到每个装置的所有紧前工序(装置)和紧后工序(装置),从而建立相应的作业链。在计算成本时,根据分步作业成本核算原理,按作业链的关系,从前向后依次核算各个作业的成本和各个作业产出的产品及半产品成本。
3.3应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软件,为精细核算“作业”和“产品”成本提供新型的工具。应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软件,根据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采用适合实际生产情况的逐步结转的分步作业成本法,计算准确,明确反映出各种产品的成本及其产品成本与生产方案的关系;实现作业及其产品成本的还原,可详细分析成本的构成,比较各种产品成本在成本项目上的差别;反映不同作业链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准确地计算各个装置的成本、各个装置及生产的生产成本及其产品的还原成本,为成本分析、控制及生产经营决策奠定基础。根据作业成本核算、管理理论及企业生产方式特点,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利用作业成本及分步法成本核算原理,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分步计算各个作业(装置)的作业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源及作业动因将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主要作业生产的产品中,计算不同产品在不同作业后的产品成本,再根据作业动因将其它未参与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成品中,得到各类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4建立作业成本计划和预测系统,为企业生产方案的优化和多方案的对比选择提供依据。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作业成本系统建立的各种作业、半成品、产成品的实际作业及产品成本数据库,形成企业的作业及产品标准定额。在作业成本计划的集成上,根据成本性态分析的结果,确定各个作业费用用要素可控成本的比例,计算出各个作业的可控总成本、可控要素的单位成本和非可控成本,作为考核的数据。
3.5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分析数据。根据成本分析和控制的目标和方法,自动集成生产计划、计划统计、实际成本计算、计划成本计算等系统的数据,快速、准确的进行成本的分析,直观的给出分析的图表,可以对不同生产方案的成本、利润进行测算和比较,为生产方案决策提供依据,形成系统的成本分析和控制软件。作业成本分析与控制旨在分析实际成本的构成及其与计划成本的对比,进行差异分析。包括: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及成本项目明细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分析;作业成本中各成本项目及成本项目明细在作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分析;产品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和消耗差异分析;作业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和消耗差异分析;作业中心的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和下滑差异分析。
同时,在成本分析过程中通过对价、量、消耗的因素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对成本发生情况进行认真剖析,从而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消耗差异是从传统的两因素分析中单独分离处理的一种因素分析,是集中体现装置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水平之间的差异,是体现管理差异的一种分析数据,这项指标的出现对于改善管理、降低消耗、控制成本、提供效益作用十分明显。
尽管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较之以前由了较大的改进和深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如何利用好这一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上台阶,是个持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在关键的成本动因的确定和选择方面,还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