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边缘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生活化,文化景观,城市边缘地区,蟾蜍山聚落
城市边缘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梁宏飞,罗璨[1](2019)在《城市边缘地区共生活化策略研究——以台北蟾蜍山聚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台北蟾蜍山传统聚落面临着建筑闲置老旧、人口凋零、文化衰退、生态环境脆弱和产业缺乏等多种现实问题,亟需创新策略促进发展。如何全方位延续聚落的生态、社会、经济和空间特色并振兴地区经济,以实现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是蟾蜍山聚落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蟾蜍山聚落更新为例,系统阐述在公共组织推动下,多元主体协作构造聚落文化景观、强化地区生态文化特质、创造性使用闲置空间和培育可持续地区产业等手法,解读其"共生活化"的整体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大陆城市边缘区更新中发展理念、文化传承和空间品质提升叁个层面的实践路径。(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赵博,禄百慧,刘瑞刚,朱天,赵粲[2](2019)在《从割裂走向融合——以福州上街地区为例的城市边缘区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中心区的各类要素不断向城市外围拓展。城市边缘区成为大规模城市扩张过程中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上一阶段发展中的城市边缘区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自身的提升改造和转型发展成为必然。本文从空间的角度入手,研究福州城市边缘区——上街地区的发展历程及新形势下的战略定位,提出通过"叁提一补,联动融合"的核心策略,解决其现状四大割裂问题,引领片区实现提升发展,旨在为同类地区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王春慧,晏涛[3](2019)在《大城市边缘型高铁站地区概念规划编制探索——以温州南站地区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已逐渐进入高速铁路网络化时代,嵌入到高铁网络并拥有多条线路的大城市其空间发展必然受到高铁站点的较大牵引与带动。本文以温州南站为例,梳理边缘型车站特点,提出高铁地区发展目标与产业选择应客观认识高铁站点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城市能级与经济特点。交通集散应形成公共交通主导的优先级布局模式,土地供给结构借力城市中心区,并控制纯商业商务用地,增加混合弹性的用地,空间形态上形成圈层加点轴的生长秩序。(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余雪[4](2019)在《城市边缘水敏感地区生态修护探索——以盐城市大丰区斗龙港生态组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边缘水敏感地区由于发展缺乏监管,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和污染无序排放,造成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笔者从水系格局、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护等方面提出地区生态修护的措施。同时提出不仅关注水域和两侧陆域空间的生态修护,更需要实现城乡建设空间与生态空间协调共生,构建城市价值与绿色价值耦合的发展框架,实现水与城市发展互动双赢。(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朱子龙,高传龙,江一凡[5](2019)在《“城市双修”语境下的城市边缘区步行系统规划——以宁波市蛟川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是实践"城市双修"的一种方式,本文探讨了步行系统的内容、特征及实施路径,以宁波蛟川地区为例,基于城市建设、居民出行和步行系统的现状特征,从步行分区、步行通廊、步行道路叁个维度着手,给出相应的修补策略。(本文来源于《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06-13)
谢梦珠[6](2019)在《城市边缘地区村落劳作模式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原本单纯以农业种植为生的农民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生计策略,进入新的行业。许多村落的劳作模式发生变迁。本文选取了河南中部的河村作为个案,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乡村民众如何在农业之外寻找新的生计方式。个别村民的生计选择又是如何被大多数村民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村落劳作模式类型。通过对劳作模式变迁进行研究,分析河村村民的知识体系、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他们当下的基本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本文共分为七部分内容。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相关的研究综述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河村的村落概况以及传统的农业劳作,呈现了村民在农业劳作时所具有的身体经验。第二章展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一种新型劳作模式在河村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废旧金属回收加工行业的兴起、发展以及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的调整转型。第叁章介绍了村民们在从事废旧金属回收与加工行业时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废旧金属加工的工艺技术、村民在工厂工作时的角色分工,以及在这种劳作模式影响下家庭从业结构的变化。第四章分析了废品回收与加工行业兴起后,河村村民日常生活的变化,主要从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网络叁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五章分析了从事废旧金属回收与加工业后,村民之间产生的竞争与合作,以及这种“离土不离乡”的生计模式对于整个村落共同体产生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河村劳作模式的变迁展示了当下农村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劳作模式的变化体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村落社会发生的变迁,并且村落劳作模式会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村落共同体都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田健,黄晶涛,曾穗平[7](2019)在《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重构——以铜陵东湖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出现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双重破坏的问题,研究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生态空间活化、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目标,提出以自然生态要素识别与敏感度分析、人文生态发展需求分析为基础,以自然与人文生态安全格局分区建构、复合生态空间耦合下的功能化发展指引为核心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重构方法框架,并结合铜陵城市边缘区——东湖地区规划建设展开理论应用与实践探索,为重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2期)
张国栋[8](2019)在《城市边缘地区小城镇建设投资环境问题研究(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建设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建设投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小城镇建设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投资环境与小城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随着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大投资环境影响房地产业的大力发展,住宅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小城镇人口向城市发展、拉动小城镇经济增长、改善小城镇面貌、增加小城镇的就业岗位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04期)
沈海琴[9](2018)在《城市边缘城乡混杂地区的创新发展——以汕头市潮南区陈沙大道双创走廊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新创业不断向城市边缘及中小型城市溢出的趋势下,城乡边缘地区成为承载创新创业的重要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边缘地区拥有的潜在优势和发展困境进行梳理,并针对创新创业的企业需求和人才需求,提出城市边缘地区创新生态链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提升,即:通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多元创新空间的提供、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城市边缘地区通过创新创业要素的植入改变现状的混杂面貌。最后以汕头陈沙大道为例,系统论述了城市边缘地区创新发展的产业策略、创新空间组织和供给策略,人才吸引策略,为城市边缘地区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8-11-24)
黄园园,杨晗[10](2018)在《大城市边缘地区医疗设施供需平衡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东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居民对公共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经济条件所限,医疗资源在地域上分配不平衡导致城市边缘地区居民无法享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利,因此需要对该类地区医疗设施布局现状进行研究。文章尝试将空间可达性分析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相结合来评价医疗供给能力,采用熵权法从多个方面评价社区的医疗需求。结果表明部分具有较高需求的偏远地区缺少医院。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应更多考虑改善大城市边缘地区就医条件,提升城市医疗设施分布的公平性。(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期刊2018-11-24)
城市边缘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中心区的各类要素不断向城市外围拓展。城市边缘区成为大规模城市扩张过程中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上一阶段发展中的城市边缘区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自身的提升改造和转型发展成为必然。本文从空间的角度入手,研究福州城市边缘区——上街地区的发展历程及新形势下的战略定位,提出通过"叁提一补,联动融合"的核心策略,解决其现状四大割裂问题,引领片区实现提升发展,旨在为同类地区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边缘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宏飞,罗璨.城市边缘地区共生活化策略研究——以台北蟾蜍山聚落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2].赵博,禄百慧,刘瑞刚,朱天,赵粲.从割裂走向融合——以福州上街地区为例的城市边缘区改造提升策略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3].王春慧,晏涛.大城市边缘型高铁站地区概念规划编制探索——以温州南站地区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9
[4].余雪.城市边缘水敏感地区生态修护探索——以盐城市大丰区斗龙港生态组团为例[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5].朱子龙,高传龙,江一凡.“城市双修”语境下的城市边缘区步行系统规划——以宁波市蛟川地区为例[C].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上).2019
[6].谢梦珠.城市边缘地区村落劳作模式的变迁[D].山东大学.2019
[7].田健,黄晶涛,曾穗平.基于复合生态平衡的城市边缘区生态安全格局重构——以铜陵东湖地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9
[8].张国栋.城市边缘地区小城镇建设投资环境问题研究(一)[J].中国市场.2019
[9].沈海琴.城市边缘城乡混杂地区的创新发展——以汕头市潮南区陈沙大道双创走廊规划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8
[10].黄园园,杨晗.大城市边缘地区医疗设施供需平衡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