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尔凯郭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卡夫卡,业余作家,人类困境,出身贫寒
基尔凯郭尔论文文献综述
曾艳兵[1](2007)在《卡夫卡与基尔凯郭尔》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学者伯尔特·那格尔指出:“基尔凯郭尔对卡夫卡有一个向心力,这是无可争议的,卡夫卡本人也曾多次说过这样的话。”1913年8月21日,卡夫卡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得到了基尔凯郭尔的《法官之书》。正像我所预料的那样,虽然,他的情况同我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07-02-07)
张曙望[2](2006)在《《雨王汉德森》:一部宣扬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现代寓言》一文中研究指出《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作品中评论最少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生活意义最丰富的一部小说。本文通过在哲学层面上对其人物形象、小说结构和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存在主义的哲学内涵,证明《雨王汉德森》是一部宣扬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现代寓言,也是其“丰富生活意义”之所在。 《雨王汉德森》是一部直接以宣扬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存在主义命题为主题的存在主义作品。作者借汉德森这一“人生真谛的荒谬探索者”形象,一方面充分揭示了“丰裕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另一方面又生动表现了人类对现实和诚爱的永恒追求。他在美国和非洲的叁段生活经历实际象征了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叁种生活方式或阶段。汉德森在美国生活富裕,但却时时感到死亡的威胁,这是及时行乐的美学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焦虑不安。非洲阿纳维人遵循固定的道德准则“格伦—多—莫拉尼”,趋善避恶,承担旱灾的责任,这种理性的生活与伦理的生活方式相吻合;理性的生活也是痛苦的生活。瓦利利部落国王达孚相信以德报怨,让打击止于自身,他实践的实为以博爱为特征的宗教的生活方式。汉德森对达孚的选择显示了贝娄对人生第叁阶段的偏爱,认为宗教的人生选择才是现代人走出困境的最终出路。而这也正是存在主义先驱、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基尔凯郭尔宗教存在主义的基本内容。小说实为基尔凯郭尔宗教存在主义的形象载体。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正文部分先简述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贝娄的吸引,为下文从宗教存在主义角度解读《雨王汉德森》提供哲学思路;后从叁方面诠释小说的“丰富生活意义”,以揭示其宗教存在主义的深刻内涵。 首先,笔者联系小说的创作背景,解读汉德森这一形象的广泛代表性和典型性,揭示小说“丰富生活意义”的首要来源。汉德森在美国生活富裕却不幸福,集中代表了西方50年代“丰裕社会”中精神苦闷的人们:他家族中与政界、外交界及东方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之具备世界公民的特点。 其次,对照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中人生叁阶段的特点,逐一分析小说叁(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6-04-01)
高爱华[3](1993)在《情感意志的复苏——浅析“存在主义之父”基尔凯郭尔的哲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在十九世纪中叶的丹麦宗教思想家基尔凯郭尔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基氏哲学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揭示其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及人生观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着重探讨它对存在主义哲学所产生的影响,旨在揭露二者反动的主观唯心主义精神实质,批判存在主义在“人”的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以利于更好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来源于《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期刊1993年01期)
钱广华[4](1986)在《基尔凯郭尔的有神论存在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最初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27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的发表,可以作为存在主义哲学正式形成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存在主义很快地传播到欧美各国,产生了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六十年代达到了它的发展的顶峰,但是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存在主义之所以在西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有(本文来源于《外国哲学(第8辑)》期刊1986-11-01)
基尔凯郭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作品中评论最少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生活意义最丰富的一部小说。本文通过在哲学层面上对其人物形象、小说结构和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存在主义的哲学内涵,证明《雨王汉德森》是一部宣扬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现代寓言,也是其“丰富生活意义”之所在。 《雨王汉德森》是一部直接以宣扬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存在主义命题为主题的存在主义作品。作者借汉德森这一“人生真谛的荒谬探索者”形象,一方面充分揭示了“丰裕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另一方面又生动表现了人类对现实和诚爱的永恒追求。他在美国和非洲的叁段生活经历实际象征了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叁种生活方式或阶段。汉德森在美国生活富裕,但却时时感到死亡的威胁,这是及时行乐的美学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焦虑不安。非洲阿纳维人遵循固定的道德准则“格伦—多—莫拉尼”,趋善避恶,承担旱灾的责任,这种理性的生活与伦理的生活方式相吻合;理性的生活也是痛苦的生活。瓦利利部落国王达孚相信以德报怨,让打击止于自身,他实践的实为以博爱为特征的宗教的生活方式。汉德森对达孚的选择显示了贝娄对人生第叁阶段的偏爱,认为宗教的人生选择才是现代人走出困境的最终出路。而这也正是存在主义先驱、丹麦哲学家、神学家基尔凯郭尔宗教存在主义的基本内容。小说实为基尔凯郭尔宗教存在主义的形象载体。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正文部分先简述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贝娄的吸引,为下文从宗教存在主义角度解读《雨王汉德森》提供哲学思路;后从叁方面诠释小说的“丰富生活意义”,以揭示其宗教存在主义的深刻内涵。 首先,笔者联系小说的创作背景,解读汉德森这一形象的广泛代表性和典型性,揭示小说“丰富生活意义”的首要来源。汉德森在美国生活富裕却不幸福,集中代表了西方50年代“丰裕社会”中精神苦闷的人们:他家族中与政界、外交界及东方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之具备世界公民的特点。 其次,对照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中人生叁阶段的特点,逐一分析小说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尔凯郭尔论文参考文献
[1].曾艳兵.卡夫卡与基尔凯郭尔[N].中华读书报.2007
[2].张曙望.《雨王汉德森》:一部宣扬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现代寓言[D].安徽大学.2006
[3].高爱华.情感意志的复苏——浅析“存在主义之父”基尔凯郭尔的哲学理论[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3
[4].钱广华.基尔凯郭尔的有神论存在主义[C].外国哲学(第8辑).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