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报人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报人作家,传奇杂剧,戏曲史意义
报人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姚大怀[1](2019)在《近代报人作家的传奇杂剧创作及其戏曲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与报刊、文化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报人作家引领了清末民初传奇杂剧的创作方向,为传奇杂剧的持续中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终究未能抵挡政治的激烈转型与新文化运动的强烈冲击,渐渐无力继续引领传奇杂剧的发展。由于文人的职业共识与卖文为生的生存境遇,报人剧作的主题建构明显与政治时事、文化市场密切相关,呈现出清晰的政治意识与市场意识。在延续清末传奇杂剧的兴盛局面并收获艺术经验的同时,报人作家也在思想、艺术以及文体形式上暴露出明显的硬伤,从根本上透支了传奇杂剧的生命。无论是艺术经验,还是艺术教训,均是近代报人作家戏曲史意义的体现,而且对当下的戏曲而言,也颇具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蒋婷[2](2018)在《听“90后老报人”作家秦绿枝聊养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更是本地着名的散文家、杂文家、评论家,他就是上海百姓熟悉的"老报人"——秦绿枝先生。秦老原名吴承惠,1926年出生。秦老曾先后在《大报》《亦报》和《新民报》等报刊工作。秦老擅长散文、杂文、随笔的写作。他的文章往往有感而发,文风平易近人、(本文来源于《祝您健康》期刊2018年12期)
刘宝珍[3](2018)在《陈学昭作家报人身份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学昭具有"作家报人"双重身份,一生留下叁十叁种、四百多万字的作品和译着。本文以陈学昭在家庭、上海、法国、延安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为切入点,论证陈学昭对自我"作家报人"双重身份的建构。(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罗紫鹏[4](2017)在《从科举到新式学堂到报人作家——以卢天白、尤墨君为例看民初文学的“通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派"文学全面兴起之前,"旧派"通俗文学曾一度成为清末民初文坛的"市场主流"。"旧派"文坛最大限度地接纳了转型中的近代知识分子,为大部分失去举业的"士人"提供了暂时的出路与"表达途径",其中也包括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的"预备"留学人士,如卢天白和尤墨君等。他们没有像"留学生"那样成为了"新派",也没有凭借在新式学堂的教育而增进"创作力",反而和大多数普通的知识分子一样靠着"旧学"根底谋得了"撰稿者"的身份,并与庞大的"旧式文人"撰稿群体一起促成了"旧派"文学的兴盛,"塑造"了民初文学的"通俗化"倾向。(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7年05期)
韩诚[5](2017)在《文学视角下报人作家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之际,伴随着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梁启超、李伯元、张恨水等知名报人作家。凭借其双重身份,报人作家将社会新闻转化为文学素材,在文学创作中追求新闻自由,通过作品留存社会史料。在谴责小说传统下,报人作家的写作批评多于颂扬,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代矛盾,通过文学作品影响普通读者,在办报和写作过程中追求改造社会的理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蒋冬英,阙本旭[6](2017)在《南洋潮籍文学作家及报人陈鍊清作品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新马华文文坛上,潮籍华侨陈鍊清是一位杰出的文艺副刊编辑和作家,他在推进南洋色彩的文艺与新兴文学的工作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做出了卓着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7年06期)
陈一军,林然[7](2016)在《“报人”身份与近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以梁启超、茅盾、张恨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茅盾和张恨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报人"身份和经历的影响是这叁位作家小说创作的共同特点。它以富于层次性的方式显示了近现代中国的重要文化特性,并从特定方面彰显了中国近现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从与报刊关系角度看文学创作,还可以促使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进入大视域并有效回归到创作现场。(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宋玮,任培[8](2012)在《论“报人作家”张恨水自觉的平民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张恨水平民意识形成的原因1.家庭变故的影响。张恨水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他有过幸福的童年,自幼酷爱读书,也做过留学的梦。但是十七岁那年父亲的突然亡故,不仅打破了他的留学梦,还把家庭的重担交给了还未成年的他,使他早早走上了求生之路。生活的困顿使他深刻了解了平民的生活状(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2年06期)
张科[9](2012)在《鲜花美酒送君行——忆念老报人、作家徐开垒》一文中研究指出离龙年的春节还有叁天,着名老报人、浙籍作家徐开垒离我们而去。前一晚他因身体不适被送到上海瑞金医院,昏迷后再也没有醒过来。九十高龄的老人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他是我熟悉的长者。此时此刻,他那清癯的面庞、满头的白发、儒雅的神态,连同那一本本的着作清晰地浮现在(本文来源于《文化交流》期刊2012年03期)
方朔[10](2012)在《作家萧军的报人生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共20卷的《萧军全集》正式出版。萧军的代表作《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过去的年代》、《吴越春秋史话》等数百万字的小说、戏剧、散文、回忆录及近千首诗词,将永载中华文学史册。萧军是位作家,也曾是(本文来源于《文史春秋》期刊2012年01期)
报人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他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更是本地着名的散文家、杂文家、评论家,他就是上海百姓熟悉的"老报人"——秦绿枝先生。秦老原名吴承惠,1926年出生。秦老曾先后在《大报》《亦报》和《新民报》等报刊工作。秦老擅长散文、杂文、随笔的写作。他的文章往往有感而发,文风平易近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报人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姚大怀.近代报人作家的传奇杂剧创作及其戏曲史意义[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蒋婷.听“90后老报人”作家秦绿枝聊养生[J].祝您健康.2018
[3].刘宝珍.陈学昭作家报人身份建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罗紫鹏.从科举到新式学堂到报人作家——以卢天白、尤墨君为例看民初文学的“通俗化”[J].北方论丛.2017
[5].韩诚.文学视角下报人作家写作[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蒋冬英,阙本旭.南洋潮籍文学作家及报人陈鍊清作品概述[J].兰台世界.2017
[7].陈一军,林然.“报人”身份与近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以梁启超、茅盾、张恨水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宋玮,任培.论“报人作家”张恨水自觉的平民意识[J].长城.2012
[9].张科.鲜花美酒送君行——忆念老报人、作家徐开垒[J].文化交流.2012
[10].方朔.作家萧军的报人生涯[J].文史春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