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现代最为重要且最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因其施工简单、养护便利及行车舒适等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中。基于此,本文以社会调查为依据,理论试验为手段,并结合笔者自身所学与相关文献的学习,就我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规范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以防泛油、推移与裂缝等早期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参考性,盼为行业间形成技术交流。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意识对我国现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发展与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现阶段最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与社会,已成为现代交通从事者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主要技术内容有:①针对工程项目的气候、材料、进度、经验特点,详细规定对于承包商人员素质、施工机具、施工组织和监理工程师检测能力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要求;②对于现行规范标准或设计文件中存在的未及时修改的条款内容与差错不足、特殊要求、执行国外技术标准的工作内容等,应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规定:③规定施工过程的中间校验制度(如基层校验、路面各结构层校验等)与程序,确定关键工序(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段铺筑等)的质量控制标准;④关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改进的原则规定;⑤与施工质量挂钩的支付条件、支付标准或奖励条件、奖励标准及其实施细则。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合料配置混合料运输混合料碾压质量自检、验收开放交通

2.2技术要点

2.2.1材料准备

(1)沥青。沥青的各项指标均需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的规定,并保证试验频率满足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沥青延度、软化点及针入度每日进行1~2次检查,为确保面层质量,沥青中掺配AST-3型抗剥落剂(沥青用量的0.3%)。

(2)粗集料。粗集料要求其内径≥4.75mm,可用材料有钢渣、破碎砾石及碎石等,其中以破碎砾石与碎石最为常用,粗集料须符合清洁干燥、表面粗糙等基本特征。

(3)细集料。细集料为内径小于4.75m的材料,可用材料有石屑、人工砂及天然砂等,细集料要求材质坚硬、清洁干燥及无风化。

(4)填料。填料为粒径小于0.075的材料,其与沥青混合所成的胶浆为形成沥青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一般由石灰岩、岩浆岩等强基性岩石磨粉而成,填料需满足清洁干燥、无杂质与团粒等技术要求。

2.2.2混合料拌合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是在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制场进行的,在拌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时间、拌制温度以及拌制比例。拌和时沥青的拌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之间,矿料的拌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75~190℃之间,而混合料的拌制温度则以155~170℃为好。沥青混凝土拌制场地产量一般控制在240t/h以上。

2.2.3混合料摊铺

摊铺作业的实施,摊铺速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混合料拌合速度、设备配置及摊铺厚度与宽度而定,首次摊铺时,其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2~6m间缓慢匀速前进,做到摊铺均匀,一次成型。摊铺任务的实施需人工配合机械协同作业,通过人工的找补与铲除,消除机械摊铺缺陷,以此达到提高整体摊铺质量的目的。摊铺高程控制所用钢丝宜为直径小于6mm的扭绕式钢丝,并确保其拉力不得小于800N,控制钢丝的设置,按每5m布置支架,结合摊铺方向,前一摊铺机钢丝架设在左侧,后一摊铺机钢丝架设在右侧,并在摊铺机上安装横坡控制仪,后一摊铺机紧跟前一摊铺机实施摊铺作业,其右侧高程以钢丝为准,左侧则走“雪橇”式的以前一摊铺机摊铺好的层面为标准,这样连续协同作业,直至混合料摊铺完成。

2.2.4混合料碾压

碾压分为初压、复压与终压三个过程,初压以钢轮与轮胎组合式压路机为主要压实机具,压实过程中可开启振动,完成后需检查路面平整度。碾压过程中如若出现油面推移现象,需停止碾压并待路面温度稍降后再次实施碾压;复压主要以密实油层结构为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控制好路面温度,一般宜在120~130℃之间。复压过程的实施应与初压保持一致,碾压不得少于6遍,所用碾压机具有组合式压路机、双轮压路机与胎式压路机三种选择;作为路面碾压的最后一道工序,终压实施的目的在于消除轮迹与油面缺陷,提高路面整体平整度。复压温度一般不得低于90℃,采用静力双轮压路机碾压2~3遍。

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措施

3.1合理设计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时,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半刚性基层,而是应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路面结构组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如经济、环境、气候与地理),采用合理的交通组合方式。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级配碎石柔性基层适合交通量不大且重载交通很少的地区;低剂量稳定碎石基层和半刚性基层(需在基层与面层间设置级配碎石柔性排水层)适合交通量大但重载交通较少的地区;半刚性基层掺入适量的土工材料,不仅可以改善结构层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对其受力特征起到加强作用,因此比较适合交通量大且重载交通较多地区。

3.2采用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的特点:①拥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和高温稳定性,对裂缝的出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②增强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和路面抗水损坏能力,提高道路使用寿命;③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SBS、SBR、PE、EVA等4种改性剂的改性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证明,SBS在高、低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和感温性等方面都有突出优点。PE仅在高温稳定性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效果。EVA的高温稳定性不如PE,但低温性能较PE要稍好一些,但均不如SBS。

另外,大量试验与实践证明,评价SBS改性沥青综合性能时,在试验手段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方面,如果只是单纯的套用普通基质沥青的一些试验方法或技术指标来衡量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那么就不能完全体现出它的优良特性与社会价值,甚至出现指标假相问题,对此需要格外注意。

3.3提高施工质量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包括“美观、经济、适用、安全”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现如今,国家对于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技术的发展现状远远不能适应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基层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一协调”、“两管理”、“三控制”工作,对建设各方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进行制约,确保工程以优质的品质完成质量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实施为一项精细复杂的任务,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本文通过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以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角度入手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加以控制,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以此提高公路工程的服务水平与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杨金阁.有关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7):158.

[2]刘娟.浅谈关于沥青路面养护及病害治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5,(09):207.

标签:;  ;  ;  

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