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型村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评价体系,规划研究
旅游型村庄论文文献综述
王柳[1](2019)在《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发展评价与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村庄不同于平原村庄,环境独特且发展滞后。而在当前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发展被放到国家战略的优先位置,鼓励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十分热门。进行合理的村庄规划是科学进行农村建设的前提工作,其中探寻村庄的发展潜力十分重要。文中的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发展评价体系,是从山地村庄和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出发,通过筛选相关影响因子,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当地数据资料来解决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发展短板的确定难题,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并提高规划和发展策略的精准性。这些都体现出本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山地村庄及生态旅游等相关概念,并小结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乡村系统发展理论等内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概况,还讨论了现行有关规范对于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发展评价的适用性。在因地制宜、特殊与基本共存以及简化易行的原则上,选取“环境——经济——社会”来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筛选出18个参评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完成权重赋值。选取了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优化后将用于评估实践。评价结果分级定为四级: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合理发展阶段、永续发展阶段。最终构建好了一套适用于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为了促进桅杆村的规划建设并验证本次研究拟定的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运用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完善绵阳市平武县平通镇桅杆村的规划研究,包括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及空间统筹、产业结构、道路交通、聚居地建设等规划内容。同时桅杆村村庄发展研究的结果也对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的评价体系作出一系列的反馈,从而有助于在后续研究过程中,逐渐完善相关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慈萱,刘波[2](2019)在《“景区——村庄”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型乡村振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贯彻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开展铜川建设工作,铜川市政府将黄堡东塬片区作为重点示范片区进行规划创建,建立文化体验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使其成为王益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加大文化产业培育力度,构筑孟姜女文化旅游品牌,以完善旅游产业,以期实现全域旅游。(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2期)
邓若璇[3](2018)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南宁市近郊区旅游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见“叁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如今,我国乡村正面临着凋敝、衰落的客观事实,过去城乡要素往往是单方面的由乡村向城市流动,而当下中国城乡关系处于由对立转向融合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之下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战略导向下研究村庄规划建设的新要求具有现实意义。现今旅游型村庄开发建设逐渐向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转型,大城市近郊区村庄由于区位优势其开发主体多元化的现象更为突出,而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村庄建设,从这一点来说,旅游型村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耦合的,因此文章以旅游型村庄规划的多元行为决策主体的社会调查作为规划研究方法切入,从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城市近郊区旅游型村庄的规划策略。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专家学者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及研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应从新的城乡发展关系进行理解,村庄规划建设应鼓励市场化运作、多元行为决策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等结论。再通过对比我国乡村建设政策、各省发布的乡村振兴规划文件、城乡之间流动要素等不同维度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实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庄规划的影响主要作用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上;通过研究大城市近郊区旅游型村庄的特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并从产业、生活、生态叁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城市近郊区旅游型村庄的规划设计策略。接着以美丽南方旅游区乐洲村为例,运用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分析南宁市近郊区旅游型村庄在规划过程中多行为决策主体在产业、生活、生态叁个方面的诉求,从而分析叁方作用下对村庄规划设计的影响,最后落实于乐洲村空间规划设计之中。(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2-01)
邓若璇,王红原,卢一沙[4](2018)在《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谈旅游型村庄的乡村振兴——以南宁市美丽南方乐洲十六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时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乡村规划及建设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当前学者的解读及研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在于提升乡村经济、空间、人文的综合价值。从当前中国乡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占比持续增加,这就意味着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市场需求对规划的作用力。因此,文本选取了南宁市美丽南方乐洲十六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社会调查方法深入研究南宁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并尝试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对乐洲十六队进行规划设计。规划研究中发现,在空间规划中应尽可能保留村庄的乡土性及原真性,延续传统村落的文脉,同时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及差异化设计,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因地制宜实现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期刊2018-11-24)
张田田[5](2018)在《美好乡村建设与旅游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设美好乡村的开始提出,致力于解决农村问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发形成旅游型村庄景观,成为现代美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之一。但由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协调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规划设计策略是研究过程的重点。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讨论美好乡村建设内涵和村庄景观的构成,其次阐述旅游型村庄景观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旅游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17期)
孙璁[6](2018)在《南京旅游型村庄绿化乡土特色的表达——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掘南京旅游型村庄绿化乡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的思想指导下,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为例,对旅游型村庄绿化乡土特质的表达展开了研究,分析了旅游型村庄绿化建设中树种的选择应用和配置状况,总结了旅游型村庄建设中绿化树种选择及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对南京市旅游型村庄绿化过程中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庭院绿地等绿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绿化植物群落构建优化模式。(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伏六明[7](2018)在《张谷英村建设旅游型村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促进我国乡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选择。村庄文化旅游的开发是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重要转型方式,张谷英村有着古老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打造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示范性魅力村庄。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等一系列商业活动,这不仅能缩小乡村与城市差距,还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带动当地的农村居民快速过上小康生活。张谷英村乡村旅游发展较好,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文章针对其如何建设旅游示范性村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05期)
于健,刘畅[8](2016)在《旅游型村庄规划策略初探——借鉴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营造是以居民参与为手段,通过对社区环境进行改善,以恢复和提高社区活力和品质而开展一系列持续的活动,旨在促进社区永续发展。在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指导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旅游型村庄在农村社区中具有代表性,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建设成效不如预期,其规划策略亟待优化。本文通过对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和发展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台湾社区营造的方法和实施策略,针对我国旅游型村庄的特点和现状问题,提出了规划设计、村民参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模式四个方面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期刊2016-09-24)
曹泽昊[9](2016)在《新时期下文化旅游型村庄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甘南州临潭县红堡子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下对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在规划编制的思路上应该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维续文化""环境宜人""设施齐备"等六方面进行统筹性分析思考。以村庄产业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作为两大抓手,以旅游业结合农业形成产业联动作为村庄产业规划的落脚点,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功能结构、文化资源保护、景观风貌保护等内容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核心,全方位地对文化旅游型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6年09期)
卢震,赵秀玲,潘春燕,陈绪冬[10](2016)在《可持续运营导向的休闲旅游型村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休闲旅游型村庄建设的总体状况与存在问题,从可持续运营的角度出发,提出休闲旅游型村庄规划应跳出传统规划重资源、重空间的模式,更多地关注市场的需求与投资的需求,整合市场、投资和空间,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内容。同时,以南京市四园村为例,从乡村空间价值的发现与规划利用、乡村休闲产品的打造及可实施的建设预控指导方面展开实证研究,以期构建政企共建、城乡共融、持续共生的休闲旅游型村庄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6年09期)
旅游型村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贯彻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开展铜川建设工作,铜川市政府将黄堡东塬片区作为重点示范片区进行规划创建,建立文化体验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使其成为王益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加大文化产业培育力度,构筑孟姜女文化旅游品牌,以完善旅游产业,以期实现全域旅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型村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柳.山地生态旅游型村庄发展评价与规划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2].刘慈萱,刘波.“景区——村庄”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型乡村振兴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3].邓若璇.乡村振兴战略下南宁市近郊区旅游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18
[4].邓若璇,王红原,卢一沙.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谈旅游型村庄的乡村振兴——以南宁市美丽南方乐洲十六队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8
[5].张田田.美好乡村建设与旅游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8
[6].孙璁.南京旅游型村庄绿化乡土特色的表达——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8
[7].伏六明.张谷英村建设旅游型村庄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8
[8].于健,刘畅.旅游型村庄规划策略初探——借鉴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经验[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2016
[9].曹泽昊.新时期下文化旅游型村庄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甘南州临潭县红堡子社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
[10].卢震,赵秀玲,潘春燕,陈绪冬.可持续运营导向的休闲旅游型村庄设计[J].规划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