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心功能分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情绪
临床心功能分级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春[1](2019)在《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与情绪相关性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与情绪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103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围,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心力衰竭患者情绪评分与胃肠道症状相关性。结果腹胀、排气增加以及恶心呕吐为发生率最高的胃肠道症状,心功能Ⅱ级患者排气增加、腹胀、腹鸣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最高,心功能Ⅲ级患者腹胀、排便不尽、恶心、呕吐、排便增加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最高。心功能Ⅳ级患者排气增加、恶心呕吐以及排便不尽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最高。心功能Ⅲ级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高于心功能Ⅱ级及Ⅳ级患者(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情绪评分及胃肠道症状评分具有最高的相关性(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情绪评分及胃肠道症状评分相关性次之(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情绪评分及胃肠道症状评分相关性最低(P<0.05)。结论Ⅲ级患者胃肠道症状最为严重且临床发生率最高,心功能Ⅱ级患者情绪与胃肠道症状具有密切关联。(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9年20期)
孙荣亮,杨茜,强亚平,李宁,栾红[2](2019)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s-CRP、HCY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DCM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成A(Ⅱ级)、B(Ⅲ级)、C(IV级)3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hs-CRP、HCY水平,并对实验组的hs-CRP、HCY、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HCY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与LVEF呈负相关性(r=-0.43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性(r=0.368,P<0.05);血清HCY与LVEF呈负相关性(r=-0.388,P<0.05),与LVEDD呈正相关性(r=0.321,P<0.05);而血清hs-CRP与HCY无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HCY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有相关性,二者可作为DCM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金花,言克莉,刘扣英,张昕童[3](2019)在《静脉输液港功能分级评估与干预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护士通过评估将输液港功能进行分级,便于临床区分输液港的不同功能状态,对输液港功能异常者采用障碍分级处理方法恢复输液港功能。[方法]选取携带输液港的412例恶性肿瘤病人,通过输液港功能分级评估表评估输液港功能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级,功能异常者及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412例携带输液港病人观察2 853例次,29例次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异常,护理人员按照功能障碍采用分级护理干预后输液港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输液港功能分级评估可以帮助护士使用统一的术语描述导管功能,标准化的导管功能评估能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结果。(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任訾娟,徐飞,徐健,郭娟[4](2019)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级46例;患者均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对比各组检测结果,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叁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CO、CI、LVSWI、LCWI、SV、SI、VI、SVR、SVRI、TFC、STR)均有差异(P<0. 05)。CO、CI、LVSWI、SV、SI、VI、SVR、SVRI、STR均与NYHA心功能分级中等相关; LCWI、TFC与NYHA心功能分级低等相关。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明确相关。(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克俭[5](2019)在《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诊断及心功能分级评估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分级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将其分为3组。1组19例迟缓受损期。2组20例假性正常化充盈期。3组17例限制性充盈期。同时选取心功能正常者(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临床无心力衰竭表现,超声检查正常者)28例为对照组。入院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同1天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和E峰/A峰值。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组E/A与血浆NT-proBNP呈负相关,且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级数增高而升高,NT-proBNP在各级心功能分组间差异显着(P<0.01)。结论明确了NT-proBNP水平与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明确了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客观意义。为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方面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1期)
周宁[6](2019)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的AMI患者血清hs-cTnT、Mb及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b)、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近年来商丘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AMI患者与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25例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12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s-cTnT、Mb与NT-proBNP的水平进行检测,然后比较对其进行检测的结果,同时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其血清hs-cTnT、Mb及NT-proBNP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Mb、NT-proBNP与hs-cTnT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 <0.05。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患者其血清Mb、NT-proBNP与hs-cTnT的水平均高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和Ⅲ级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其血清Mb、NT-proBNP与hs-cTnT的水平均高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P <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Mb、NT-proBNP与hs-cTnT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此病患者上述叁项指标的水平可随着其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测AMI患者血清Mb、NT-proBNP的hs-cTnT水平来评估其心功能。(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8期)
李庆波,刘少玲,黄寒,马贵周,王文亮[7](20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临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量化心功能积分的相关性,了解不良心理状态对ACS患者临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对55例住院AC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同时选择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行对比分析,应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和HAMD、社会支持问卷(SSRS)测定AC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症程度,筛查及评估抑郁严重程度,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患病后患者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比较ACS患者抑郁症的程度分级、社会支持不同级别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心功能分级高的ACS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ACS患者缺乏社会支持(P<0.05)。结论心理因素是ACS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严重程度影响ACS临床心功能分级,对ACS患者进行健康心理干预、改善个体心理状态水平,可以改善ACS的临床心功能。(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刘世梅,胡琰,杜景柏,滕云,周德莲[8](2018)在《以心功能分级为依据的中医分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以心功能分级为依据的中医分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心功能分级为辨证论治基础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总有效率,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83.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LVEF治疗后升高(P<0. 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NT-proBNP浓度2组治疗后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 05),结论:以心功能分级为依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8年09期)
丁一芳[9](2018)在《血清sST2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探究其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危险分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和海军后勤学院医院心内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59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设为CHF组,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该组分为Ⅱ级(54例)、Ⅲ级(137例)、Ⅳ级(168例)叁个亚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入住我院的非CHF患者110例并设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于入院第二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其可溶性ST2、BNP、NT-pro BNP、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肌酐(Cr)与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电子血压计测定患者清晨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其他心血管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CHF组于出院后接受随访一年以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状况,其中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和因心衰再入院。若CHF组患者于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随即分入心血管事件组并终止随访;若CHF组患者于出院后1年时尚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则分入无心血管事件组。探究入院时血清可溶性ST2与CHF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院时血清可溶性ST2对C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1.入院时CHF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ST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CHF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ST2的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3.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CHF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患者的BNP、NT-pro BNP水平、LVEDD值均呈显着正相关,与LVEF呈显着负相关;4.入院时CHF组患者血清可溶性ST2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无相关性(P>0.05);5.协方差分析数据显示,在不同的心功能等级下,s ST2水平有差异,但交互作用显示P>0.05,说明年龄、BMI以及肾功能与心功能水平间不存在交互作用;6.随访结束时,心血管事件组s ST2、BNP、NT-pro BNP、LVEDD、LVEF水平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采用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心功能分级、血清s ST2水平、NT-pro BNP以及BNP水平等5个因素为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ROC曲线分析发现s ST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NT-pro 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此外,s ST2与BNP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09,s ST2与NT-pro BNP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23。当s ST2浓度为45.6 ng/ml时,达到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78.9,特异度=90.4)。结论:(1)血清sST2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新型生化标志物。(2)血清可溶性ST2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新型生化标志物。(3)血清可溶性ST2水平有助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帮助。(4)血清可溶性ST2的检测不受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肾功能等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陈莹[10](2018)在《心肌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优化心功能分级及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心肌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优化心功能分级及预测心力衰竭预后临床意义的研究,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223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 Assoc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Ⅳ级4组,比较各组血清指标对优化心功能分级及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效果。结果 4组患者之间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浓度由(14.33±7.63)ng/m L增加到(58.69±35.64)ng/mL,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由(12.96±5.02)ng/mL增加到(18.23±7.69)ng/mL,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有较强的相关性(r=0.356,P<0.001);sST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有较强的负相关性(r=-0.341,P<0.001)。sST2对心力衰竭预后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6%、98.4%,半乳糖凝集素-3对心力衰竭预后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7.8%、65.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测心力衰竭预后。(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临床心功能分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2例DCM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成A(Ⅱ级)、B(Ⅲ级)、C(IV级)3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hs-CRP、HCY水平,并对实验组的hs-CRP、HCY、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HCY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与LVEF呈负相关性(r=-0.43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性(r=0.368,P<0.05);血清HCY与LVEF呈负相关性(r=-0.388,P<0.05),与LVEDD呈正相关性(r=0.321,P<0.05);而血清hs-CRP与HCY无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HCY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有相关性,二者可作为DCM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心功能分级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春.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与情绪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
[2].孙荣亮,杨茜,强亚平,李宁,栾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s-CRP、HCY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19
[3].李金花,言克莉,刘扣英,张昕童.静脉输液港功能分级评估与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9
[4].任訾娟,徐飞,徐健,郭娟.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5].刘克俭.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诊断及心功能分级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周宁.不同心功能分级的AMI患者血清hs-cTnT、Mb及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9
[7].李庆波,刘少玲,黄寒,马贵周,王文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临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
[8].刘世梅,胡琰,杜景柏,滕云,周德莲.以心功能分级为依据的中医分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8
[9].丁一芳.血清sST2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临床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8
[10].陈莹.心肌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优化心功能分级及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