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医循证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王曦[1](2019)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实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围术期接受中医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实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围术期接受中医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19年5月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就诊的拟行PVP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入中医循证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引流,骨折愈合以及住院的时间,并讨论患者临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实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围术期接受中医循证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依从性。(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张洪亮[2](2019)在《PVP及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行椎体强化手术的情况,其中61例行改良的PVP治疗,53例行PKP治疗,从骨密度和年龄等基线学数据去分析确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对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1年做随访,详实记录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记录疗效、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伤椎Cobb角、骨水泥渗漏和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且患者均耐受手术,114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两组术后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之间术前、术后及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术式在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均有效;但两组之间术后及随访的椎体高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且两组之间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PKP可能更有优势。在骨水泥渗漏方面,PVP组出现10例,PKP组有6例,未出现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χ2=0.605,P=0.437,表明两组之间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P组有1人出现邻近椎体骨折,PKP组有7人,χ2-4.719,P=0.041,两组之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P可能会减少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的发生。[结论]对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改良的PVP和PKP在治疗效果上均有效。改良的PVP可能作为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强化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上经济实惠,其适合基层医院和经济困难的患者。(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11-28)
梁志平[3](2019)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6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分为保守治疗组121例及PVP组139例,保守治疗组患者给予卧床休息、口服钙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PVP组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疼痛情况,以及椎体前缘、椎体后缘、椎体后凸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周PVP组VAS评分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椎体后缘及椎体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VP组椎体前缘、椎体后缘均高于保守治疗组,椎体后凸角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椎体畸形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梁承伟,许乐洋,范永前[4](2019)在《叁种骨水泥灌注椎体增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种骨水泥灌注方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次灌注组、直接灌注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40例。比较叁组患者VAS和ODI评分,行影像检查,测量Cobb's角,记录骨水泥块的类型以及伤椎再骨折情况。[结果]叁组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叁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随时间推移进一步降低,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分次灌注组VAS和ODI评分最低,显着低于直接灌注组和球囊扩张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分次灌注组以混合型为主,直接灌注组以团块型和混合型为主,球囊扩张组以团块型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分次灌注组Cobb角最小,显着小于直接灌注组和球囊扩张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分次灌注组未发生伤椎再骨折,而直接灌注组有3例,球囊扩张组有1例发生伤椎再骨折,其骨水泥形态类型均为团块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次灌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发生伤椎再骨折的风险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刘富强,郝佩佩,徐海乔,陈锐,李伟雄[5](2019)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侧及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1),但两组术后VAS、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的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雪峰,刘辉,丁少成[6](2019)在《骨水泥分布模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临床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骨水泥分布模式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11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根据术后腰椎X线正位片将骨水泥分布模式分为叁组。比较叁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伤椎前高比,伤椎前高比恢复率,术前及术后Cobb’s角,Cobb’s角矫正角度,骨水泥体积,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1周(活动时,休息时)、术后1个月(活动时,休息时)的腰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周、1个月的腰背部功能。结果组Ⅲ患者年龄(64.67±8.47)岁高于组Ⅰ患者(67.24±9.14)岁及组Ⅱ患者(72.67±9.68)岁(P<0.05)。组Ⅱ患者(0.13±0.11)及组Ⅲ患者(0.11±0.11)伤椎前高比恢复比高于组Ⅰ患者(0.05±0.08)(P<0.05)。组Ⅲ患者Cobb’s矫正角度(3.55±3.24)°均高于组Ⅰ患者(2.32±2.42)°及组Ⅱ患者(1.82±2.47)°(P均<0.05)。组Ⅲ患者骨水泥体积(7.86±2.24) ml均高于组Ⅰ患者(4.45±1.37) ml及组Ⅱ患者(5.52±2.12) ml (P<0.05)。组Ⅲ患者骨水泥渗漏例数均高于组Ⅰ及组Ⅱ患者(P<0.05)。组Ⅲ患者(3.30±1.35,2.18±1.08)及组Ⅱ患者(3.45±1.85,2.15±1.04)术后1周(活动时,休息时) VAS评分均低于组Ⅰ患者(4.51±1.68,3.21±1.15)(P<0.05)。结论 PKP术后骨水泥分布越广泛,术后伤椎前高比恢复率、Cobb’s矫正角度改善更为满意并且可以早期缓解腰背部疼痛。但是,骨水泥分布越广可能增加骨水泥量及骨水泥渗漏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肖飞,郑国庆,危中生,徐海波[7](2019)在《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因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76例,其中男22例,女154例,平均年龄(77.2±6.95)岁,按手术方式分成PVP组(102例)及PKP组(7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术前以及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前拍摄胸/腰椎正侧位评估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天、3个月、6个月拍摄胸/腰椎正侧位评估骨水泥渗漏情况、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邻近椎体骨折以及伤椎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为(35.64±8.75)min,术中透视次数为(6.90±0.84)次,住院费用(2.45±0.30)万元;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cobb角分别为(:20.28±3.82)°、(12.44±1.74)°、(12.56±1.79)°、(12.61±1.80)°,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8.05±1.45)mm、(22.51±1.66)mm、(22.49±1.70)mm、(22.19±1.69)mm。PKP组:手术时间为(46.11±10.37)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1.58±1.58)次,住院费用(3.73±0.31)万元;术前、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cobb角分别为:(20.39±3.36)°、(9.99±1.49)°、(10.01±1.41)°、(10.12±1.42)°,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7.73±1.39)mm、(27.64±1.74)mm、(27.28±1.77)mm、(27.54±1.65)mm。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术后cobb角的矫正、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6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以及伤椎再骨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一定程度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且价格便宜。对于椎体高度丢失严重、后凸畸形明显的患者,可考虑采用PKP治疗。(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卢炜[8](2019)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天ODI评分(25.39±4.19)分、治疗后7天ODI评分(16.38±1.22)分、治疗后14天ODI评分(11.19±0.72)分、治疗后3天VAS评分(2.19±0.54)分、治疗后7天VAS评分(1.13±0.13)分、治疗后14天VAS评分(0.53±0.08)分、Cobb角(37.14±3.62)°、后缘高度(23.86±4.19)mm、中线高度(14.88±2.44)mm、前缘高度(14.53±1.98)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耿昕[9](2019)在《椎体成形术结合益肾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结合益肾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7例,两组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加用益肾补骨汤治疗。结果: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骨密度、生活质量各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益肾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较好,能够缓解疼痛,促进患处愈合和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黎一兵,高文杰,杨小卫,王晓东,张新亮[10](2019)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对椎体成形手术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进而分析非轴性疼痛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6-12—2017-06采用PVP或PK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根据疼痛部位分为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以及术后1 d、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轴性疼痛组23例,非轴性疼痛组38例(臀部疼痛13例,肋间疼痛9例,腹部疼痛9例,束带状疼痛7例),非轴性疼痛发生率为62.3%。61例均获得至少1个月随访。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轴性疼痛组术后1 d疼痛VAS评分高于轴性疼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缓解此种疼痛,但与轴性疼痛患者比较,其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效果较差,术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行椎体强化手术的情况,其中61例行改良的PVP治疗,53例行PKP治疗,从骨密度和年龄等基线学数据去分析确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对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1年做随访,详实记录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记录疗效、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伤椎Cobb角、骨水泥渗漏和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且患者均耐受手术,114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两组术后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之间术前、术后及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均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术式在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均有效;但两组之间术后及随访的椎体高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且两组之间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PKP可能更有优势。在骨水泥渗漏方面,PVP组出现10例,PKP组有6例,未出现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χ2=0.605,P=0.437,表明两组之间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P组有1人出现邻近椎体骨折,PKP组有7人,χ2-4.719,P=0.041,两组之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P可能会减少邻近节段椎体骨折的发生。[结论]对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改良的PVP和PKP在治疗效果上均有效。改良的PVP可能作为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强化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上经济实惠,其适合基层医院和经济困难的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王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实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围术期接受中医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张洪亮.PVP及PKP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梁志平.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
[4].梁承伟,许乐洋,范永前.叁种骨水泥灌注椎体增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5].刘富强,郝佩佩,徐海乔,陈锐,李伟雄.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
[6].王雪峰,刘辉,丁少成.骨水泥分布模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7].肖飞,郑国庆,危中生,徐海波.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9
[8].卢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9
[9].耿昕.椎体成形术结合益肾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10].黎一兵,高文杰,杨小卫,王晓东,张新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对椎体成形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标签: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医循证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