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均衡者论文-黄亚雯

东北亚均衡者论文-黄亚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亚均衡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势,东北亚,韩国,均衡外交

东北亚均衡者论文文献综述

黄亚雯[1](2017)在《冷战后韩国东北亚均衡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在东北亚地区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战略价值,其外交政策也是亚太研究的热点。韩国的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完全依附美国,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的缓和给韩国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韩国也顺势走上了均衡外交的道路,从卢泰愚时期的北方外交,到卢武铉时期的均衡者外交,韩国的均衡外交越来越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韩国在后冷战时期放弃一边倒的外交,转而推行均衡外交?卢泰愚至卢武铉时期的韩国均衡外交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何种作用?对中韩关系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了解释上述问题,本文以均势理论为研究基础,基于均势理论在后冷战时期对小国外交战略逐渐增强的影响力,阐述了均势理论对小国外交战略的塑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析韩国均衡外交形成动因的叁个分析变量。分别是(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均衡外交的根本目的;(2)民族观念:历史地缘因素形成的民族观念是均衡外交的文化动机;(3)国际环境:大国斗而不破是均衡外交的环境基础。本文就以此作为研究韩国均衡外交的基本分析框架。根据上述分析框架,笔者认为,韩国在后冷战时期转而实行均衡外交的原因有叁个方面。第一、韩国作为地缘政治边缘地带的小国,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压力,为了缓和国家脆弱性,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是均衡外交的根本目的。第二、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使韩国民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平衡大国权势的外交智慧,近代以来韩国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二战结束又使韩国臣服于美国的权势之下,这种历史记忆激发了韩国对大国的矛盾心态,韩国的迅速崛起刺激了民族主义情绪,民众渴望韩国成为经济繁荣、外交独立、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国,这些都为均衡外交提供了文化动机。第叁、大国关系的斗而不破,冷战的结束使东北亚地区格局出现转变,两极格局变成了四强并立,大国在东北亚地区尤其是朝鲜半岛存在各种利益矛盾,近年来在东北亚地区中美二元对立格局也逐渐形成,这都给韩国推行均衡外交提供了现实环境的基础。韩国的均衡外交给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它提升了韩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推动了中韩关系的持续改善,促进了东北亚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近些年来均衡外交也面临着巨大困境,中韩关系结构性矛盾凸显,朝核与萨德使东北亚陷入安全两难,韩国均衡外交逐渐中止,这对均衡外交及中韩关系的进步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3-15)

郭锐,孙天宇[2](2016)在《东北亚均衡者:韩国的区域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近年来韩国亚太地区外交的"风生水起",韩国版的"亚太均衡"战略逐渐浮出水面。这一战略源于韩国对地缘政治格局、国家综合实力、核心利益诉求等方面的认知调整,集中反映了韩国的亚太观及区域战略选择。这其中,对"中等国家"身份的再确认,成为推动韩国"亚太观"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或者说,韩国的"亚太观"主要是受制于"中等国家"的身份定位。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计划、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等,表明了韩国在地区范围、合作领域、制度建构等层面对"中等国家"身份的再确认,以期实现韩国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政治"主导"、经济"中心"、安全"自主"的新的战略转向。(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6年10期)

张红秋[3](2009)在《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到卢武铉“东北亚均衡者论”——以李泳禧先生为中介》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正式提出"东北亚均衡者论"的外交政策。这并非仅仅是卢武铉及其幕僚的一个构想,而是深植于韩国左翼思想传统之中、把左翼阵营所长期追求的国家民族独立自主之梦想付诸于实践的一次努力。卢武铉被右翼阵营讥讽为李泳禧的"忠实弟子",其"东北亚均衡者论"的外交思想也受到李泳禧的影响。通过李泳禧这一中介,卢武铉的"东北亚均衡者论"不仅与韩国左翼思想传统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中国的毛泽东时代以及毛泽东思想产生关联。(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09年02期)

罗旭婷[4](2008)在《卢武铉政府“东北亚均衡者”论和韩美同盟的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探讨韩美同盟中集体认同的变化以及韩美同盟的走向,并从国家身份认同的理论角度探讨卢武铉政府的“东北亚均衡者”论,分析其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估。本文的研究目的有四个,第一,探讨韩美同盟中集体认同的变化;第二,分析国际社会对韩国国家身份认同变化的影响;第叁,分析卢武铉政府提出“东北亚均衡者”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效用进行评估;第四,分析两种认同的变化对韩美同盟关系的影响,并分析韩美同盟的未来走向。集体认同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在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因此经常处于不稳定的变化当中。集体认同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和“同质性”叁个变量。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韩国则需要前者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扶持,两国结成同盟,当时的韩美面临着共同的“共产主义威胁”。冷战结束后,韩国发展成一个民主国家,韩美同盟的共同威胁消失,韩国并且在经济上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因此韩美同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国家身份认同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国际社会相关联,具有变化性的特征,国家身份认同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国家身份认同会发生不同;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其身份认同也不同。韩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处于东北亚各大国战略利益的“前哨”,长期以来,韩国都是美国忠实的追随者。冷战结束后,韩国和东北亚各国都保持着稳定的良好关系,先后和中国、俄罗斯建交,建立了全面发展的韩中关系以及建设性的韩俄关系。与日本方面,虽然在主权领土完整、历史问题等方面矛盾突出,但对于发展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影响并不大。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韩国国内力量的壮大,韩国逐渐意识到改变其国家身份认同的必要性。卢武铉政府适时地提出了“东北亚均衡者”论,其目的是要在东北亚谋求发挥平衡作用。然而,从消极面来看,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尚未建立,朝核问题犹存、南北朝鲜分裂、中日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大国的霸权竞争,东北亚地区仍不稳定。为了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韩国必须平衡大国之间的关系,对稳定东北亚地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显然所起作用不大。军事同盟一直是韩美同盟关系中的重点,但由于双方在战略上的变化,这种军事同盟关系开始变得脆弱。美国大规模调整了驻韩美军的规模,并将其驻地南撤;其次,日美同盟日益加强,引起了韩国的担心。但面对不稳定的东北亚地区、悬而未决的朝核问题以及相对落后的本国军事实力,韩国仍需要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国也需要韩国这个东北亚的“战略前哨”,虽然韩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盟的合作范围,但其限制的空间不大。韩美同盟将仍然存在,双方将在合作、竞争、协调、分歧的状态下,经历由主从到平等的变化调整。(本文来源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期刊2008-03-01)

车在福[5](2007)在《论中日关系与卢武铉政府的“东北亚均衡者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3月,卢武铉总统在韩国空军士官学校第53期士官毕业典礼上致辞时,首次提出韩国要当东北亚地区的"均衡者"。此后,"均衡者论"引起了韩国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论。反对者认为,"均衡者论"无视强大美国的存在,损害韩美同盟利益,使韩国"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①"东北亚均衙者诊"~②在遭到贬斥后,其核心含义~③转变到"韩国大中国和(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07年01期)

李熙玉[6](2005)在《韩国的视角:韩美关系、东北亚均衡者以及六方会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东北亚秩序的性质变化东北亚虽然强调和平,但也存在着引起紧张的悖论。首先,该区域的局外者美国为了确保其在东北亚的国家利益,在强化美日同盟的同时,正在夸大其词地扩散“中国威胁论”。①尤其“9·11”事件以后,美国把反恐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美国安全(本文来源于《当代韩国》期刊2005年03期)

李敦球[7](2005)在《卢武铉:做东北亚的“均衡者”》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要做东北亚的“势力均衡者”,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韩国人认为,由于中国与日本两个大国谁也不服谁,结果都不可能在整合东北亚力量中起主导作用。而韩国可以在中日之间发挥微妙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05年11期)

陈池[8](2005)在《韩国拟充当“东北亚均衡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3月22日,韩国总统卢武铉在陆军第叁士官学校发表讲演中提出,“今后我们将在韩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进程中发挥均衡者的作用。”卢的讲话体现了韩国政府的重大外交新决策,是在急剧多变的国际格局下,谋求重新(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05-05-03)

东北亚均衡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近年来韩国亚太地区外交的"风生水起",韩国版的"亚太均衡"战略逐渐浮出水面。这一战略源于韩国对地缘政治格局、国家综合实力、核心利益诉求等方面的认知调整,集中反映了韩国的亚太观及区域战略选择。这其中,对"中等国家"身份的再确认,成为推动韩国"亚太观"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或者说,韩国的"亚太观"主要是受制于"中等国家"的身份定位。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计划、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等,表明了韩国在地区范围、合作领域、制度建构等层面对"中等国家"身份的再确认,以期实现韩国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政治"主导"、经济"中心"、安全"自主"的新的战略转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亚均衡者论文参考文献

[1].黄亚雯.冷战后韩国东北亚均衡外交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郭锐,孙天宇.东北亚均衡者:韩国的区域战略选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

[3].张红秋.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到卢武铉“东北亚均衡者论”——以李泳禧先生为中介[J].韩国研究论丛.2009

[4].罗旭婷.卢武铉政府“东北亚均衡者”论和韩美同盟的未来[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

[5].车在福.论中日关系与卢武铉政府的“东北亚均衡者政策”[J].韩国研究论丛.2007

[6].李熙玉.韩国的视角:韩美关系、东北亚均衡者以及六方会谈[J].当代韩国.2005

[7].李敦球.卢武铉:做东北亚的“均衡者”[J].世界知识.2005

[8].陈池.韩国拟充当“东北亚均衡者”[N].中国民族报.2005

标签:;  ;  ;  ;  

东北亚均衡者论文-黄亚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