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沉积旋回论文-梁定勇,伊海生,邱余波,蔡占虎

高频沉积旋回论文-梁定勇,伊海生,邱余波,蔡占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频沉积旋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ischer图解,高频沉积旋回,自然伽马测井,泉头组

高频沉积旋回论文文献综述

梁定勇,伊海生,邱余波,蔡占虎[1](2014)在《松辽盆地东岭地区泉头组高频沉积旋回的迭加型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的旋回厚度,采用Fischer图解识别高频旋回的迭加型式,试图揭示湖相沉积中GR测井曲线反映的泥质含量波动与气候旋回的关系。选择松辽盆地东岭地区顶底清楚,地层连续的SN109井泉头组测井曲线中作为实验数据,根据极值点法共识别出1166个高频沉积旋回,旋回厚度变化于0.25~2.75 m之间,旋回平均厚度为0.62 m;根据Fischer图解,估算高频旋回的平均周期为17.2 ka,中频旋回周期在86.1~103.3 ka之间,低频旋回周期在305~416 ka之间,分别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岁差周期19~24 ka,轴斜率周期85~140 ka,偏心率周期350~400 ka存在着对应关系,说明SN109井泉头组湖相沉积旋回的形成受米兰科维奇气候旋回机制的控制。(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龚大兴,伊海生,吴驰华,唐云凤[2](2011)在《南盘江盆地二迭系高频沉积旋回的测井响应及海平面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ischer图解旋回分析技术识别碳酸盐岩沉积层序、反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趋势仍然以露头剖面为对象,人工识别其中的高频沉积旋回.在地下深部,由于旋回识别技术手段的欠缺还未见应用.本文以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为研究对象,将旋回分析技术首次引入深部地层,利用一阶差分法,在南盘江盆地二迭系测井曲线中共识别出431个高频沉积旋回,旋回厚度变化于0.25 m~4.25 m之间,旋回平均厚度为1.5 m;根据费希尔图解,认为早二迭世南盘江盆地至少经历了6次叁级海平面升降变化,最大海泛期出现在栖霞组顶部茅口组底部沉积期.(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1年01期)

荣建锋[3](2009)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上、下油砂山组高频沉积旋回及成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沉积物具有信息量大、连续性好、沉积速率大、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恢复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和环境演化系列时有其他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选取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建组剖面上、下油砂山组作为研究对象,剖面完整记录了始新统—上新统沉积演化历史。论文在旋回地层学分析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下,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对上、下油砂山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米级旋回的类型,探讨了高频沉积旋回的成因机制。通过对上、下油砂山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演变特征的研究,识别出扇叁角洲、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滩坝,具有近物源、快速沉积的特征,沉积相变化频繁,并且在整体上呈现出湖水面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同时反映出气候向炎热、干旱变化的趋势。本文依据米级旋回识别划分原则,在上、下油砂山组中划分出九种米级旋回类型,建立了米级旋回结构类型和分布模式关系图谱,在剖面上识别归纳出158个高频旋回层序,利用频谱分析技术研究高频周期信息发现上、下油砂山组地层内蕴藏有大量记录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的信息,并与65Ma以来的天文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判别出3个天文旋回周期:23ka的岁差、98.6ka和123.46ka的短偏心率、400ka的长偏心率,认为高频沉积旋回的形成主要受短偏心率周期控制,可对应于层序地层学的五级旋回层序。本文通过对高频沉积旋回垂向迭置结构的研究,归纳划分出42个由长偏心率周期控制的四级旋回层序,这些旋回层序多由2~6个五级旋回层序构成,与兰科维奇旋回长、短偏心率周期平均比值1:4基本保持一致;每个四级旋回层序表现为向上湖水变浅,地层厚度自下向上由厚变薄,反映了一次完整的湖水面快速上升到缓慢下降过程。研究表明,Fischer图解可以直观的反映高频湖平面变化特征和长周期湖平面变化趋势,增加了我们对内陆封闭湖泊水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认为由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控制的气候变化是控制上、下油砂山组高频沉积旋回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王冠民,高亮,林旭梅,王志坤[4](2008)在《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高频沉积旋回对滩坝砂体的沉积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营凹陷南斜坡的沙四段地层中,常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沉积。详细观察表明,这些滩坝砂体在垂向上常发育较为对称的高频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且对滩坝砂体的沉积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高频基准面的变化与米兰柯维奇轨道气候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砂体规模的滩坝砂体在平面展布上又有着明显的对称性。这些都表明滩坝砂体主要沉积在湖平面升降转换的相对稳定期,同生断层活动产生的陡坎或隆起会有助于滩坝砂体的富集。可根据滩坝砂体的垂向沉积序列和组合方式来判断滩坝主体的分布位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任拥军,王冠民,马在平,钟建华,陈清华[5](2005)在《试论短周期幕式构造沉降对陆相断陷盆地高频沉积旋回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构造背景稳定的海相地层中,基于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的高频旋回逐渐成为进行地层精细划分、定年和探讨盆地演化的重要手段,并被逐渐尝试着应用到陆相断陷盆地中。但陆相断陷盆地为构造盆地,断裂构造理论以及大量地表、地下的构造、沉积现象都表明,在高频旋回沉积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短周期幕式构造沉降的影响,这就使得在陆相断陷盆地中应用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必须要考虑和去除这种影响。(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覃兆松[6](2001)在《赣北晚二迭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在对其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将赣北上二迭统划分为4个叁级层序,并详细地论述了各叁级层序的特征。丰城长兴组的吴家坪初期近源缓坡、早期具深切谷的近源缓坡边缘、中期台盆相间的断裂边缘、长兴期具滩礁内陆地镶边陆架等4个发展阶段,表明这种复杂多变的五级高频沉积旋回形成的根源是地壳运动造成沉积背景的不同,与秦岭-大别洋向北俯冲削减的快慢悉悉相关。根据更小级别的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研究,它们的时限与地球运动轨道的岁差和短偏心率旋回大体吻合。从而,认为控制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主导机制是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江西地质》期刊2001年01期)

蔡忠贤,蔡华,秦玉娟[7](1997)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高频沉积旋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低能和高能缓坡、具局限性内陆架盆地的镶边陆架、具蒸发性内陆架盆地的镶边陆架及断裂边缘4个阶段.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中,高频沉积旋回的类型具有明显差异,说明沉积背景控制了碳酸盐岩高频沉积旋回的复杂性、多样性.根据对第一个演化阶段高频旋回的分级配比及周期计算表明,其驱动机制应与米兰科维奇的天文轨道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1997年05期)

高频沉积旋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Fischer图解旋回分析技术识别碳酸盐岩沉积层序、反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趋势仍然以露头剖面为对象,人工识别其中的高频沉积旋回.在地下深部,由于旋回识别技术手段的欠缺还未见应用.本文以自然伽玛测井曲线为研究对象,将旋回分析技术首次引入深部地层,利用一阶差分法,在南盘江盆地二迭系测井曲线中共识别出431个高频沉积旋回,旋回厚度变化于0.25 m~4.25 m之间,旋回平均厚度为1.5 m;根据费希尔图解,认为早二迭世南盘江盆地至少经历了6次叁级海平面升降变化,最大海泛期出现在栖霞组顶部茅口组底部沉积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频沉积旋回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定勇,伊海生,邱余波,蔡占虎.松辽盆地东岭地区泉头组高频沉积旋回的迭加型式分析[J].沉积学报.2014

[2].龚大兴,伊海生,吴驰华,唐云凤.南盘江盆地二迭系高频沉积旋回的测井响应及海平面变化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

[3].荣建锋.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地区上、下油砂山组高频沉积旋回及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4].王冠民,高亮,林旭梅,王志坤.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高频沉积旋回对滩坝砂体的沉积控制作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8

[5].任拥军,王冠民,马在平,钟建华,陈清华.试论短周期幕式构造沉降对陆相断陷盆地高频沉积旋回的控制[J].沉积学报.2005

[6].覃兆松.赣北晚二迭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J].江西地质.2001

[7].蔡忠贤,蔡华,秦玉娟.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早古生代碳酸盐岩高频沉积旋回分析[J].地球科学.1997

标签:;  ;  ;  ;  

高频沉积旋回论文-梁定勇,伊海生,邱余波,蔡占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