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李美玉,穆娇,王婷婷,李伟民,张国徽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李美玉,穆娇,王婷婷,李伟民,张国徽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胶质细胞,脱髓鞘,轴索继发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玉,穆娇,王婷婷,李伟民,张国徽[1](2019)在《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规律及与轴索继发损伤的相互关系。方法 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AI损伤1d、2d、3d、7d组,每组8只。参照Marmarou方法制做DAI模型,并对大鼠的脑干部位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Olig 2)、CC-1、NG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并且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脑干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DAI大鼠损伤后3d脑干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细胞数目显着增多,一直持续至伤后7d,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呈肥大样形态学改变;DAI大鼠伤后1周内脑干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虽有所增多,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CC-1标记的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在DAI后1d即开始明显降低,且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降低。DAI大鼠脑干TUNEL标记的凋亡细胞随损伤时间延长持续增多,与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丢失成正相关。Olig2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系表达在DAI损伤后1周内各时间点均明显增高,于损伤后3d达峰值。NG2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数量于损伤后3d和7d显着增多。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示,DAI大鼠损伤呈现由髓鞘到轴索的特点,最早表现为髓鞘松解,轴索完整;且脱髓鞘会进一步促进轴索骨架崩解,最终导致轴索变性。结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对DAI损伤具有选择易感性,髓鞘脱失是轴索继发损伤的重要因素。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并伴随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探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将为进一步解释轴索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俞晓翔,沈和平,王耿焕,褚闻来,尹汉奎[2](2019)在《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常引起不良结果及认知功能障碍~([1])。文献报道,在中重度DAI患者中约65%会出现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是DAI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目前,临床上对DA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知仍不足,治疗措施有限,本次研究探索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对DA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罗伟,姚景江,张亚林[3](2019)在《多序列MRI评估脑外伤微出血及弥漫性轴索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T_1WI、T_2WI、T_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及磁敏感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脑外伤微出血及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脑外伤患者,应用3.0T MR行常规MRI、DWI及SWI序列成像,比较各序列微出血灶及DAI病灶的检出率差异,并分析病灶在这些序列上的位置分布特点、信号特征。结果联合多种序列共检出547个剪切灶及微出血灶。T_1WI检出205个病灶,T_2WI检出358个病灶,T_2FLAIR检出432个病灶,DWI检出396个病灶,SWI检出471个病灶,S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_1WI(χ~2=273.94)、T_2WI(χ~2=63.59)、T_2FLAIR(χ~2=9.648)、DWI序列(χ~2=31.27),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检出的大部分(80%)非出血性剪切灶表现为扩散受限、ADC值减低。SWI图像上微出血灶表现为条状、点状及类圆形低信号,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及深部脑白质区域,位于皮髓交界区病灶排列呈甩鞭样或串珠状,具有特征性。结论 SWI序列对脑外伤微出血的敏感性高,多种序列联合应用对脑外伤微出血和DAI各期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温剑峰,莫晔,邓磊,杨博,许国安[4](2019)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穴位针灸合并电刺激治疗在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中、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支持对症,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右正中神经穴位针灸合并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着[(10.53±3.82)分比(8.72±2.27)分,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53.3%比33.3%,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有效促进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轻残疾程度。(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涂艳,苏迅,毕芳芳[5](2019)在《1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空运后送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航空医疗救护飞机,将1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由高原环境,快速转运至内地医院,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提供快速、安全、有效地治疗。本研究以护理病例个案形式,介绍了空运后送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在空中转运的过程中护理观察监护与技术,为患者连续治疗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空运医疗后送成功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谢鹏,董鑫,汪军,江广斌,蔡守国[6](2019)在《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MRI 3种成像序列量化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灶,并建立MRI病理分级标准,评估该分级标准与病灶部位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30例经MRI和CT确诊的重度DAI患者。采用DWI、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以及SWI,对照Adams分级,建立MRI分级标准。治疗6个月后,使用扩展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估临床结果。结果:DWI可定位丘脑、基底结节及内囊病灶,SWI可定位黑质和中脑病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与出院时格拉斯哥运动评分、黑质和中脑盖、中脑顶盖和背侧脑桥出血病灶及丘脑病灶均与长期不良预后显着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30岁、中脑病灶、黑质病灶及丘脑病灶均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30岁、黑质病灶及中脑被盖病灶与DAI的不良预后相关。MRI分级标准分为4级:Ⅰ级脑半球病灶,Ⅱ级胼胝体病灶,Ⅲ级脑干病灶,Ⅳ级黑质或中脑被盖病灶),可用于DAI的长期预后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地里木拉提·阿布力孜,努尔艾合麦提江·牙力昆,木依提·阿不里米提[7](2019)在《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轻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轻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NSE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轻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2例,患者入院后监测血清NSE,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定认知功能,其中2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观察组)、17例患者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基本资料的差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轻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结果(1)观察组患者中饮酒史、合并脑出血、入院时GCS评分、血清NSE含量及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血清NSE含量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饮酒史、合并脑出血、入院GCS评分低、血清NSE含量高的轻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较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饮酒史、入院血清NSE含量越高越有可能发生功能障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7期)

郑亚北,李春晖,耿连婷[8](2019)在《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治方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手段缺乏针对性,导致此病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近年来临床上诊治DA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4期)

李健,龚洪翰,吕聪颖,陈立婷,周福庆[9](2019)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网络中心度改变的rs-fMRI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C)方法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拓扑属性的变化特点。方法搜集28例DAI患者及相匹配的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使用SPM 8及DPARSFA在Matlab 2012a平台上经预处理后采用基于体素的DC(阈值为0.25)方法计算两组DC值,将DAI组差异脑区的DC值分别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AI组右侧额中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双侧顶下小叶的DC值显着减低,而右侧海马、左侧枕下回的DC值显着增高(P<0.001,团块体积≥540 mm~3,Alpha Sim校正);DAI患者右侧海马、左侧顶下小叶的DC值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呈负相关(r=-0.381,r=-0.461),左侧枕下回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呈负相关(r=-0.389);右侧海马的DC值与残疾等级量表(DRS)评分呈正相关(r=0.470),右侧额中回的DC值与MMSE呈正相关(r=0.382)。结论 DAI患者脑功能网络中心度存在改变,有助于进一步地理解DAI患者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孙付喜[10](2019)在《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观察组予以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病灶显示情况、颅内异常诊断结果以及阳性、阴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颅内异常检出率,以及小脑、大脑皮质下病灶显示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着高于对照组,阴性检出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RI用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数量及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常引起不良结果及认知功能障碍~([1])。文献报道,在中重度DAI患者中约65%会出现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是DAI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目前,临床上对DA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知仍不足,治疗措施有限,本次研究探索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对DA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李美玉,穆娇,王婷婷,李伟民,张国徽.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J].解剖学报.2019

[2].俞晓翔,沈和平,王耿焕,褚闻来,尹汉奎.早期系统性康复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3].罗伟,姚景江,张亚林.多序列MRI评估脑外伤微出血及弥漫性轴索损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4].温剑峰,莫晔,邓磊,杨博,许国安.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涂艳,苏迅,毕芳芳.1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空运后送护理体会[J].空军医学杂志.2019

[6].谢鹏,董鑫,汪军,江广斌,蔡守国.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7].地里木拉提·阿布力孜,努尔艾合麦提江·牙力昆,木依提·阿不里米提.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轻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郑亚北,李春晖,耿连婷.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治方案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9

[9].李健,龚洪翰,吕聪颖,陈立婷,周福庆.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网络中心度改变的rs-fMRI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10].孙付喜.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

标签:;  ;  ;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论文-李美玉,穆娇,王婷婷,李伟民,张国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