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因素论文-王杰,尤子善,蒋立,刘学源

围产因素论文-王杰,尤子善,蒋立,刘学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产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胎膜早破,高危因素,生殖道感染,围产结局

围产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尤子善,蒋立,刘学源[1](2019)在《426例胎膜早破患者高危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其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九龙医院住院分娩的426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妊娠健康未发生胎膜早破的412例孕妇为对照组。记录影响胎膜早破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孕妇围产结局差异性。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多胎妊娠、瘢痕子宫、胎位异常是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产/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多胎妊娠、瘢痕子宫、胎位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可增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7期)

洪秀,盛晓园[2](2019)在《早产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该地早产儿的发生率,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并总结早产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为早产病因研究以及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围产门诊2018年1月至12月检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早产产妇(早产组)以及1 634例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早产产妇与正常产妇的围产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发生率为7.89%(140/1774),早产产妇与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早产儿的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得出,有人工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体力劳动者、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臀位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妊娠高血压(OR=29.702,P<0.05)、体力劳动者(OR=2.582,P<0.05)、前置胎盘(OR=42.229,P<0.05)、臀位(OR=5.448,P<0.05)、胎膜早破(OR=5.783,P<0.05)是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的高危因素较为复杂,早产会对母婴围产结局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早产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统计》期刊2019年03期)

赵采云,华绍芳[3](2019)在《体质量≥2500g小于胎龄儿相关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出生体质量≥2 500 g小于胎龄儿(SGA)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其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4月8日于本院产科出生的体质量≥2 500 g SGA 183例为病例组,另择同期出生的≥2 500 g适于胎龄儿(AGA)18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母亲因素[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等],胎儿因素(性别、胎次等),胎盘脐带因素;并对围产期是否发生胎窘、羊水减少、新生儿疾患等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孕母BMI低于对照组,脐带胎盘异常、女婴和第1胎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盘脐带异常、女婴、第1胎是导致≥2 500 g SGA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母高BMI是≥2 500 g SGA的保护因素;≥2 500 g SGA围产期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 500 g AGA(P<0.05)。结论≥2 500 g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具有特殊性,有望通过加强孕期、围产期筛查与指导,密切监控高危因素,以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李卓华,舒健翔[4](201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预后与围产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预后与各种围产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7例HI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我院产科出生新生儿HIE检出率1. 12%,HIE病死率19. 79%。62例轻度HIE无死亡,43例中度HIE死亡3例,82例重度HIE死亡34例,重度HIE病死率41. 46%。围产因素中孕母因素29例死亡3例,胎盘因素24例死亡3例,脐带因素70例死亡22例,难产因素46例死亡7例,新生儿因素18例死亡2例,以脐带因素的病死率31. 43%(22/70)为最高。结论:HIE病死率高,其发病的围产因素中以脐带因素为多见和严重,对存在围产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要加强监护,针对防止新生儿窒息采取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黄小玲[5](2018)在《妊娠梅毒诊断、治疗影响因素及与围产结局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孕产妇梅毒监测数据,探讨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妊娠梅毒治疗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关系,为有效改善母婴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浙江省孕产妇梅毒监测系统报告病例,针对孕产妇本次怀孕首次确诊梅毒感染时期进行分组,分为孕期确诊和产时确诊。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浙江省监测数据库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孕产妇梅毒感染确诊时期影响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子女数、梅毒分期、性伴侣感染和报告年份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未生育相比,产1次(OR3.05,95%CI2.25-4.15)和产2次(OR 4.46,95%CI 2.94-6.79)产时确诊风险增加。多子女数(OR 1.79,95%CI 1.18-2.72)、一期梅毒(OR 1.54,95%CI 1.16-2.05)和性伴感染(OR 1.76,95%CI 1.60-1.94)也是产时确诊高危因素。2.妊娠梅毒治疗与围产结局的关系(1)一般情况妊娠梅毒感染者共9038人,年龄范围15~45岁,主要分布在20~34岁年龄段,共计7298例(80.75%);外地人口居多4901例占54.23%;低文化水平较多,小学以下1378例(15.25%),初、高中有6808例(75.33%),大学以上770例(8.52%);初婚者较多,共7560例(83.65%);无业者占绝大数,有3885例(42.99%)。(2)生育情况随着孕次增加,妊娠梅毒感染诊断率增加,孕次≥3者4688例(51.87%);初产妇共4034例(44.63%),产次为1者3788例(41.91%),现无子女4346例(48.09%),子女数为1共3703例(40.97%)。(3)梅毒感染相关情况梅毒分期中隐性梅毒为主共7472例(82.7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共4100例(45.36%),母婴传播34例(0.38%);而性伴侣检测状态中不详者5962例(65.97%),RPR 检测 5456 例,<1:4 共 3904 例(71.56%),1:4-1:8 共 1169例(21.42%),>1:8 共 383 例(7.02%);TRUST 检测 3582 例,<1:4 共 2600 例(72.59%),1:4-1:8 共 751 例(20.97%),>1:8 共 231 例(6.44%)。(4)梅毒治疗与不良妊娠结局①整体情况总不良妊娠结局2837例(31.39%),其中自然流产712例,死胎死产163例,早产853例,出生缺陷36例,低出生体重529例,其它不良妊娠结局544例。②疗程数治疗一个疗程比治疗两个以上疗程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主要在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OR 3.63,95%CI2,23-5.90)。③是否治疗的比较未治疗的比治疗的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OR6.42,95%CI 3.32-12.44);其中自然流产(OR 1.25,95%CI 0.52-3.02)、出生缺陷(OR 2.140,95%CI 0.09-52.18)、低出生体重(OR33.50,95%CI 13.09-85.76)。④治疗时期孕晚期抗梅毒治疗对比孕早中期治疗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主要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风险值分别为:(OR 1.52,95%CI 1.13-2.06)、(OR 1.45,95%CI 1.23-1.719)。(5)婴儿情况①一般情况婴儿共9169例,出生体重平均3216±70.51g,平均孕周均为38±0.45周。早产儿853例(9.44%),低出生体重儿527例(5.85%),先天梅毒儿89例(0.97%)。男婴儿 4741 例(51.71%),女婴 4282 例(46.70%)。②先天梅毒情况本文研究确诊先天梅毒患婴共89例,平均孕周35±0.45周,平均出生体重2362±61.25g,男婴 43 例(48.86%),女婴 45 例(51.14%),早产儿:43 例(48.86%),低出生体重儿:48例(54.55%),先天梅毒确诊通过血清学滴度检测79例,暗视野螺旋体检测0例,梅毒螺旋体IgM检测阳性9例。先天梅毒患婴接受RPR检测51例:<1:4共9例(17.6%),1:4-1:8共7例(13.73%),>1:8 共 35 例(68.63%);接受 TRUST 检测 28 例:<1:4 共 1 例(3.57%),1:4-1:8 共 7 例(25.00%),>1:8 共 20 例(71.43%);其母亲 RPR 检测 55 例:<1:4共 9 例(16.40%),1:4-1:8 共 19 例(34.50%),>1:8 共 27 例(49.10%),TRUST检测 33 例:<1:4 共 8 例(24.20%),1:4-1:8 共 11 例(33.3%),>1:8 共 14 例(42.40%);先天梅毒患婴及其母亲不同血清学检测不同滴度水平所占比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差异明显,产时确诊的孕产妇少数民族、省外户籍、低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多产次、多子女数、高期别梅毒、性伴侣感染比例更高。2.产时确诊的高危因素包括:多产次、多子女数、一期梅毒和性伴侣感染。3.梅毒感染孕产妇高危人群有: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多次妊娠史患者。4.妊娠梅毒多为隐性梅毒,且以性传播感染为主,但是性伴侣检测比例较低。5.未治疗、未充分治疗和孕晚期治疗的妊娠梅毒,增加了流产、死胎死产、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6.先天梅毒患儿具有较高比例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血清滴度水平高者占较高比例,且母亲血滴度水平均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林彦娜,吴雪燕,刘夏云[6](2018)在《分娩前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围产结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娩前贫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分娩前贫血产妇的围产结局。方法选择308例于该院住院分娩的贫血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298例同期住院分娩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取17项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分娩前贫血产妇的围产结局。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有13项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3000元、流产次数≥2次、妊娠早期和中期贫血且未规律补充铁和叶酸是分娩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前贫血产妇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2500g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前贫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可导致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增加,应针对高危人群积极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谢云,郭孝云[7](2017)在《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对产妇和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临床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16 864例孕产妇病例资料及其新生儿临床信息,分析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因素分析;同时选取以"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1 876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在总病历资料中选取1 876例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体剖宫产率为42.38%,"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6.2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038,P<0.05);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疼痛因素占比49.31%,对剖宫产的认知不够占比31.29%,医源性因素占比8.05%,选择出生时间占比7.20%,其他因素占比4.16%;观察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大于25kg/m2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1、5.782、16.932,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产妇产后感染率分别为11.89%和2.83%、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3.61)d和(4.41±2.22)d、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89.61±78.32)mL和(255.82±4.62)mL,大于500mL出血量比例分别为2.4%和1.01%,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65.893、27.112、14.010、6.191,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41±0.35kg)高于对照组(2.83±0.33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82,P<0.05),两组新生儿男婴多于女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2.45%)较对照组(1.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5)。结论加大孕妇产前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实现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周新娥,梅又文,程薇,王利民,高岚[8](2017)在《胎盘早剥并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患者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278例胎盘早剥并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胎盘早剥并发产后出血95例设为研究组,未并发产后出血的18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及母儿结局。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术前阴道流血率、持续性腹痛率、子宫张力高压痛率及胎监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性羊水率、B超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早产发生率、子痫前期发生率、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率、胎盘位于后壁率及发病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率、胎儿生长受限率、胎膜早破率、机械因素率及胎儿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子痫前期及发病持续时间是胎盘早剥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4)研究组母体子宫卒中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发生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子痫前期及发病持续时间长是胎盘早剥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以改善母儿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7年12期)

吕萍[9](2017)在《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和围产结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任何程度葡萄糖耐量受损,是产科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它严重地威胁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同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子代也是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精细化、二胎政策开放、生育年龄推迟及GDM诊断标准的变更,GDM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具体作用环节尚不明确,难以从源头加以预防。由于胰岛素也参与血脂代谢,至今为止,孕中期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血糖水平与血脂代谢状况与母儿结局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OGTT时血糖升高项数以及孕中期、孕晚期血脂水平,总结分析围产结局,为分层管理GDM孕妇血糖水平和血脂指标、减少孕期不良结局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孕妇8564例。所有纳入研究的孕妇均在妊娠24~2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其中1项时间点血糖升高为GDMA组(1002例)、2项时间点血糖升高为GDMB组(430例)、3项时间点血糖均升高为GDM C组(85例)、3项时间点血糖均正常范围的为血糖正常组(7047例)。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在OGTT时和妊娠34周后复查血液指标时均空腹抽取血清测定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最后专人登记围产结局。所有纳入孕妇均符合以下标准:(1)单胎妊娠,孕周≥28周;(2)妊娠前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3)无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慢性感染等内科疾病;(4)无精神系统疾病;(5)无创伤、烧伤等外科疾病;(6)无辅助生育技术;(7)病例资料完整;上述研究经伦理委员讨论通过。各项诊断和评价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8版的相关内容:①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2(m2);孕期增重为孕妇分娩前最后一次测量体重减去孕前体重所得的值;②羊水过多:分娩前B超提示羊水暗区≥8.0cm、羊水指数≥25.0cm或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③产后出血:阴道分娩后24h内失血量≥500ml,剖宫产时≥1000ml;④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⑤巨大儿:胎儿出生体质量≥4000g;⑥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min或Smin≤7分。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28kg/m2)、超重组(24~27.9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低体重组(<]8.5kg/m2)。结果:1.4组一般情况比较:4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GDMC组平均年龄、孕次、产次以及孕前BMI最高,正常组最低,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最多(14.73±4.33kg),GDMC组最少(12.36±4.72k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孕妇年龄与OGTT血糖结果比较:35周岁以上的孕妇发生1项血糖升高为16.7%、2项血糖升高为9.7%、3项血糖升高为2%,均高于35周岁以下的孕妇的11.3%、4.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孕妇孕前BMI与OGTT血糖结果比较:GDM孕前肥胖组发生1项血糖升高为19.6%,均高于超重孕妇(16.9%)、正常孕妇(11.9%)和低体重孕妇(9.5%);发生2项血糖升高7.8%,均高于超重孕妇(6.1%)、正常孕妇(5.1%)和低体重孕妇(4.3%);发生3项血糖升高7.8%,高于超重孕妇(3.9%)高于正常孕妇(0.9%)高于低体重孕妇(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GDM组OGTT血糖升高程度比较:GDM C组空腹血糖高于A组和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服糖后1h和2h血糖结果、以及HbAlc比较,C组最高,依次是B组、A组,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正常妊娠组和GDM组血糖升高程度与孕期血脂水平关系:GDM组的孕中期、孕晚期TG均高于正常组,以C组最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 C组孕中期HDL-C均低于正常组、A组、B组,GDM 3组的孕晚期HDL-C均低于正常组,以C组最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孕晚期TG、TC、TG、LDL-C水平均较孕中期升高,而HDL-C水平较孕中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围产结局比较:GDM中C组剖宫产率(60%)高于B组(42.1%)和A组(39.9%)以及正常组(35.8%);GDM中C组巨大儿发生率(23.5%)高于B组(7.9%)和A组(7.5%)以及正常组(5.7%);GDM C组分娩巨大儿的风险为正常组的4.8倍(OR=4.80,95%CI=2.77~8.32),GDM B组是正常组1.6倍(OR=1.60,95%CI=1.09~2.33),GDMA组是 1.34倍(OR=1.34,95%CI=1.03~1.75),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GDM中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11.8%)高于B组(4.2%)和A组(5.4%)以及正常组(2.9%),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GDM 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是正常组的3.16倍(OR=3.16,95%CI=1.53~6.49),GDM A 组是正常对照组 1.83 倍(OR=1.83,95%CI=1.33~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OGTT时血糖升高以及异常项目增加,除了与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前BMI有关以外,还有与孕中期、孕晚期的血脂升高有关,伴随着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越高。因此,提倡育龄女性控制体重、适龄生育、避免非意愿性受孕;同时OGTT异常结果进行分层管理,积极干预,控制孕期血糖的同时控制血脂水平,从而减少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0-01)

鲁涛[10](2017)在《邢台市126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围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邢台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与围产期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邢台市疾病筛查中心被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新生儿126例,再随机选取非CH的新生儿126例作为对照组。在对CH的围产期因素进行分析的时候采用单因素的分析方法。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新生儿CH发生率与高龄,早产,低体重,巨大儿,过期产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CH发生率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甲亢、甲减、年龄段等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CH发生率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甲亢、甲减、年龄段等关系密切(P<0.05)。结论:新生儿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其母亲妊娠期的高血压、妊娠期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年龄段及妊娠早期感染性疾病有关,新生儿CH的发病率与高龄以及新生儿是否早产、过期、新生儿体重不相关,新生儿女性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发生率高,因此在孕期期间各位孕妇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尽量减少会造成CH发生的因素,从而降低CH的发生概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S4期)

围产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该地早产儿的发生率,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并总结早产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为早产病因研究以及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围产门诊2018年1月至12月检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早产产妇(早产组)以及1 634例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早产产妇与正常产妇的围产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发生率为7.89%(140/1774),早产产妇与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早产儿的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得出,有人工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体力劳动者、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臀位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妊娠高血压(OR=29.702,P<0.05)、体力劳动者(OR=2.582,P<0.05)、前置胎盘(OR=42.229,P<0.05)、臀位(OR=5.448,P<0.05)、胎膜早破(OR=5.783,P<0.05)是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的高危因素较为复杂,早产会对母婴围产结局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早产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产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杰,尤子善,蒋立,刘学源.426例胎膜早破患者高危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洪秀,盛晓园.早产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院统计.2019

[3].赵采云,华绍芳.体质量≥2500g小于胎龄儿相关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J].天津医药.2019

[4].李卓华,舒健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预后与围产因素的关系[J].现代临床医学.2019

[5].黄小玲.妊娠梅毒诊断、治疗影响因素及与围产结局关系[D].浙江大学.2018

[6].林彦娜,吴雪燕,刘夏云.分娩前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围产结局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8

[7].谢云,郭孝云.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8].周新娥,梅又文,程薇,王利民,高岚.胎盘早剥并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

[9].吕萍.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和围产结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7

[10].鲁涛.邢台市126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围产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标签:;  ;  ;  ;  

围产因素论文-王杰,尤子善,蒋立,刘学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