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实现“巩固拓展”

如何更好地实现“巩固拓展”

山东省博兴县博奥学校256500

一、巩固拓展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巩固拓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1.巩固的意义。

巩固的本质就是一种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在引导学生产生新知与相关旧知的联系中,内化旧知,迁移新知,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

2.拓展的意义。

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是在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更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巩固拓展的形式

1.巩固的形式。

(1)知识的巩固。所谓“温故而知新”,每节课在课内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里。

除此之外还需在课后巩固,可借助练习题检测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运用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记忆。

(2)习惯的巩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要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等等。

《乡下人家》这课中,教师在感悟环节让学生标画出体现独特、迷人的相关语句,并在旁边标注感受,都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做批注的习惯。

培养好的语文习惯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3)能力的巩固。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可借助这种习惯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

所谓“掌握运用的规律”也就是形成语文知识的能力,语文能力是指正确理解的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尤为重要。

2.拓展的形式。

(1)课堂内读写拓展。在课堂中引进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如:本课《乡下人家》张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巧妙表达作用,再进行拓展阅读——《牧场之国》,丰富学习资源,拓宽了学习内容。及时地在教学知识点为学生拓展巩固,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2)课堂内到课外的拓展。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人教版教材中编排有一大部分课文都有一个独特的背景,或是原文基础上改编的,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

(3)语文到生活的拓展。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成为生活的阐述,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

就像《乡下人家》所在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就是将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将语文课堂和生活融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真正理解课文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比如说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写信、游记等。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总之,社会是一本大书,语文教学要善于拓展延伸,融会贯通,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利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始初就储备资源,利用好巩固拓展这把金钥匙,以“本”为本,牵手生活,合理调控,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飞溅出智慧的火花。

标签:;  ;  ;  

如何更好地实现“巩固拓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