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反义词论文-美柔艾提·努尔毛吾力提

汉语反义词论文-美柔艾提·努尔毛吾力提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反义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反义词不对称性,四组反义词,反义词教学

汉语反义词论文文献综述

美柔艾提·努尔毛吾力提[1](2019)在《俄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反义词不对称性掌握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标记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出现频率较高的四组反义词为研究内容。从语义和词汇层面对这四组反义词的不对称现象进行系统地描述,并对其相应的四组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进行描写。通过对汉语和俄语反义词不对称性进行对比分析,力求揭示其异同点。其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俄语背景留学生这四组单音节汉语反义词及其相同语素构词不对称性的掌握情况,我们发现俄语背景留学生很容易掌握这四组单音节汉语反义词,却很难掌握四组反义词及其同一语素构成的复合词的不对称性。我们还发觉俄语背景留学生在反义词使用中,有过度类推和自造非词的现象。本文还试图找出他们在反义词学习过程中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结合留学生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掌握情况探讨这四组汉语反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教学建议:反义词的成对教学、义项教学、反义词一对多性教学、具体语境教学和反义词对称与不对称性教学。(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马永正[2](2019)在《现代汉语反义词共现的认知语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反义关系的研究从以往的纵聚合方向,转向横组合方向。反义词共现研究逐渐成为反义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反义词共现的频率、反义词共现的句法结构和语篇功能,叁方面展开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其意义特征、结构形式、语用、语篇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的来说,呈现以下趋势:结合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推理反义词共现结构的形成机制。但是,对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研究却相对不足。综合考虑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在不同语境中,共现反义词对表现出的一词多义和句法功能类转,是存在认知理据的。本研究以存在于汉语中的双音节反义复合词“多少”为研究对象。另外,本研究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描写方面,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分析双音节复合词—“多少”的语义类型、句法功能、构型搭配。并且将各部分的数据结果做定量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研究得到的结果来看,“多少”的语义类型主要分为叁类:名词性质的“数量”义、形容词性质的“多”义、副词性质的“稍微”义,其中“稍微”义的出现频数最高。而其语法功能可分为定语、宾语、状语叁种,其中主要的语法功能为状语。在解释方面,本研究采用认知语法主观化理论。首先,从语义入手,考察了“多少”的叁种意象图式。接下来,通过分析论证,得出:叁种意象图式分别体现了识解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最后,用认知语法主观化理论去解释这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成因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从研究得到的结果来看,认知主体对“多少”的识解,经历了一个从相对客观到完全主观的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多少”的语义发生了变化。而“多少”的句法功能差异,同样是识解过程中,由于凸显侧面的不同造成的。因此,语义上的变化和句法功能间的转变就找到了认知理据。本研究探讨“多少”在不同语境下出现一词多义、句法功能类转的认知理据,期望为汉语反义词共现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加深对汉语反义关系本质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肖瑶[3](2018)在《汉语反义词的逻辑基础、语义生成和语形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反义词是以(x,y)的形式成对出现的,其中x的反义词是y,y的反义词是x,我们将这样一组词称之为“反义词对”。学术界关于汉语反义词的判定研究众多,笔者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做一个新的尝试。本文认为,汉语反义词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构成机制:第一,反义词对中的x和y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第二,符合第一个条件的x和y彼此之间必须在现实世界或可能世界中确实发生过对抗,形成反义关系。这种对抗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第叁,符合第一和第二两个条件的x和y要遵循一系列的语音、语法等语形方面的规则。本文由四章组成,每一章的内容概括如下:第1章包括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论文研究范围和目前研究成果及不足。国内关于汉语反义词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成果众多,但是关于汉语反义词的判定标准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这对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地使用汉语反义词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具有全异关系的语词、具有反义关系的语词和汉语反义词,从古今典型着作和各类词典中选择合适的语料,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之下开展研究。第2章论证汉语反义词的逻辑基础是全异关系,对汉语反义词分类进行重新思考。关于汉语反义词的分类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从20世纪50年代的二分法,演变为20世纪80年代的叁分法、21世纪初的四分法、五分法等等。然而这些五花八门的分类方法不仅没有解决汉语反义词的分类问题,反而其自身在分类标准方面就存在问题。本章重申汉语反义词的逻辑基础,明确这两种关系可以指向事物的性质,也可以指向事物间的关系。第3章探究反义关系的语义来源,思考反义关系的生成机制。本章借鉴波普尔“叁个世界”的理论,提出反义关系来自于新“叁个世界”的构想,包括现实世界、精神产品世界和象征世界,认为是由反映了这叁个世界中存在的反义关系的语词构成了“具有反义关系语词”这个集合。在反义关系的来源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反义关系的语义生成规律。本章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一方面将语词逻辑上的全异关系和语义上的反义关系进行衔接,即“具有反义关系语词”这个集合是从“具有全异关系的语词”这个集合进一步限制得到的;另一方面将具有反义关系的语词和汉语反义词区分开来,明确仅仅具有反义关系并不一定能构成汉语反义词。第4章分析具有反义关系的语词如何最终互为反义词。由于前人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章的研究策略是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之上,进行归纳、修订和补充。第一,音节数量一致是构成汉语反义词的必要条件;第二,明确语法限制的重要性,认为汉语反义词的语法单位和词类都应当保持一致,但是汉语反义词内部的结构是否一致并不作严格的要求。汉语反义词是重要的语言现象,对汉语反义词的构成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叁大机制当中,逻辑基础是客观的,语音、语法等方面的要求也是语言发展的自身要求,相对来说这两点的稳定性较高,而来自于新叁个世界的反义关系与社会历史发展更为密切,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发生变化,稳定性相对较低,这也是造成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反义词的界定和使用方面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熊珺[4](2017)在《浅析现代汉语反义词“软”与“硬”的不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反义词具有系统性,通常成对出现,如"软"和"硬"、"软化"和"硬化"。实际上,反义词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一组反义词"软"和"硬"为着眼点,并试图词汇的角度来探究反义词的不对称性,找到反义词不对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7年01期)

赵芬[5](2016)在《缅甸华文学校汉语反义词教学调查与对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缅甸华校中开展汉语反义词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缅甸华校并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目前缅甸华校的汉语反义词教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然而缅甸华校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强,这就为汉语反义词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由此,笔者致力于发现缅甸华校学生在汉语反义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希望针对这些问题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探索适合缅甸地区的汉语反义词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由此笔者以缅甸腊戌果文中学小学叁年级为例对缅甸华文学校的汉语反义词教学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实验,以期证实这些方式方法的有效性。调.查和对比实验主要采用一对一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共历时五个月。首先,调查腊戌果文中学小学叁年级学生的反义词水平:将缅甸华校小学叁年级已经学过的反义词统计出来,并对其从语音结构、词性和语义叁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汉语反义词教学的重难点,为调查问卷设计提供基础,并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一,查看叁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的反义词水平。其次,分析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并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实际的对外教学过程中逐步挖掘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叁年级乙班中。最后,开展缅甸华校小学叁年级汉语反义词对比实验。缅甸华校汉语反义词教学对比实验以缅甸腊戌果文中学小学叁年级甲乙班为对象,本实验的基本条件为:叁年级甲班和乙班使用相同的汉语教材且在两个班教授了反义词,在叁年级乙班运用了适合缅甸华校学生的汉语反义词教学策略,甲班则不然。仿照调查问卷一的形式设计调查问卷二,使两份问卷考察相同的知识点,但以不同的内容呈现出来。在小学叁年级甲乙班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对比叁年级甲乙班的实验结果和叁年级乙班在汉语反义词教学开展前后的实验结果。本调查和实验通过具体的数据表明叁年级乙班学生的进步十分明显,证实了这些方式方法的实用性。这说明笔者提出的汉语反义词教学策略是可行的,适合在缅甸地区推广,运用这些方式方法能推动缅甸华校的汉语反义词教学的进程。(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磊,陆国君[6](2016)在《现代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认知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字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本文将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对在"没……没……"中共现的现象抽象为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考察该构式的表征形式、句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并运用转喻、认知参照点和概念整合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进一步探究该构式非组构性意义的内在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本刊讯[7](2015)在《《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朱景松主编《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于2014年7月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收录现代汉语常用反义词语2000组,其中以双音节反义词为主,并酌收了少量单音节反义词和多音节反义固定语。每个条目比较两个反义词语。两个单义词语互相反义,或两个多义词语的几个义项分别互相反义的,立为一个条目。多义词语在不同义项上分别与其他词语反义的,分别立(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程文强[8](2014)在《俄汉语反义词修辞现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词语作为词汇学中一种常见的聚合关系,在词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义词作为一种意义相对、相反的词汇现象反映着人们对发展的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认识。在俄汉语中,将反义词作为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学者对反义词现象的分析和阐释也是多维度的。在总结和分析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对反义词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空间。从修辞角度研究反义词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语言中的对比分析仍有待我们去探究。正如苏联学者В.维诺格拉多夫所言,修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语言研习的顶峰”,它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层次,运用各种语言表现手法来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反义词作为一种词汇的表达手段,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效果,作为修辞格的构成手段之一经常被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各类体裁的作品中。同时借助反义词可以使叙述具体化、形象化,能够突出地强调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鲜明性、准确性,使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就俄汉语言中由反义词构成的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描写基于反义词构成的辞格及修辞效果,试图揭示共性与个性,并探寻异同背后的文化,民族心理以及语法等影响因素。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俄汉语中反义词作为修辞手段使用广泛并且同中有异。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反义词在俄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和在对外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反义词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吴淑琼[9](2014)在《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转喻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反义词共现非常普遍。本文首先对汉语反义词共现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描述,然后探讨了反义词共现所蕴含的转喻思维,并以"有X有Y"构式和"左V1右V2"构式为个案解析了反义词共现构式语义解读的转喻推理过程。研究表明,共现反义词对所触发的概念转喻是反义词共现构式语义识解的必要认知机制。(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陈宇,李仕春[10](2013)在《从词性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词性的角度对《新华反义词词典》(中型本)收录的反义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借以反映现代汉语中反义词的词性分布情况。并指出,词性是否相同不应该成为判断一组词是否为反义词所必须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汉语反义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反义关系的研究从以往的纵聚合方向,转向横组合方向。反义词共现研究逐渐成为反义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反义词共现的频率、反义词共现的句法结构和语篇功能,叁方面展开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其意义特征、结构形式、语用、语篇等方面展开研究。总的来说,呈现以下趋势:结合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推理反义词共现结构的形成机制。但是,对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研究却相对不足。综合考虑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在不同语境中,共现反义词对表现出的一词多义和句法功能类转,是存在认知理据的。本研究以存在于汉语中的双音节反义复合词“多少”为研究对象。另外,本研究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描写方面,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分析双音节复合词—“多少”的语义类型、句法功能、构型搭配。并且将各部分的数据结果做定量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研究得到的结果来看,“多少”的语义类型主要分为叁类:名词性质的“数量”义、形容词性质的“多”义、副词性质的“稍微”义,其中“稍微”义的出现频数最高。而其语法功能可分为定语、宾语、状语叁种,其中主要的语法功能为状语。在解释方面,本研究采用认知语法主观化理论。首先,从语义入手,考察了“多少”的叁种意象图式。接下来,通过分析论证,得出:叁种意象图式分别体现了识解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最后,用认知语法主观化理论去解释这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成因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从研究得到的结果来看,认知主体对“多少”的识解,经历了一个从相对客观到完全主观的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多少”的语义发生了变化。而“多少”的句法功能差异,同样是识解过程中,由于凸显侧面的不同造成的。因此,语义上的变化和句法功能间的转变就找到了认知理据。本研究探讨“多少”在不同语境下出现一词多义、句法功能类转的认知理据,期望为汉语反义词共现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加深对汉语反义关系本质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反义词论文参考文献

[1].美柔艾提·努尔毛吾力提.俄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反义词不对称性掌握情况调查分析[D].新疆大学.2019

[2].马永正.现代汉语反义词共现的认知语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肖瑶.汉语反义词的逻辑基础、语义生成和语形限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熊珺.浅析现代汉语反义词“软”与“硬”的不对称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

[5].赵芬.缅甸华文学校汉语反义词教学调查与对比实验研究[D].云南大学.2016

[6].王磊,陆国君.现代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没A没B”的认知解读[J].外文研究.2016

[7].本刊讯.《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出版[J].语文研究.2015

[8].程文强.俄汉语反义词修辞现象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4

[9].吴淑琼.汉语反义词共现构式的转喻解读[J].外文研究.2014

[10].陈宇,李仕春.从词性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分布规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标签:;  ;  ;  ;  

汉语反义词论文-美柔艾提·努尔毛吾力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