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活动论文-梁坤,马欣悦

热身活动论文-梁坤,马欣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身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身操",创编,",模型",(model)学习,",模式",(pattern)学习,观察模仿学习

热身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梁坤,马欣悦[1](2019)在《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新视角: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的概念、"模型"(model)学习及"模式"(pattern)学习概念辨析为基础,探讨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过程中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中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教师教学方式及角色、幼儿学习方式及角色的变化,以期为促进幼儿"热身操"创编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提出可行性教育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的概念界定及核心价值探析本研究以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的概念: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warm up exercises)是指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始前,以一定的故事情节、音乐为背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及动作发展与运行规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形成的身体动作组合,且有助于幼儿基本运动技能学习的专门性准备活动。2.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的创编思路: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2.1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过程的叁维阶段模型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过程中幼儿观察模仿学习的叁维阶段模型:幼儿的观察模仿学习过程的阶段可以根据时间维度(即幼儿动作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空间维度(即动作模仿、思维模仿和风格型塑)和动作学习的叁种水平(即形似模仿、神似模仿和超模仿),基于这两个维度和叁种水平的组合就形成了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过程的叁维阶段模型。基于此模型,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的创编应从前期动作模仿的形似模仿阶段,逐渐过渡到中期思维模仿的神似模仿阶段,最终达到后期风格型塑的超模仿阶段。2.2"模型"(model)学习与"模式"(pattern)学习的解离与重构"模型"(model)学习是一种模仿或效法教师动作示范所提供的动作榜样学习,其基本特征是:学习者通过直接观察,快速而准确辨别教师示范动作的所有外在特征,并详细准确地复制示范者动作中的外在框架及动作细节,其关键要点在于快和准,类似于"形似模仿"阶段。而"模式"(pattern)学习是学习者辨识并发现教师示范动作中的动作运行规律并利用该规律自主解决动作学习问题的更高层次的学习,其基本特征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对其动作组合框架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结合自己已有的动作模型,应用概括和抽象出的动作运行规律进行创造性动作表达或问题解决,其关键要点在于快、准且新颖,类似于"神似模仿"阶段,甚至可达到"超模仿"阶段。二者既存在重迭也存在剥离,重迭体现在二者都需要教师动作示范,即它们的共同起点都是"模型"学习;剥离体现在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教师示范的动作运行规律并创新出新的动作运行模式,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动作学习。在此层面上,"模型"学习与"模式"学习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动作学习连续体的两端。其中,前者是起点,后者是终点,后者包括前者但又不局限于前者。2.3"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的内在机制由此可知,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过程的叁个阶段是与直接观察模仿学习(即动作模仿-"形似")、(创造性)探究创造学习(思维模仿-"神似")和问题解决学习(风格塑形-"超模仿")是一一对应的.2.4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的教育价值探析阐释了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过程中a)教师教学方式和角色的转变:由示范者转变为示范者+引导者;b)幼儿学习方式及角色的转变:由被动模仿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创造者及问题解决者四、研究结论及教育建议3."热身操"创编: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的教育建议3.1引导并强化幼儿"模型"(model)学习中身体动作组合结构及动作运行规律,形成稳定的运动动力定型3.2在已有稳固的动作组合结构基础上进行微调,形成新的稳固的运动动力定型,进行探究创造学习即低层次的"模式"(pattern)学3.3在模型学习及探究创造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把动作元素"打乱重组"或"混搭",形成新的身体动作结构组合新"模式",进行问题解决学习即高层次的"模式"(pattern)学习。(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文锦,朱仁坤,李柠薇,单信海,王少白[2](2019)在《跳绳和动态拉伸热身活动对年轻人肌肉力量的急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热身是在比赛或训练之前为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其作用是增强肌肉代谢,增加肌纤维传导速度和增强后续运动表现。拉伸运动是热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可以增加运动范围和增强肌肉性能。动态拉伸包括全身运动,它能提高核心体温和运动单位兴奋性,改善肌肉的性能和力量。跳绳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伸展-收缩循环(stretch-shortencycle)运动,可以提高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耐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评估跳绳对肌肉性能的急性影响。跳绳是否可以作为热身运动来提高下肢力量还不清楚。此外,大多数关于动态拉伸的研究都是与静态拉伸或是泡沫轴进行比较,没有研究对动态拉伸与跳绳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跳绳和动态伸展作为热身运动的一部分对年轻人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力量的急性影响。研究方法:从上海体育学院共招募20名大学生。所有受试者均无下肢损伤,健康状况良好。在测试之前,所有的受试者都上了一门熟悉的课,在课上他们学习了如何跳绳和动态拉伸。他们还熟悉了测试设备和流程。接下来,所有受试者在两周内随机完成叁个测试阶段(跳绳、动态拉伸和对照),每一个阶段之间休息2-3天。每次测试前,受试者被要求安静地躺在床垫上,躺下休息30分钟。接着随机进行8分钟的跳绳、动态拉伸或对照。跳绳由两个动作组成,正向跳绳和反向跳绳,正向跳绳频率为2-3次/秒,反向跳绳频率为1-2次/秒。每个动作持续进行1分钟,两个动作交替重复8次,共8分钟。动态拉伸包括股后肌群和股四头肌的拉伸,参与者每条腿重复交替完成15次,每个动作持续进行1分钟,两个动作交替重复8次,共8分钟。对照条件,受试者坐下休息8分钟,可以用手机聊天、上网和看书等。使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设备(CON-TREX System PM1/MJ,CMV AG Corp,Switzerland)在干预5分钟后评估参与者优势腿的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受试者舒适地坐在测试椅上,髋关节约85°(0°=完全伸展)。为了减少大腿肌肉收缩时身体过度运动,在胸部、骨盆和大腿中部使用肩带。在每次试验开始时,检查动力仪轴心与膝关节股外侧髁的对准情况。动作模式设定为等速向心。膝关节运动范围是80°到10°。测量包括在两个预设的恒定角速度下连续进行5次膝关节屈和伸,测试预设的角速度顺序如下:60°/s到180°/s(从慢到快)。不同速度之间的休息时间为2分钟。记录峰值力矩。所有的测试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由同一个实验者指导。室温空调控制在25°C。所有参与者在所有的练习和测试中都得到同样的指导和口头鼓励。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跳绳vs动态拉伸,对照vs动态拉伸和对照vs跳绳进行分析,并确定不同条件(跳绳、动态拉伸和对照)对因变量的影响。统计显着性设为P<0.05。研究结果:在对照条件下,股四头肌的平均峰值力矩为187.00Nm(60°/s)和153.82Nm(180°/s)。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为128.21Nm(60°/s)和113.67Nm(180°/s)。在动态拉伸条件下,青年人股四头肌的平均峰值力矩分别为192.41Nm(60°/s)和157.64Nm(180°/s)。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分别为134.38Nm(60°/s)和117.47Nm(180°/s)。跳绳条件下,青年人股四头肌的平均峰值力矩分别为197.02Nm(60°/s)和161.60Nm(180°/s)。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分别为138.26Nm(60°/s)和119.61Nm(180°/s)。膝关节屈时,与对照组相比。角速度为60°/s和180°/s时,跳绳和动态拉伸峰值力矩明显增加(跳绳:60°/s:P=0.001,绝对值(AV)=10.05;180°/s:P=0.002,AV=5.94;动态拉伸:60°/s:P=0.003,AV=6.17;180°/s:P=0.005,AV=3.80)。与动态拉伸相比,跳绳在角速度为60°/s时,峰值力矩明显增大(P=0.002,av=3.88),但在角速度为180°/s时,无显着差异(P=0.053)。膝关节伸,与对照相比,角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时,跳绳和动态拉伸峰值力矩明显增大(跳绳:60°/s时,P=0.001,av=10.02;180°/s时,P=0.003,av=7.78;动态拉伸:60°/s时,P=0.003,av=5.41;180°/s时,P=0.005,av=3.82)。与动态拉伸相比,跳绳在角速度为60°/s时峰值力矩明显增大(P=0.004,av=4.61),但在角速度为180°/s时无明显差异(P=0.064)。由于实验结果表明,男性的平均屈和伸肌力峰值力矩比女性大得多,我们分别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的数据。结果与上述结果类似。结果还表明,无论男女,膝关节肌肉力量均随运动角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运动角速度从60°/s增加到180°/s时,男性和女性股四头肌平均肌力下降约34N,平均肌腱强度下降约15N。男性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下降约41N,肌腱平均下降约15N。女性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下降约25N,肌腱平均下降约15N。研究结论:跳绳和动态伸展热身运动都能提高青年人下肢肌肉的力量。对于需要慢角速度的运动,例如慢跑、太极拳、有氧操等。建议在主要运动前进行跳绳,因为跳绳能比动态拉伸在慢角速度的运动中更有效地提高下肢的峰值力矩。此外,跳绳可以通过增加单摇旋转次数来提供有效的SSC训练,而无需监督。考虑到跳绳成本低,学校容易进行,不需要大空间等有利条件,建议将其作为青年人热身活动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余新凤[3](2019)在《幼儿园健康活动热身环节设计的关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是人们的首要价值追求,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在所有教育中,健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方面。而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最初阶段和最重要的时期,维护幼儿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此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健康领域应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为了幼儿的身体发育良好,情绪愉快,体质强健,(本文来源于《儿童与健康》期刊2019年09期)

赵俊红[4](2019)在《活的多彩 动的愉快——如何开展好初中低年级段英语课前热身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和谐宽松的课堂中,学生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需要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笔者有着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一些开展好英语热身活动的小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1.热身活动与整堂课的关系热身活动首先应该是一种活动,一种让学生身心(本文来源于《中学生英语》期刊2019年32期)

徐丕同,Paulo,Henriques,赵硕,刘鸿优[5](2019)在《高水平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赛前热身活动的负荷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穿戴电子设备,对2019赛季"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19岁以下年龄组的一支参赛球队的24名青年运动员参加的8场正式比赛的赛前热身活动和比赛负荷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该运动队的赛前热身时间平均为(27.8±4.6) min,首发球员和替补球员在赛前热身活动中的各项负荷量化指标皆体现出极其显着的中等至非常大程度差异(P<0.001,ES值介于0.72和3.17);(2)首发且打满全场的运动员赛前热身活动的跑动总距离占比赛跑动总距离的18.6%±3.2%,加速度负荷总量占24.5%±4.1%,首发打满全场、首发被换下、替补45 min以上和替补未满45 min四组不同出场时间的运动员的赛前热身活动的各项负荷指标占比赛负荷指标的比重皆体现出显着性差异(P<0.013,ηp2介于0.10和0.44)。研究认为,赛前热身活动的负荷量应该被计入比赛日的负荷总量,用于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管理与训练任务设计参照,且不同出场时间带来的负荷差异应该被纳入考量范围。(本文来源于《体育科研》期刊2019年04期)

张新[6](2019)在《通背拳中热身活动的生理原理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背拳中,有着独特的热身活动,即叁盘热身,叁盘指上盘(肩、膀、臂)、中盘(腹、胯、腰)、下盘(腿、膝、踝),并且叁盘的活动顺序与社会上流行的活动方法差异较大。常见的运动训练热身活动基本有以下几个原则:先小关节部位后大关节部位、从远心端部位到近心端部位、按身体顺序从上到下等,其方式基本分"一般热身(如跑步)、静态拉伸、动态拉伸、运动专项热身"几个部分,这些原则与方式都具有普适性的。在本门训练中,热身活动却是要求先活动中盘,再活动下盘,最后活动上盘,究(本文来源于《武当》期刊2019年07期)

周梓珂,回军[7](2019)在《田径专业队训练中热身活动的组合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所有运动员来说,在练习和比赛前热身是很重要的。精心设计的热身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血流量,提高核心体温,增强新陈代谢反应,改善关节的运动范围,从而使运动员适应运动训练和运动项目。此外,精心设计的热身运动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活动定下基调,并为练习或比赛确定一个理想的节奏。良好的热身活动可以通过增加氧的输送,提高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提高力量的发展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力量来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合理的组合并且设计热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郝鹏杰[8](2019)在《水中准备活动后到比赛前不同热身手段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大学生游泳运动员水中热身后到比赛前阶段进行再次热身,探讨不同热身手段的效果,为高校游泳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以1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4种不同的热身手段:穿普通衣服静坐(对照组)、穿加热服静坐、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穿加热服陆上热身,让运动员在进行标准的水中热身后,每位实验对象分别进行4个热身方式下的实验,并进行50米自由泳的模拟比赛。测试指标有: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估表(RPE)、肌肉物理特性等。测试时间段:水中热身前、水中热身后、陆上热身前、陆上热身后、比赛前、比赛后等。研究结果:1.比赛前阶段,穿加热服静坐(33.88±0.75)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34.27±1.17)相对穿普通衣服静坐(33.34±1.04)皮肤温度出现了提高(P<0.05);陆上热身后阶段,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35.98±0.58)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36.10±0.29)的方式,相对于穿普通衣服静坐(36.69±0.29)在陆上热身后这一阶段核心温度出现了显着性下降(P<0.05);2.赛前阶段,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的心率值明显高于穿普通衣服静坐(P<0.05);3.赛前阶段,其它叁种方式的RPE相对于穿普通衣服静坐在赛前阶段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的RPE值高于穿普通衣服静坐;4.陆上热身后阶段,穿加热服陆上热身条件下的肌肉张力显着高于穿普通衣服静坐(P<0.05);赛前阶段,穿加热服静坐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条件下的肌肉弹性相比穿普通衣服静坐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陆上热身后阶段,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的肌肉硬度出现了上升(P<0.05)。5.四种条件下的出发成绩排序: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穿加热服热静坐>穿普通衣服静坐>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四种条件下的50米自由泳成绩排序:穿加热服静坐>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穿普通衣服静坐>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其中穿加热服静坐的成绩好于穿普通衣服静坐(P<0.05)。研究结论:1.通过对各个指标的监测可以得出,加热能够提高皮肤温度、减缓心率值的下降、增加肌肉弹性;陆上热身的方式会降低核心温度、使肌肉张力值上升、增加肌肉硬度、减缓身体疲劳恢复;水中热身后的肌肉硬度值会出现下降,陆上热身后静坐15分钟肌肉硬度会恢复到水中热身前的状态。2.在本次实验的环境和条件下,运动员采用四种热身手段的出发成绩大致相同,其中采用穿加热服静坐的热身方式后,50米自由游成绩最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章欣欣[9](2019)在《高中英语课前有效热身活动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分析高中生的特点和评论"英语课前五分钟活动"这一学习英语的实践活动入手,针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学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提倡在新课标教学要求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组织课前五分钟活动,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2期)

章扬安[10](2019)在《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让热身活动更高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身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进行热身活动的有效设计,让学生能够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是较为实用的方法,恰当的情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笔者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小学一年级第2次课(第1学期)教学设计中的热身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热身活动的实际效果。(本文来源于《校园足球》期刊2019年05期)

热身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热身是在比赛或训练之前为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其作用是增强肌肉代谢,增加肌纤维传导速度和增强后续运动表现。拉伸运动是热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可以增加运动范围和增强肌肉性能。动态拉伸包括全身运动,它能提高核心体温和运动单位兴奋性,改善肌肉的性能和力量。跳绳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伸展-收缩循环(stretch-shortencycle)运动,可以提高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耐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评估跳绳对肌肉性能的急性影响。跳绳是否可以作为热身运动来提高下肢力量还不清楚。此外,大多数关于动态拉伸的研究都是与静态拉伸或是泡沫轴进行比较,没有研究对动态拉伸与跳绳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跳绳和动态伸展作为热身运动的一部分对年轻人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力量的急性影响。研究方法:从上海体育学院共招募20名大学生。所有受试者均无下肢损伤,健康状况良好。在测试之前,所有的受试者都上了一门熟悉的课,在课上他们学习了如何跳绳和动态拉伸。他们还熟悉了测试设备和流程。接下来,所有受试者在两周内随机完成叁个测试阶段(跳绳、动态拉伸和对照),每一个阶段之间休息2-3天。每次测试前,受试者被要求安静地躺在床垫上,躺下休息30分钟。接着随机进行8分钟的跳绳、动态拉伸或对照。跳绳由两个动作组成,正向跳绳和反向跳绳,正向跳绳频率为2-3次/秒,反向跳绳频率为1-2次/秒。每个动作持续进行1分钟,两个动作交替重复8次,共8分钟。动态拉伸包括股后肌群和股四头肌的拉伸,参与者每条腿重复交替完成15次,每个动作持续进行1分钟,两个动作交替重复8次,共8分钟。对照条件,受试者坐下休息8分钟,可以用手机聊天、上网和看书等。使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设备(CON-TREX System PM1/MJ,CMV AG Corp,Switzerland)在干预5分钟后评估参与者优势腿的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受试者舒适地坐在测试椅上,髋关节约85°(0°=完全伸展)。为了减少大腿肌肉收缩时身体过度运动,在胸部、骨盆和大腿中部使用肩带。在每次试验开始时,检查动力仪轴心与膝关节股外侧髁的对准情况。动作模式设定为等速向心。膝关节运动范围是80°到10°。测量包括在两个预设的恒定角速度下连续进行5次膝关节屈和伸,测试预设的角速度顺序如下:60°/s到180°/s(从慢到快)。不同速度之间的休息时间为2分钟。记录峰值力矩。所有的测试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由同一个实验者指导。室温空调控制在25°C。所有参与者在所有的练习和测试中都得到同样的指导和口头鼓励。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跳绳vs动态拉伸,对照vs动态拉伸和对照vs跳绳进行分析,并确定不同条件(跳绳、动态拉伸和对照)对因变量的影响。统计显着性设为P<0.05。研究结果:在对照条件下,股四头肌的平均峰值力矩为187.00Nm(60°/s)和153.82Nm(180°/s)。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为128.21Nm(60°/s)和113.67Nm(180°/s)。在动态拉伸条件下,青年人股四头肌的平均峰值力矩分别为192.41Nm(60°/s)和157.64Nm(180°/s)。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分别为134.38Nm(60°/s)和117.47Nm(180°/s)。跳绳条件下,青年人股四头肌的平均峰值力矩分别为197.02Nm(60°/s)和161.60Nm(180°/s)。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分别为138.26Nm(60°/s)和119.61Nm(180°/s)。膝关节屈时,与对照组相比。角速度为60°/s和180°/s时,跳绳和动态拉伸峰值力矩明显增加(跳绳:60°/s:P=0.001,绝对值(AV)=10.05;180°/s:P=0.002,AV=5.94;动态拉伸:60°/s:P=0.003,AV=6.17;180°/s:P=0.005,AV=3.80)。与动态拉伸相比,跳绳在角速度为60°/s时,峰值力矩明显增大(P=0.002,av=3.88),但在角速度为180°/s时,无显着差异(P=0.053)。膝关节伸,与对照相比,角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时,跳绳和动态拉伸峰值力矩明显增大(跳绳:60°/s时,P=0.001,av=10.02;180°/s时,P=0.003,av=7.78;动态拉伸:60°/s时,P=0.003,av=5.41;180°/s时,P=0.005,av=3.82)。与动态拉伸相比,跳绳在角速度为60°/s时峰值力矩明显增大(P=0.004,av=4.61),但在角速度为180°/s时无明显差异(P=0.064)。由于实验结果表明,男性的平均屈和伸肌力峰值力矩比女性大得多,我们分别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的数据。结果与上述结果类似。结果还表明,无论男女,膝关节肌肉力量均随运动角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运动角速度从60°/s增加到180°/s时,男性和女性股四头肌平均肌力下降约34N,平均肌腱强度下降约15N。男性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下降约41N,肌腱平均下降约15N。女性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下降约25N,肌腱平均下降约15N。研究结论:跳绳和动态伸展热身运动都能提高青年人下肢肌肉的力量。对于需要慢角速度的运动,例如慢跑、太极拳、有氧操等。建议在主要运动前进行跳绳,因为跳绳能比动态拉伸在慢角速度的运动中更有效地提高下肢的峰值力矩。此外,跳绳可以通过增加单摇旋转次数来提供有效的SSC训练,而无需监督。考虑到跳绳成本低,学校容易进行,不需要大空间等有利条件,建议将其作为青年人热身活动的一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身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梁坤,马欣悦.幼儿体育活动“热身操”创编新视角:由“模型”(Model)学习转向“模式”(Pattern)学习[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王文锦,朱仁坤,李柠薇,单信海,王少白.跳绳和动态拉伸热身活动对年轻人肌肉力量的急性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余新凤.幼儿园健康活动热身环节设计的关键点[J].儿童与健康.2019

[4].赵俊红.活的多彩动的愉快——如何开展好初中低年级段英语课前热身活动[J].中学生英语.2019

[5].徐丕同,Paulo,Henriques,赵硕,刘鸿优.高水平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赛前热身活动的负荷量化研究[J].体育科研.2019

[6].张新.通背拳中热身活动的生理原理浅析[J].武当.2019

[7].周梓珂,回军.田径专业队训练中热身活动的组合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

[8].郝鹏杰.水中准备活动后到比赛前不同热身手段的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9].章欣欣.高中英语课前有效热身活动设计初探[J].校园英语.2019

[10].章扬安.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让热身活动更高效[J].校园足球.2019

标签:;  ;  ;  ;  ;  ;  ;  ;  

热身活动论文-梁坤,马欣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