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维吾尔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王,维吾尔人,额贝都拉,噶尔丹,漠西,回部,首领,康熙,哈密,扎萨克旗
维吾尔人论文文献综述
邓涛[1](2019)在《清代唯一的维吾尔人亲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清代新疆的民族分布看,在清朝统一新疆之前,北疆地区主要为漠西蒙古人(即明代瓦剌人、清代卫拉特人)的居住地,主要生产方式为游牧;南疆地区主要为维吾尔族的居住地,主要生产方式为农耕。在南疆和北疆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东疆区域,即哈密一带。很难将哈密单纯划分为(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10-04)
罗意[2](2018)在《牧区散居维吾尔人的社会文化适应——阿尔泰山草原红墩社区的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以来,一些维吾尔人迁入阿尔泰山草原,散居在牧区深处,与其他族群共同构建和发展出了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他们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其他族群频繁互动,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生成了区分于祖籍地维吾尔人的群体意识。学术界应该重视对散居维吾尔人的调查和研究,以加深对维吾尔族社会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蒙[3](2017)在《维吾尔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着名作家王蒙曾经下放新疆,在伊犁生活工作了十余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饱含深情地回忆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维吾尔人热情奔放、乐观豁达的性格,文笔洒脱豪放、幽默俏皮,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纪实散文,特此推荐。(本文来源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期刊2017年11期)
买买提艾沙·依布拉因[4](2017)在《喀喇昆仑山东部柯尔克孜、塔吉克与维吾尔人的互动与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喀喇昆仑山脉是亚洲主要的山脉之一,它所横穿的区域是在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上也有一样的复杂性,在特殊的自然生态影响下喀喇昆仑山脉周边的区域形成较复杂社会生态。喀喇昆仑山脉周边的主要国家有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喀喇昆仑山东山脉边缘的这些国家在内世居的公民身份也存在很多方面具有差异。虽然喀喇昆仑山脉隶属于我国境内的地理范围较小,但此地历来我国西北边境区的社会安宁等方面占据重要的位置。喀喇昆仑山脉东部乔戈里峰脚下的边境区是历来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此地常驻的是游牧的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和维吾尔人。喀喇昆仑山东部是一个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等方面,长期处在封闭状态的区域,历来进入此地的各个群体都有过特殊的使命,他们在这种使命的影响下就在此地共同生活着。他们历来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两种社会现象,大体上看他们社会已经形成一种叁个方面的互动。首先,柯尔克孜人完善当地社会的游牧生产方式的等方面的物质文化内容,其次,塔吉克人就补充当地社会娱乐方式等各种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而维吾尔人补充当地社会的居住方式和山地农耕生产等方面的需求。族群互动的同时,还会呈现出很明确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很多方面跟他们所处国家边境区有关。目前当地的叁个民族进入此地都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史上以守边的身份进入喀喇昆仑山东部的,因此在此地的一些生活空间上都有自己的有利用权。在一定的地理边界下,又因叁个族群历史记忆、语言、宗教、生计特质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很复杂的社会边界。这种边界是形成和维系叁个族群社会文化的粘合力,同时也是与他族群互动过程中的阻碍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5)
艾则孜·木沙[5](2017)在《维吾尔人不应忘记历史本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人受“叁股势力”影响,歪曲客观历史事实,说“新疆是历史上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维吾尔族是匈奴的后裔”“维吾尔族的祖先是突厥人、阿拉伯人”“维吾尔族的文化是突厥文化、阿拉伯文化”。这些谎言谬论极其幼稚可笑,毒害了不少维吾尔族群众,但也给我们提出(本文来源于《和田日报(汉)》期刊2017-04-24)
努尔比亚·牙森[6](2017)在《维吾尔人饮茶的种类与禁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领域中,新疆维吾尔茶文化堪称一个特例。维吾尔人一日叁餐不离茶,吃馕喝茶是维吾尔人最常见的饮食习惯。茶在维吾尔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发展到现在已成为维吾尔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一、维吾尔人饮茶的种类维吾尔族是爱喝茶的民族,无论在日常生活、节日仪式还是各类社交活动中他们都离不开茶,根据场合的不同,喝的茶的种类也不同。维吾尔民间常用的茶根(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7年02期)
符晓珍[7](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教与学的改变——《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周一副处长曾说过:"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进程,才是真正的信息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校有幸成为省级第一批"信息化试点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春风扑面而来,"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一连串新鲜的字眼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即便是在大数据时代,"以生为本"是不变的话(本文来源于《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期刊2016年06期)
阿迪力,麦合木提,麦尔耶姆古丽,沙吾提·帕万[8](2016)在《维吾尔族本土农业知识及其变迁调查——以罗布泊维吾尔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吾尔族本土农业知识是维吾尔人们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与农业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和对农业生产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的总和。本文主要以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的罗布泊维吾尔人为调查对象,在收集与整理相关本土农业知识的基础上,把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耕联系在一起,探讨罗布泊维吾尔人传统农耕文化及变迁。(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6年05期)
买买提艾沙·依布拉因[9](2016)在《喀喇昆仑山东部游牧维吾尔人生产方式变迁的生态人类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其中一个发生急剧变化时,另外一个也肯定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喀喇昆仑山区游牧维吾尔人生产方式的剧变,是当今山地游牧方式和生态环境关系问题上很重要的议题之一。喀喇昆仑山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和当地游牧维吾尔人生产方式关系问题,已变成了喀喇昆仑山区最热闹的话题,其中,生态环境和游牧方当中,哪一个主宰决定性因素的问题已经变成问题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05期)
买买提艾沙·依布拉因[10](2016)在《南疆山地游牧维吾尔人牲畜的“标记”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实地调查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位于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结合部山地游牧维吾尔人牲畜"标记"文化之形成、种类等的描摹与介绍,阐述了南疆游牧维吾尔文化中亚文化现象一"标记"文化的重要性,并初步分析了牲畜"标记"文化之所以产生并流传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维吾尔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以来,一些维吾尔人迁入阿尔泰山草原,散居在牧区深处,与其他族群共同构建和发展出了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他们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其他族群频繁互动,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生成了区分于祖籍地维吾尔人的群体意识。学术界应该重视对散居维吾尔人的调查和研究,以加深对维吾尔族社会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吾尔人论文参考文献
[1].邓涛.清代唯一的维吾尔人亲王[N].学习时报.2019
[2].罗意.牧区散居维吾尔人的社会文化适应——阿尔泰山草原红墩社区的个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3].王蒙.维吾尔人[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7
[4].买买提艾沙·依布拉因.喀喇昆仑山东部柯尔克孜、塔吉克与维吾尔人的互动与边界[D].新疆师范大学.2017
[5].艾则孜·木沙.维吾尔人不应忘记历史本来[N].和田日报(汉).2017
[6].努尔比亚·牙森.维吾尔人饮茶的种类与禁忌[J].唐山文学.2017
[7].符晓珍.互联网环境下教与学的改变——《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
[8].阿迪力,麦合木提,麦尔耶姆古丽,沙吾提·帕万.维吾尔族本土农业知识及其变迁调查——以罗布泊维吾尔人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
[9].买买提艾沙·依布拉因.喀喇昆仑山东部游牧维吾尔人生产方式变迁的生态人类学解读[J].中国民族博览.2016
[10].买买提艾沙·依布拉因.南疆山地游牧维吾尔人牲畜的“标记”文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