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感知论文-童丽琴

睡眠感知论文-童丽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睡眠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弹性,感知压力

睡眠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童丽琴[1](2019)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弹性、感知压力及睡眠质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反复发作易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负面心理情绪相互影响,长期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对老年FD患者心理弹性、感知压力及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重要客观依据.目的旨在探讨老年FD患者感知压力、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3/2019-06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老年F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感知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及心理弹性量表分别调查并分析.结果老年FD患PSQI总得分2-17,7.4分±2.9分,其中72.50%(87/120)的患者PSQI评分>5分,睡眠质量较差.老年FD患者PSS评分为15.3分±4.8分,心理弹性评分为26.1分±6.2分, PSQI评分为7.3分±2.7分.心理弹性评分与PSS和PSQI评分呈负相关(r=-0.58,-0.41, P <0.05), PSS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33,P <0.05).PSS能正性预测PSQI评分(β=0.31, P <0.05),心理弹性能负性预测PSQI评分(β=-0.28, P<0.05),且PSS对PSQI的预测作用降低(β=-0.58, P<0.05);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95%CI:0.127-0.325, P <0.01.结论老年F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感知压力和心理弹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可通过疏导心理压力改善睡眠.(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刘奕姝,谭慧文,于悦,曾尹,肖莉[2](2019)在《OSAHS患者睡眠感知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的睡眠感知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因打鼾及日间嗜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为OSAHS的35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主诉,病史,睡眠监测和睡眠监测后的早晨问卷分为睡眠感知正常组、正向睡眠感知异常组和负向睡眠感知异常组,分析叁组的人口学特征,睡眠监测等情况。结果 OSAHS患者中有55.2%的患者有睡眠感知异常,其中35.5%的患者为负向感知异常,19.7%为正向感知异常,从睡眠监测结果分析,各组觉醒总次数、大于15秒觉醒次数和微觉醒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感知异常与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相关,正向睡眠感知异常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更多,而负向睡眠感知异常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更少(P<0.05)。同时,负向睡眠感知异常的OSAHS患者氧减指数更高(P<0.05),在睡眠结构方面,与睡眠感知正常患者相比,睡眠感知异常OSAHS患者REM潜伏期更短(P<0.05)。结论 OSAHS患者中有一半患者出现睡眠感知异常,且负向睡眠感知异常更多,与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有关。OSAHS患者伴有负向睡眠感知异常患者氧减指数更高,其夜间缺氧程度更重。OSAHS伴有睡眠感知异常患者更快进入REM期(REM潜伏期缩短)。(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赵忠新[3](2019)在《睡眠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失眠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8)

何丽娟,姚静,王丹,丁仕珍,杜春红[4](2019)在《改良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改良护理干预对焦虑症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焦虑症伴睡眠缺失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焦虑改善及睡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各项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按时服药、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 571,P=0. 00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护理前2组患者PSQI各项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PSQI各项因子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改良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焦虑症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效果显着,是一种有效的改善焦虑症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的护理方式,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沈芳[5](2019)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疾病感知、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描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疾病感知、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OSAHS患者疾病感知、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叁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路径,为改善患者负性感知,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并诊断为中重度的OSAH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OSAHS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OSAH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Calgary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AQLI)。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剔除填写不合格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91.8%,最终调查人数202例。2.OSAHS患者SAQLI总分最低得分为2.52分,最高得分为6.79分,平均(4.69±0.91)分。各维度中,症状得分率最低,为48.29%,平均(3.38±1.42)分,社交活动得分率最高,为76.43%,平均(5.35±1.09)分。3.OSAHS患者BIPQ总分最低得分为20分,最高得分为72分,平均(48.32±10.73)分。在8个条目中,条目8(情绪反应)得分最低,平均(4.77±2.65)分,条目6(疾病关注)得分最高,平均(8.23±2.07)分。54.5%的患者表示不清楚OSAHS的病因。4.OSAH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最低得分为34分,最高得分为105分,平均(70.47±14.35)分。各维度中,治疗管理得分率最高,为71.67%,平均(21.53±4.36)分,知识技能管理得分率最低,为48.47%,平均(7.27±3.09)分。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者仅占16.83%(34例),中等占52.97%(107例),一般占30.20%(61例)。5.OSAHS患者生活质量与一般资料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年龄、学历、打鼾年限、有无日间嗜睡与合并症数量上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在OSAHS患者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中,BIPQ总分、疾病结局、病程、疾病辨识、疾病关注及情绪反应与SAQLI总分均成负相关(P<0.01);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理解能力与SAQLI总分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7.在OSAH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中,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与SAQLI总分均存在正相关(P<0.01)。8.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AHS患者的合并症数量、生活管理、有无日间嗜睡、年龄、心理管理、疾病辨识进入到回归方程中(P<0.001),这些变量共解释了方程总变异的38.3%。9.OSAHS患者的BIPQ总分与SAQLI总分成负相关(r=-0.331,P<0.01);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与SAQLI总分成正相关(r=0.415,P<0.01);BIPQ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成负相关(r=-0.318,P<0.01)。10.中介效应分析显示,OSAHS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在疾病感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检验中介效应显着,其中介效应值-0.11,占总效应值的33.15%。结论:1.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以往研究相比稍高,但仍处于偏低水平。2.OSAHS患者存在一定的负性感知,大多数患者虽对疾病较为关心,但对疾病相关知识并不了解。3.OSAHS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其中知识技能管理得分率最低。4.年龄、有无日间嗜睡、合并症数量、生活管理、心理管理及疾病辨识是影响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5.OSAHS患者疾病感知、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6.OSAH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是疾病感知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因素,即患者疾病感知既能直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能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间接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通过加强患者教育,将患者对疾病的负面表现转变为更积极的表现,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并及早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新宇,魏新益,陈海德,高崚峰,李伟健[6](2019)在《大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感知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以及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睡眠质量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多维社会支持量表对28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压力感知显着负向预测睡眠质量;②负性情绪在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分别调节了负性情绪中介效应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负性情绪的中介效应随着社会支持的提高而降低。结论:降低压力感知与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黄庆玲,乐发国,张婷,雷莉,高东[7](2018)在《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与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与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关系。方法:136例失眠症患者,依据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FIRST)评分,分为高分组(FIRST> 17分) 72例及低分组(FIRST≤17分) 64例,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评估患者夜间客观睡眠质量,利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的条目评定患者监测后晨起的主观睡眠感受,利用主客观睡眠时间计算睡眠感知程度。结果:在客观睡眠方面,高分组较低分组睡眠效率下降(t=-2. 775,P=0. 010)、入睡后清醒时间增多(t=3. 367,P=0. 002);在主观睡眠方面,高分组较低分组睡眠总时间缩短(t=-4. 451,P=0. 000)、入睡潜伏期延迟(t=2. 097,P=0. 044)、睡眠效率下降(t=-4. 706,P=0. 000)、睡眠感知降低(t=-5. 071,P=0. 000)。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感知与FIRST分值、客观入睡后清醒时间、主观入睡潜伏期呈显着负相关(r=-0. 673,r=-0. 627,r=-0. 566; P均<0. 01);与客观睡眠效率、主观总睡眠时间呈显着正相关(r=0. 598,r=0. 949; P <0. 01)。结论:与非应激失眠易感性失眠症患者相比,高易感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睡眠感知更差;睡眠感知程度与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程度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钥楮,石绪亮,祁海颖,范方[8](2018)在《倒班护士睡眠灵活性特点与疲乏感知的关系:睡眠障碍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倒班护士人群的睡眠灵活性与身心疲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睡眠障碍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倒班护士睡眠障碍的队列研究数据,对广州市黄埔卫校825名准备实习的护士在倒班前一周进行了初次调查(T1),回收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为87.88%。倒班之后的叁次调查仅对初次作答有效的725名被试进行了后续追踪,分别在倒班后第叁个月(T2)、第六个月(T3)和倒班结束后两周(T4)完成。本研究使用昼夜节律类型问卷(CTI)、睡眠障碍问卷和疲乏症状量表(CFS)分别在T1阶段、T2阶段和T4阶段对被试的睡眠灵活性、睡眠障碍、心理疲乏和生理疲乏情况进行评估,并使用mplus7.4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中介模型拟合较好(χ~2/df=5.60,CFI=0.94,TLI=0.91,RMSEA=0.08,SRMR=0.08)。在控制了基线水平的心理疲乏和生理疲乏的情况下,睡眠灵活性对睡眠障碍的预测作用显着(β=-0.10,SE=0.04,P=0.015);睡眠障碍对心理疲乏(β=0.13,SE=0.05,P=0.005)和生理疲乏(β=0.16,SE=0.05,P=0.001)的预测作用均显着;睡眠灵活性对心理疲乏(β=-0.09,SE=0.04,P=0.02)和生理疲乏(β=-0.12,SE=0.04,P=0.002)的预测作用也显着,说明睡眠灵活性在心理疲乏和生理疲乏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2000次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睡眠障碍在睡眠灵活性和心理疲乏间的中介效应显着,间接效应量为-0.013,95%的置信区间为[-0.031,-0.002];睡眠障碍在睡眠灵活性和生理疲乏间的中介效应显着,间接效应量为-0.017,95%的置信区间为[-0.038,-0.003]。结论:睡眠障碍在睡眠灵活性和心理疲乏与生理疲乏之间起中介作用。睡眠灵活性差的个体在倒班工作后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从而引发更多的心理疲乏和生理疲乏。在今后筛选倒班工作人员时,应注意对其睡眠灵活性的测量和评估,更多筛选睡眠灵活性较强的个体从事倒班相关的工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魏新益,陈海德,高崚峰,李新宇,李伟健[9](2018)在《大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学生被认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储备人才,其身心能否得到良好发展一直被全社会所关注。大学生睡眠质量对其身心健康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的公共卫生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常常因为心情烦躁,思虑过度而睡不着觉或睡不好觉,进而导致较差的睡眠质量。心烦意乱的背后反映的可能是个体较大的压力感知和较多的负性情绪。根据压力反应的"非稳态"理论和实证研究,压力感知可能对睡眠质量起负向预测作用。而根据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产生理论、睡眠干扰过程理论以及实证研究,负性情绪可能在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另外,根据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模型以及实证研究,社会支持可能在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压力感知与负性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之间起调节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欲探讨大学生压力感知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并进一步探究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感知量表、睡眠质量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多维社会支持量表对28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压力感知显着负向预测睡眠质量;(2)负性情绪在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分别调节了中介效应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即社会支持分别在压力感知与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之间起调节作用;(4)负性情绪的中介效应随着社会支持的提高而降低。结论:降低压力感知和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高群霞[10](2018)在《基于移动感知技术的睡眠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睡眠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日趋高发。随着智能手机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移动感知技术的睡眠质量检测产品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其较低的准确性一直是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监测睡眠状态的睡眠质量综合评估模型。研究了有效的睡眠数据滤波算法、特征提取算法和分类算法;建立了结合睡眠信号分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主诉睡眠情况的睡眠综合评估模型,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40期)

睡眠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的睡眠感知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因打鼾及日间嗜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为OSAHS的35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主诉,病史,睡眠监测和睡眠监测后的早晨问卷分为睡眠感知正常组、正向睡眠感知异常组和负向睡眠感知异常组,分析叁组的人口学特征,睡眠监测等情况。结果 OSAHS患者中有55.2%的患者有睡眠感知异常,其中35.5%的患者为负向感知异常,19.7%为正向感知异常,从睡眠监测结果分析,各组觉醒总次数、大于15秒觉醒次数和微觉醒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感知异常与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相关,正向睡眠感知异常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更多,而负向睡眠感知异常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更少(P<0.05)。同时,负向睡眠感知异常的OSAHS患者氧减指数更高(P<0.05),在睡眠结构方面,与睡眠感知正常患者相比,睡眠感知异常OSAHS患者REM潜伏期更短(P<0.05)。结论 OSAHS患者中有一半患者出现睡眠感知异常,且负向睡眠感知异常更多,与患者自发微觉醒次数有关。OSAHS患者伴有负向睡眠感知异常患者氧减指数更高,其夜间缺氧程度更重。OSAHS伴有睡眠感知异常患者更快进入REM期(REM潜伏期缩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睡眠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童丽琴.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弹性、感知压力及睡眠质量间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2].刘奕姝,谭慧文,于悦,曾尹,肖莉.OSAHS患者睡眠感知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赵忠新.睡眠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失眠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影响[C].第八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4].何丽娟,姚静,王丹,丁仕珍,杜春红.改良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伴睡眠缺失感患者睡眠感知的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

[5].沈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疾病感知、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9

[6].李新宇,魏新益,陈海德,高崚峰,李伟健.大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7].黄庆玲,乐发国,张婷,雷莉,高东.应激相关失眠易感性与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

[8].张钥楮,石绪亮,祁海颖,范方.倒班护士睡眠灵活性特点与疲乏感知的关系:睡眠障碍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魏新益,陈海德,高崚峰,李新宇,李伟健.大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10].高群霞.基于移动感知技术的睡眠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J].智库时代.2018

标签:;  ;  ;  ;  

睡眠感知论文-童丽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